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之旅》《與孩子談死亡》《手底乾坤》《林衡道談俚諺》等介紹

文:施玲玲(省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閱讀之旅
著 者:陳義芝主編
出版者: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曾經有一位西方學者預言:由於電子媒體的發明,平面印刷將於二十世紀中葉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如今二十世紀已近尾聲,世界出版市場及印刷業很顯然的,並沒被這個預言所料中。不僅如此,許多知識分子由於已厭倦沒有感情及人性的電腦網路,他們的閱讀行為反而轉往平面印刷,品味也朝向更精緻化的訴求。

  閱讀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簡便的一種文化行為。想想每個人小的時候,最高興的事就是愛聽大人講故事,而且百聽不厭,等到稍大,就看寓言和童話故事,更大些則讀詩、看小說;成年後,就閱讀各種評論,並以政經、科技、哲學、藝術的書刊為主,如此耳濡目染,日積月累,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就於焉形成,歷來古今中外的偉人,莫不經由飽讀詩書與歲月的淘汰,加上心靈與思維的反芻,才錘鍊出自己名垂千古的成就。

  「點燃知識火炬—閱讀之旅」,就是海內外各界社會賢達的讀書經驗,這些人有老有少,來自各行各業,從不同的所學及專業背景談他們的讀書方法、方向、啟蒙與發展,再經過採訪者的生花妙筆,每篇都是字字珠璣,擲地有聲,而讀者透過這些人的現身說法,若能用心體會,見賢思齊,必能一生受用無窮。

  書是時代所創造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選書標準,{閱讀之旅}論及的一兩百本書,是為今天這時代遴選的,有這一代人共同的情感品味、理想與記憶,可視為二十世紀末臺灣社會典範自我回顧最珍貴的剪影。


書 名:與孩子談死亡
著 者:艾瑞克‧羅夫斯(Eric E. Rofes)
譯 著:洪瑜堅
出版者: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死亡是生命本質的一部分。生命原本蘊涵著死亡,無人可免。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兒童在面對親人去世的情境時,往往恐懼大於哀傷。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會因親人的死亡而無所依靠,有的孩童甚至認為自己也將遭到死神的召喚。尤其當自己的手足罹患癌症,正一步步地接近死亡,或者突遭謀殺之時,這樣的震撼更令幼童無所適從。抗癌小詩人周大觀、慘遭謀殺的白曉燕,透過媒體的報導,許多小朋友感受到,死亡不再是老爺爺、老奶奶才會面臨的問題。

  本書不僅關照到人們面臨死亡之前、之中,與之後所必須面對的實際事務,同時還注意到客觀且實際的生活事務與主觀的生命經驗之間的辯證關係。同時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自始至終即是從孩子為主體來論述死亡、理解死亡。做為成人的我們,假使能夠更為誠實且虛心的話,將不難發現本書對死亡所提供的豐富、寬廣、且開放的內容與視野,不僅對我們孩子的成長與成熟將相當有所助益,對我們成人本身更是如此。


書 名:手底乾坤
著 者:陳正之
出版者: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臺灣的傳統民間工藝,在早年農業社會生活中,用途廣泛,它是實用的生產器具,也是可資觀賞的藝術品。它是我們祖先累積數千年的生活體驗,透過千千萬萬人的手,漸漸發展而成的。

  明清之際,先民自閩南渡海來臺,開拓新的生活空間,同時也將民間工藝傳遞過來。閩南是彙集傳承華南民間藝術大成之重鎮,渡海來臺的先民,在中原民族工藝的基礎上,與本土材料和生活習俗相結合,發展成為色彩鮮活的臺灣傳統民間工藝。

  傳統民間工藝是屬於民間藝術的一環,它是尋常百姓的直接創作,原來的目是為了滿足自身生活需要,它的特點是就地取材、質樸無華。後來由於生活文明的發展,創作者在作品上注入了自己的審美觀以及人生理念的寓意,而變得多采多姿,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充滿了生活趣味與地方特色,由生活器具提升為藝術品。

  陳正之先生從事鄉土文化田野採訪寫作已經十多年,他以人文關懷的精神,摯愛鄉土的情懷,走過臺灣大小城鎮採訪攝影,腳踏實地對鄉土文化採訪記錄,本書撰述臺灣六十餘種工藝(如燈火燦爛的彩繪燈籠、花團錦簇的刺繡、朽木可雕的雕刻等),並附有圖片二百餘幅,是一本知性感性兼具的鄉土文化圖書。希望藉由本書,能喚起社會大眾一齊來關心鄉土文化藝術,讓傳統民間工藝藝術源遠流長。


書 名:林衡道談俚諺
著 者:林衡道口述;徐明珠整理
出版者:中央月刊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方便的工具,而俚諺則能增進溝通的藝術及效能,諺語同時也是文字教育、學校教育尚未普及時代的教育工具,以往長輩要將累積人生的經驗傳給下一代,都是用它來教育小孩、年輕人,所以諺語富有很重要的教化意義。

  林衡道教授是研究臺灣歷史及民俗的權威,桃李滿天下,堪稱國之瑰寶,由於學養深厚,因此他談俚語不但能旁徵博引,同時能兼及臺灣與大陸間歷史與民俗淵源。

  本書內容包羅萬象、五花入門,可概分為五類:
一、臺灣史:介紹荷據時期、鄭氏時期、日據時期的歷史。
二、各地開發史:介紹臺北、新竹、宜蘭、臺中、嘉義、臺南等地的起源與開發。
三、歲時節令:介紹春節、清明、端午、中元、重陽、中秋等重要節日的習俗。
四、廟宇文化:介紹關渡宮、觀音廟、崗山佛祖等廟宇的掌故。
五、其他:如客家風俗、婚禮習俗等。

  林教授研究古蹟民俗廣博且深,終生風塵僕僕,足跡踏遍山巔海隅、窮鄉僻壤,採集最珍貴的民俗史料。本書的特色除在薪傳諺語豐富精髓外,還廣為闡釋臺灣各地諺語相關的風土文物及鄉土歷史,閱讀後保證能帶給讀者神遊寶島的「美麗」風情,是一本極具可讀性的鄉土教材,篇篇精采,值得一讀。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