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神出鬼沒―新媒體藝術展

文:林瑞珠 照片提供:莊震烽

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神出鬼沒—新媒體藝術展」,將國寶級珍藏畫作〈宋馬麟三官出巡圖〉以AI科技工具重新詮釋,將古人的想像力與現代人的創意結合,演繹出令人驚喜的展覽。

 

「神出鬼沒—新媒體藝術展」從8月6日起在國資圖總館1樓藝文展廳展出。

  時序進入農曆7月,也就是俗稱的鬼月,每年農曆7月1日,乃民間信仰鬼門大開的日子,好兄弟紛紛從陰間來到人間整整1個月,陽界人們以香案點心吃食招待,並舉辦普渡法會來回應鬼界眾生的到來。佛教則說7月是「報恩月」、「孝道月」,祈願此時眾人透過功德回向、廣結善緣。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於此同時回應這個特別的月份,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合作主辦及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協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故宮X國資圖「神出鬼沒—新媒體藝術展」,從8月6日起在國資圖總館1樓藝文展廳,持續展至12月18日,民眾可在展場中欣賞到從故宮收藏的〈宋馬麟三官出巡圖〉所描繪的天地水三界之神、鬼、精怪,從中激發更多的想像。同時介紹國資圖周邊5公里範圍,有關三官崇拜的廟宇,民眾可按圖索驥前往朝拜,藉此體驗不同於平時的藝文之旅。

 

故宮收藏唯一動態表現三官出巡圖

由此次展覽,能讓民眾更了解三官文化信仰。

  負責活動設計規劃的故宮策展團隊表示,世界各地收藏的三官圖通常是高居廟堂、正襟危坐的圖畫,而出巡圖中唯一將三界合為一幅,又具有動態表現的就是故宮所收藏的這幅〈宋馬麟三官出巡圖〉,可見其珍貴及特殊之處。


  三官信仰在臺灣其實很普遍,乃道教信仰中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的天官、地官和水官,在臺灣民間常見廟宇供奉的「三界公」、「三界爺」或「三元大帝」,都是三官的別名,相傳分別負責考校天界、地界和水界眾生萬物的功過,並有賜福、消災、解厄之能。


國資圖與故宮合作特展,將國寶級珍藏畫作〈宋馬麟三官出巡圖〉以AI 科技工具重新詮釋。  策展團隊指著〈宋馬麟三官出巡圖〉詳細說明,這幅畫作分為上、中、下3層,描繪三官在天界、地界和水界的出巡隊伍。3支隊伍組成看似相似,均有開路考將,拿著簿錄的考官,以及舉著旌旗的考兵,各界仍有其獨特之處,例如天界有額頭長出第3隻眼睛的仙人,地界則有模樣逗趣的鬼卒,水界遍布的是魚、蝦、蛙、蚌殼化身的精怪,充分表現出天、地、水界不同的眾生樣態,展現了畫家對神仙鬼怪豐富的想像力。
 

  根據研究顯示,這幅畫最早可能是用於宮廷道教儀式的道壇畫,學者比對道教經典文獻及其繪畫技法,推測這幅畫產生於元代或明代,也可見古人的想像力著實豐富。


  這次展覽不同以往之處在於導入AI技術,並將神、鬼、精怪等形象視覺化,希望可以激發觀者更生動的想像力,透過參與現場DIY學習區的活動,各自發展豐沛的創意世界,這就是故宮規劃這場展覽的主要目的。

長年耳聞卻未曾見過的神鬼精怪具象化,運用豐富生動的想像力創造出變化萬千的異世界。 長年耳聞卻未曾見過的神鬼精怪具象化,運用豐富生動的想像力創造出變化萬千的異世界。


結合AI科技激發想像力

  「神出鬼沒—新媒體藝術展」延伸出來的DIY體驗,將以〈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為起點,結合新媒體藝術,邀請觀眾從畫中情節、場景和細節延伸至繪畫背後的意涵,並透過經文與臺灣節慶祭儀等展示,引領觀眾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現實與未知世界的連結與想像,進一步感受自己潛藏在內心,對於未知世界的惶恐與不安。

 

  展覽亦邀請觀眾運用現代AI工具,將個人思維創意與公眾智慧結合,看看自己對未知事物與日常生活能激盪出什麼樣的可能性。例如在互動裝置「人之外的存在」,現場會有6座播放天官、地官、水官、天界考官、鬼卒及龍王的直立式3D模型旋轉螢幕柱,觀眾將手掌貼住螢幕前方發亮處,3D模型就會停止旋轉,並出現氣化效果,接著出現相應於該角色的籤詩說明,透過籤詩即可了解〈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的角色以及三官信仰的世界觀,是一個具有儀式性的互動裝置,同時激發觀眾想像神鬼精怪是如何的存在。

透過經文與臺灣節慶祭儀等展示,引領觀眾想像現實與連結未知世界。 展覽導入AI技術,將神鬼精怪等形象視覺化。 參與現場DIY 學習區的活動, 各自發揮豐沛的創意。


  策展團隊對於如何激發觀畫者的想像力特別用心,舉例說明,魚如果修煉成精,應該長什麼樣子呢?是人還是魚,或者是精怪?這些都是透過觀展過程自然而然得以激發,觀者的想像各自不同。

 

  例如在〈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的右下角,畫著一群手拿寶物,形象各異的魚蝦精怪,畫中的魚精化鰭為手,不僅可以端盤,還可以拿珊瑚,這是當年畫家根據宗教儀軌所激發出來的想像力,把長年耳聞卻未曾見過的神、鬼、精怪具象化,並運用豐富生動的想像創作出這幅曠世巨作。透過畫作欣賞以及現代科技的演繹,可以再創造出變化萬千的神鬼精怪異世界。


主題式演出 重現神鬼出巡

  而在開幕典禮的開場表演也很應景,邀請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妙璇舞蹈團」量身打造主題式的開場演出,呈現多層次的三官信仰風貌,演繹敬天謝地的精神。開場乃眾將號令,以神聖肅穆的天將號令眾將三官意象揭開序幕,接著仙女獻舞傳遞喜悅與祝福,最後以舞蹈動態重現天官、地官、水官帶著眾神鬼精怪出巡,將平面畫像以活靈活現的方式演繹呈現。

 

  國資圖期盼藉由展覽,讓民眾更了解三官文化信仰,閱讀講座也邀請著名的臺灣宗教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具備學者、認證道士雙重身分的李豐楙教授進行分享。李豐楙闡述三官信仰與臺灣本土社會的密切關係,不僅是許多聚落的守護神廟,直至今日仍是許多社區的信仰中心,並綜觀古籍講解三官信仰的精神,讓觀眾對於三官信仰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習俗與文化有更進一步認識,同時賞析〈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精細的筆觸與美學,用不同以往的觀點來欣賞這幅藝術品,也為此次展覽增添不少東方文化的神祕之美。

量身打造主題式的開場演出,以神聖肅穆的天將號令眾將三官意象揭開序幕。 仙女獻舞傳遞喜悅與祝福。 故宮策展團隊希望以〈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發揮想像力,探討宗教與藝術間的關係。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