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大江健三郎的小說藝術

文:楊耐冬(前清華大學教授)

  一九九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為日本當代極具盛名的小說家,他代表日本「戰後民主主義」的基本精神,而被日本右翼分子認定他為反國家、反天皇、反防衛的思想代言人,指責他是虛假的「文化進步者」和卑劣的反日思想運動者,而左翼的人士也對他嚴加批判,說他是貧困的精神患者,偽裝的民主人士,反核卻不反核電廠,痛責廣島被炸卻不提南京大屠殺。再就是大江早期的作品對性變態、暴力犯罪等情節描寫特別細膩,也是受人攻訐的藉口。其實,他並非自然主義的暴力傾向,他以悲憫情懷和誇張的神秘主義開拓文學的想像空間,而展現了另一種浪漫主義的文學創作形態,令人激賞而獲得世界文壇的肯定,原因是這種文學類型近於愛倫坡的神祕主義。例如說,他的名著<王妃的裙子>,寫一個幾近癡愛的王妃將她愛過的情人害死,並將他們的頭顱製成骷髏,繫掛在她的寬大裙子內的撐架環上,走起路來發出奇妙的響聲,以取悅她自己。這個故事表面上看來是暴力狂的恐怖行徑,而表達的是愛與死在美學上的想像空間予以擴大,由於他的文字技巧洗鍊,且描述十分細膩,以致未流於恐怖小說那種粗俗的框架結構。

  大江健三郎的中篇小說<性的人間>和短篇小說<十七歲>,寫的是「性人」和「政治人」的關係與自我成長的轉型經驗。他寫「十七歲」中的少年,如何自我調適來經歷成長的痛苦;細緻地寫出從少年到成年的迷惘過渡期中,對性的覺醒所引發出來的熱情和排解的途徑,這是誘導少年在轉型期極為重要的課題。他以小說手法,將年輕人「性」的狂熱導向對「政治」正確看法,將他們引向對「社會價值」的探索。他的<性的人間>(亦譯「性人」),寫的是人間的性關係,或說性愛追逐的關係。從性這個問題來探討現代人的困境,也就是沙特存在主義的觀點:「現代人已無出路。人是無奈地存在著。」然而,大江認定「性可以解放世界」。這一點也是諾曼‧梅勒(N.Mailer)的觀點。大江在這本小說中,想以「性」來突破現代人的困境,使人類得以救贖。小說情節推演,有妻子因丈夫同性戀而自殺,有因色情狂而令妻子與友人通姦;男性主角以癡漢造型,先是疏離感,後是人格分裂或雙重人格而自我脫逃找回自我,只是男主角始終全神投入感情世界,甚至以死來表明心志和對情愛的堅貞,但對真愛的觀念則十分模糊,想用自我毀滅一途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他筆下的人物從少年的死亡、青年的狂戀、老年的孤苦,都是一片荒涼的景況,但結局是一個常態的社會在向他們伸出援手,而終於使他們回歸社會,不再疏離,並為社會奉獻心力。從這一觀點可以窺見大江健三郎的小說藝術具有托爾斯泰所說的「藝術家應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價值取向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和他的小說藝術架構與內涵均受到極高評價與肯定不朽的最大因素之一。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