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博物館─達爾文特展 科學教育活教材

文:陳雅莉

  提到「物競天擇」,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今年適逢達爾文200歲誕辰,也是他的重要著作《物種起源》出版150週年的紀念,世界各國均以各種方式慶祝這位現代演化生物學之父。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將自6月19日起展出,並舉辦系列科普講座。

達爾文特展海報。  「達爾文特展」為國際巡迴展,由位於紐約市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負責規劃,合作的博物館包括波士頓科學博物館、芝加哥費氏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其中,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展出日期為今年2月12日,就是達爾文生日當天。

  科博館展示組主任劉德祥表示,透過博物館多面向展示方式,加上互動及多媒體節目,來介紹達爾文的一生與發現,可以吸引更多年齡層較低的小朋友參與,例如標本收藏、達爾文故居實體復原、各種書信與日記手稿展示,甚至是加拉巴哥群島上生物的生態造景,富有教育性和趣味性,加上生態導覽解說,讓觀眾彷彿回到19世紀的環境,更能了解達爾文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性。

  2009年達爾文特展,可說是推動科學教育的最佳機會,尤其是達爾文所提出演化論與其機制如天擇(natural selection)、 擇(sexual selection)等,至今仍是自然科學中非常重要的理論。來到科博館,也走進達爾文的內心世界,還能增加對達爾文與演化論知識,發現自然生命演化奧秘,提升科學理解素養。

  達爾文特展共規劃為五大展示主題,包括:達爾文之前的世界、達爾文的早期生活、小獵犬號之旅、演化論的形成、今日的演化論。其中,最重要的焦點展品是達爾文在劍橋大學時的導師推薦他參加小獵犬號航海探險的信件,以及整個旅程中所帶的手槍、聖經等。

  對於達爾文私下一面有興趣的觀眾,可以透過書信、照片、標本與個人用品,來認識達爾文的家庭與年輕時的生活,以及面臨事業與成家之間的掙扎。另外,展場也會播放一部由達爾文的曾曾孫所口述傳記影片,回顧19世紀英格蘭的政治、社會與科學氛圍,並說明達爾文的發現對於當時與現今都同等重要。

  為提升老師對達爾文的認識,並向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科博館以英國文化協會所提供的Darwin Now與達爾文特展之教育手冊為藍圖,邀請全國國中小教師參加工作坊培訓,活動時間為8月13至14日、15至16日兩梯次,每梯次120名。

科博館科普演講系列。  科博館也將於7月22日至24日舉辦「我是小小達爾文」自然探索研習活動,帶領小朋友拜訪台灣中部地區的自然環境,來一趟接觸、體驗、觀察、採集、紀錄之旅,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並懂得生態保育維護。

  除了推出一系列科普演講活動,科博館計劃在7、8月間舉辦兩場戲劇表演,希望以更多元活潑方式介紹達爾文,也兼具趣味性與科學性,讓社會大眾了解科學是如何運作。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