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因為,你聽見了我》《波拉蔻故事繪本》等介紹

文:月里(國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因為,你聽見了我
著 者:瑪麗‧德‧翁澤
譯 者:吳美慧
出版者:張老師
出版年:民國八十九年三月

  「死亡讓生命更完整的實現」,死亡並不可怕,它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無法迴避。面對死亡,它教導了我們體認現世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什麼時候會死亡,我們並不知道,與其在瀕死時才讓生命更完整的實現,為什麼不珍惜每天,讓生命有機會更完整的實現?

  本書是著者七年來接近瀕死病人的經驗果實,著者深信臨終可以是病人生命中最豐盛的「天命完成期」,她做了七年陪伴臨終病人的工作,日日親近死亡,深思死亡的經驗,並沒有使她悲觀消極,反而激發她對生命強烈的熱情。

  本書主要在探討當死亡如此靠近,在傷心和痛苦的支配下,生命還能有活力、有喜悅,還能有從未經驗過的深而強的靈魂活動。身為安寧療護院的病房心理師,著者深刻體認到臨終者的需求及恐懼,她打破了「治療的距離」─不要碰觸、不要說話的迷思,專注地聆聽臨終者的傾訴,尊重他們,加上適時的善體人意的觸摸安撫,使病人焦躁不安的情緒獲得舒緩,進而轉化了他們對於死亡、世間事物及親情的態度,安詳寧靜地等待死亡的降臨而不再畏懼。

  曾有病人道出「不要在未準備好時死去」的心聲,要求有時間準備死亡,除了處理物質上的問題外,其實也是盡量掏空和別人的關係,學習捨棄。面對病人要求時間準備死亡,著者認為很多家屬對病人的病情保持緘默,他們怕病人崩潰,怕病人失去生活的喜悅,怕期望幻滅會毀了病人,他們以為這麼做是在保護瀕死的人,其實多數病人心裏已有數,而且獨自背負著不能向近親宣告自己的死亡的孤寂,因此著者認同家屬和病人共同等待死亡之降臨,在等待的時間裏,彼此交待真正重要的事情,交換愛、感激和原諒的言語,互相扶持去經歷這段無可比擬的時刻,讓瀕死者無憾的離去,這麼作不是更完滿嗎?

  著者工作的安寧療護院設立的宗旨在照護病人不在治療病人,著者以為與其不計代價地猛烈刺激「被醫學宣告不治」的病體,只求維護生命的跡象是不仁道的,她選擇舒緩病人的疼痛,關照他們的舒適,陪伴他們一直到最後。

  書中也提到安樂死的問題,著者認為她無法也沒有權利提早結束病患的生命,數位要求安樂死的病人最後都在安寧療護團隊及家人悉心的照護下,安然活到自然死的來臨。

  書中最令人感動的是人性化「遺體護理」部分,病人的遺體可以留在病房內六個小時,讓眷屬有時間在病房內悼別,護理人員在這段期間內仔細照料死者遺體,盡可能保持完美的遺容,親屬們對這最後細心的照料都感到十分寬慰。

  藉由本書,著者將照護臨終病人的經驗與世人分享,她期望社會能不再否認死亡,學習將死亡融入生活中,並且多一分尊重生命的價值。在社會逐漸重視「生死學」的時刻,本書值得向大家推薦,任何人均可從本書中汲取一些力量,使我們的生命更積極,更能活出生命的喜悅。


書 名:波拉蔻故事繪本
著 者:派翠西亞‧波拉蔻
譯 者:楊茂秀等
出版者:遠流
出版年: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有些孩子從小排斥閱讀故事書,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故事都是經過杜撰的,都不是真實的,針對這點疑惑,本書著者提出的解釋為:「所有的故事都是真的,但它們是不是發生過並不重要,故事處理的是一種內在的真實……」,也因此著者藉著自己的成長背景和接觸多元文化的機會,不停地探索、發現、保存並傳遞她的生命本質及她所關心的事物,透過故事和圖像,生動地展現作品中的人性。著者企圖影響的不只是孩子,也包括成人,誠如她所說:「我在作品中所做的種種,是希望能夠把成人帶他們還相信各種『如果……』的期待時期。」她引導並鼓勵讀者回顧以往屬於家庭或自己的故事,她認為故事能夠建立人們彼此間認識及了解的橋樑,本書即是著者用她的故事為我們介紹故事。

  本套書目前已出版六冊,依序為:《雅博曼陀的夢》、《雷公糕》、《蜜蜂樹》、《三重溪水壩事件》、《平克和薛伊》、《傳家寶被》,作品中呈現的主題有三種:

  1. 家庭傳承的重要 這類作品如《雷公糕》、《蜜蜂樹》和《三重溪水壩事件》,在這三部作品裡,老人提供的寶貴智慧,加上故事或想像的潤飾輕而易舉地傳承給孩子,這種智慧的傳承絕不是威權式的由上而下,而是老人小孩通力合作完成的,過程中老人們並不以經驗或故事作為說教或嚇唬孩子的工具,作品中最觸動人心之處在於:故事中的老人為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具有想像力,如把閱讀比喻為尋找蜂蜜的過程和結果;或者在打雷的時候,以雷聲當作製作蛋糕時的計時器……等等,都是令人感到驚奇的點子。
  2. 多元文化觀 《平克和薛伊》、《傳家寶被》兩部作品清楚地呈現著者的多元文化觀。著者認為讓孩子學習、了解各民族間的差異性是很重要的,她在許多作品中描繪各式人種,尤其是小孩子:不同膚色的人種彼此擁抱,和諧地相處,真誠地交流他們的情感。《平克和薛伊》敘述南北戰爭期間,一黑一白少年相互扶持的感人過程,種族、膚色的差異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問題。《傳家寶被》是以傳家寶為中心展開的家族故事,仔細觀察會發現:同樣的事物,經過不同的時空背景,會逐漸加入新的生命而有所改變。著者傳達有關多元文化的重要觀念在:面對不同的文化時,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不同的文化融合時,一定是某些事物保留下來,某些事物有了改變;各種文化間的差異,需要我們彼此去觀察、了解與接納,而不是一昧地排斥。
  3. 想像的重要 《雅博曼陀的夢》為想像力做了一很好的比喻。現實世界中的成人有時就像故事中的大人一樣,否定並壓抑孩子的想像(或說白日夢),其實孩子的夢也可以為成人的世界添加色彩,成人何需總是以嚴肅的態度來面對呢?

  此外,著者在《三重溪水壩事件》中強調電視的負面影響,認為電視阻隔了人與人間或者人與書間的互動及接觸,也淹沒了靈感的泉源。要如何改變電視迷呢?著者提出的方法是:體會閱讀的喜悅和意義,就能擺脫電視的箝制。

  本書著者除了富想像力、擅長說故事外,她也具有深厚的藝術涵養,本套書雖是以靜態的書的形式呈現,但故事的節奏、人物的表情動作以及畫面的處理流暢靈活,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觀賞一部精采的動畫般,有身歷其境的感覺。今年在政府推展「兒童閱讀年」活動之際,本書不僅值得推薦給兒童閱讀,亦可提供兒童心理及教育專家們不少的啟發和指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