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黃武忠 一個動人的文學身影

文:劉瑞如 照片提供:侯聰慧攝影

  印象中的黃武忠,文建會二處處長,散發著沉穩內歛的氣質,一雙溫和但似乎洞察世事的雙眼在總是略帶憂愁的面容中顯得格外引人注意。

圖片  聽人說黃處長是小說家、聽人說黃處長身體不太好、聽人說黃處長住院了、聽人說黃處長抱病出院開會……最後,聽人說黃處長自己動手拿掉呼吸器,為不算長的人生做了最後一個決定……

  深入地認識他,是在他走後才開始。為了撰寫紀念專文,才由他好友舊屬的口中及回憶裏,拼貼出一位有著文化官員身分的鄉土文學家的動人身影。

與人為善 引領社區營造生根

  「他是屬於務實、善良的那種人。」談到認識十多年的黃武忠,中華民國社區總體營造理事長陳錦煌不假思索的說,「他這樣的個性,也是讓文建會更不像一般『傳統部會』的重要原因!」曾擔任過政務委員的陳錦煌認為,平心而論,文建會所屬同仁們心胸本來就較為開朗、不具僚氣,而黃武忠更是「典型的不官僚」官員。「這對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下簡稱「社造」)工作而言很重要!」陳錦煌進一步說明官民之間的夥伴關係是推動社造的中心力量,而黃武忠與人為善的個性,在十多年前社造業務啟動之初,奠下良好的互信基礎。

照片  然而,黃武忠,同時身為一位鄉土小說家,其對鄉土家園的熱愛之情及敏銳細膩的觀察角度才是讓社造深化基層的關鍵。長期投入社造運動的陳錦煌指出社區樣貌千百種,產生的課題亦不相同,「如果對土地沒有情感、對民眾沒有關心,根本無法撐過社區轉變之初的磨合期,大概就累了。更別提還要因應不同社區的困難,再主動協助轉變社區這些後續工作!」這項特質亦可見諸於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在紀念小集中所述:「因為他的文人熱情執著的性格,以及謙卑不官僚的氣息,讓我們看到一位文學作家在短短的時間內把複雜的概念條理化,而他……不厭其煩的說明、推動,甚至參與其中。…早已默默為台灣地方建設扎下深厚的基礎。」

奉獻執著 文學/電影開花結果

  「他真的幫文學及電影圈子做了許多事情!」現任華視專案經理、文建會前任主委辦公室專委陳銘城與黃武忠有過數年共事的情誼,因而得以從旁觀察到一位文化事務主管如何熟練且深情地運用職權,扶持台灣的文學及電影發展。

照片  他舉個例子:「李昂常常得意她的《殺夫》被譯為德文等數十種語言,但如果不是黃武忠在任內推動『中書外譯』這項政策,把優秀作品先譯為英、日、法等主要語言做一仲介,台灣作品可以在國際上被這麼多國家看到、欣賞嗎?」影響所及,現在連原住民文學也引起了國際注意。

  今日,大眾得以認識這麼多台灣本土作家,與他十多年前擔任文學科科長時的擘畫息息相關。文建會科長楊婷媜回憶道:「當時他認為民眾都只認得比較有名、木台面上的作家是不夠的!」故策劃推動各縣市文化中心為轄內作家們出版作品集,「此舉找出許多不見天日、快被遺忘的本土作家!」陳銘城論道。而是項政策亦間接讓縣市政府回頭重視自己的文化。

  他對文學業務熟悉的程度,令當年第一次見到他的文建會前任主委陳郁秀印象深刻,她在紀念小集中提到:「這位(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秘書,對於台灣文學蒐集研究、作家文物典藏、乃至國家文學館營運管理籌備專案,都顯得自信沉穩、脈絡分明。」沒有多久,陳郁秀即網羅他回到文建會擔任二處處長一職。

照片  陳銘城亦道出黃武忠一段與台灣電影的淵源。由於他對電影亦有著濃厚興趣,因此,曾請調到位於台中霧峰的台灣製片廠,雖然公務升遷生涯因此而受影響,他依然無悔。在任內,他專心整理研究該單位所屬之一批極其珍貴的早期台灣電影膠卷,也因此,這批資料日後得以安放在國家電影資料館中。及至他回文建會擔任處長後,尚以「地方文化館」的資源補助台北光點電影院、新竹國民戲院及高雄電影資料館策畫主題電影展及資料蒐整工作,在職務範圍內以實際行動支持電影產業(按:電影迄今之主管單位為行政院新聞局)。

堅持理想 作家/官員並行不悖

  「如果不是他,台灣文學館可能無法收到軍中前輩作家們珍貴的手稿!」曾任自立晚報記者的陳銘城肯定的說。回想七、八年前,「台灣文學館」欲脫離文資中心獨立設館,但光是帶著「台灣」二字的館名及定位即引發很大爭論,可想見當時文壇及政治風氣。黃武忠為人處世甚受文友信任,因此,不少作家們,不分省籍,願意捐出千般難捨的寫作文物,共襄盛舉。這項特質也在電影圈中看得出來,陳銘城觀察到帶著「深藍色彩」的大導演李行,對黃武忠這位在扁政府服務的官員也很友善,顯見他一視同仁、專業至上的行事風格。

黃武忠經常赴各地參與文化活動  「他心中沒有藍綠、沒有黨派,一心想著如何能幫台灣文化的忙!」相交數十年的作家杜文靖說。黃武忠在戒嚴時期即從事《日據時期台灣文學作家小傳》及《台灣作家印象記》等第一手資料的田野調查,在那個「台灣作家」尚無法正名的戒嚴年代,實屬異數。數年後,黃武忠這位鄉土小說家,決定進入文建會這個官方的政治機構做事,為國民黨執行文化政策,又是人生抉擇中的另一個「異數」。杜文靖回憶當年大家都知道他要去考公職,也鼓勵他,「畢竟作家要養家很辛苦!」不過,杜文靖強調:「我們認識的黃武忠,即使進入公職也沒有任何改變!」

  「先做計畫、再編預算,然後確實執行!」則是陳銘城視黃武忠為一位優秀文化官員的主要理由,這項特質協助了行政經驗不足的政務官得以落實政策理念。與黃武忠共同編纂「洪醒夫全集」的東海大學助理教授阮美慧對此有著更深切的感受:「他做事很有方向,事情都按照他所規劃的順利完成!」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黃武忠可以在公務繁忙之中,仍能為早逝的摯友洪醒夫規劃出版全集,了卻一樁懸念已久的心願。

文學園丁 創作/田調彰顯情懷

  談到黃武忠另一個小說家身分,知名詩人吳晟認為「能銜接台灣農村過渡的體驗與深情,黃武忠之後,幾乎後續無人。」不論是《蘿蔔庄傳奇》、《小人物列傳》,在他筆下,台灣南部小人物的故事歷歷呈現,農業社會的價值觀及單純認命的生活情懷一覽無遺。此題材選擇除了不想與別人湊熱鬧、盡寫些木台面上的大人物外,陳銘城為好友解釋道:「他並不認為只有小說、散文及劇本才算是文學,民間軼聞、鄉野傳說或俚語俗諺,也同樣精采豐富,也是文學!」因此,他總是喜與家鄉長輩聊天,輔以成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鄉土小說的形式記錄這些彷彿與天地共老的生活智慧。

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慰問黃武忠家屬  在進入公職之前,黃武忠長期從事「日據時期台灣文學作家小傳」的田野調查工作,上山下海一一登門採訪,為這批不受當時政治環境所重視的作家們留下寶貴紀錄。「黃處長曾說過他甚至利用情治單位的『八號分機』尋找失聯的作家!」楊婷媜一語道出黃武忠是如何急切且認真地想把台灣文學史上這段空白填補起來,也因為他這樣認真執著的態度,因此,陳銘城肯定的說:「他在文學上下的功力很深,用了二、三十年的生命,這在政府體系內相當少見,早就超出大家對文化官員的要求與期待!」

  黃武忠,這位默默奉獻己力,讓熱愛的台灣文學開花結果的文化園丁,於九十四年四月五日凌晨走完精采而豐富的一生,盡留後人無限追憶。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