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屏東總圖南國漫讀節 揭開讓人愛上閱讀的秘密

文:鄭淳予 照片提供: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如果一個地方沒了圖書館,會發生什麼事?臺灣許多地方都有推廣閱讀的節慶活動,但大多都離不開圖書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用4年時間帶給我們一場社會實驗,這結果伴隨年年盛開的花朵驗收;那花朵,就叫南國漫讀節。

 

  攤開2022年南國漫讀節(以下簡稱漫讀節)的活動場次,洋洋灑灑從8月延續到12月,同樣是系列講座,屏東的辦法卻讓人眼睛一亮。知名作家與音樂人吟唱詩歌、各行各業的讀者一起上台朗讀,一場奠基於文字的交流,竟然走出圖書館,進入獨立書店與咖啡館、巧克力園區與醬油體驗館;最後,它們還把圖書館搬上火車。一不小心,你年底前的行事曆就會被這些別出心裁的活動給填滿!
 

屏東總圖辦理南國漫讀節,加深屏東縣的文化氣息。 漫讀節有音樂演奏、也有舞蹈演出。


圖書館整建 讓漫讀節應運而生

配合漫讀節,圖書館整理主題書籍,方便民眾閱覽。

  要不是有一套儀式喚醒血液裡的記憶,生活在工商社會的我們,幾乎都忘了閱讀可以流動而本能地發生。2018 年,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以下簡稱屏東總圖)重建,正要籌備年度活動的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乾脆打破「閱讀只能發生在圖書館」的思維,與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合作,將行之有年的華文朗讀節帶入屏東,邀請藝文界人士赴屏東「首讀」,也在此播下藝文種籽。

 

  1 年後,重建完成的屏東總圖恰好成為那些種籽的肥沃土壤。這座美到獲獎無數的圖書館,除了成為打卡勝地,更重要的功能就是吸引民眾走入其中,自然而然地拾冊而讀。「有了空間,你就能填入內容。」到任即參與圖書館改建的屏東縣文化處處長吳明榮如是說。於是,南國漫讀節誕生,「漫」字取其隨性、不受拘束之意。

 

  閱讀看似小眾休閒,卻是最能與各領域串聯的元素。在屏東拍攝《斯卡羅》的導演 曹瑞原,可以在漫讀節與長年筆耕的影評人 藍祖蔚對談;同樣在流行音樂界裡編織文字的知名作詞人葛大為與方文山肯定各有見解。受邀講者越多元,越能刺激屏東的文化啟蒙。


漫讀節邀請各界名人參與其中。圖為知名演員昇豪。  而漫讀節的跨界何止「文人」,作家 龍應台更與19名來自各行各業的讀者,一起朗讀她以屏東為書寫背景的小說《大武山下》,彷彿寫書人與書中人的另類團圓。而 在「文史工作者X 部落青年」、「文史工作者X 地方餐飲傳人」等對談活動中,則可以用各自的母語發表言論、彼此交流。吳明榮認為,「漫」字也可以解讀為「浪漫」,為不同語言、不同產業的人搭起對話橋梁,參與者也彷彿漫遊在多重宇宙間。
 

跨界延伸 養出觀眾群

「藍皮解憂號」是每年漫讀節的人氣活動。

  邁入第四屆的南國漫讀節,真的為屏東的文化風氣帶來質變嗎?據說,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第一次造訪屏東總圖時,大受感動。「他說,看到很多人都拿著書在看,那氣氛好到讓他在那裡待了一個多小時。」吳明榮轉述這故事,略帶驕傲地表示,總圖不只在漫讀節期間是重要基地,每年的例行講座就有250 場,針對不同書系、不同族群而辦,即使營運至今已逾2 年,每逢週末依舊熱鬧如初。


  放眼現在的漫讀節,僅容200 人的場地,常常超額湧入300 人。吳明榮笑稱,縣長潘孟安過去擔任立委期間,曾邀請知名導演吳念真到屏東演講,無奈的是,再怎麼宣傳,屏東鄉親就是連「朝聖」的動機都沒有,活動乏人問津;後來漫讀節再邀請吳導蒞臨,座位卻是秒殺一空。屏東文化力的成長,可見一斑。


營運密碼 到底要多少書才夠?

  掌管屏東總圖營運的屏東縣文化處圖資科科長張關評指出,總圖作為屏東縣的閱讀中心,為補齊重建期間的斷層,並預先備妥未來的閱讀量,每週上架1,000本新書;相較一般書店1 個月至多也才500本。擁有40萬本館藏的屏東總圖,無疑是肩負起知識導航員的責任。


市集中的活動精彩,吸引民眾觀望、留影。  可觀的藏書量也的確帶起一波閱讀高潮。在屏東總圖開幕的2年內,辦證人次成長19 倍,常態流動冊次更超過100萬冊。館藏內最受歡迎的書籍被預約高達24次,亦即要等候整整2 年才借得到,有些熱門讀物甚至是無法上架,一歸還就會馬上被借走。


  張關評妙喻,過去幾屆的漫讀節如果是放小煙火,今年就是超級大煙火。因為「能來的來賓都請來了。」至於能把活動做大, 全賴屏東總圖每週策劃全齡式的閱讀推廣活動。「如果要推廣的讀者是幼兒,我們就要向家長介紹導讀方式;如果對象是青少年,我們會邀請他們感興趣的藝人,設計類似『我的職業需要哪些知識』為講題來分享;如果對象是年長者,會選圖片居多的手作叢書,搭配實作教學來引起興趣。」張關評說,不只介紹書,連閱讀方式、閱讀動機都要用心設計。

 

乘著文字 搭上行走太平洋的解憂列車

漫讀節邀請在地工作者分享經驗。

  漫讀節中,還有個最特別的活動,就是與台鐵「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合作。最開始,漫讀節主打「移動書店」,乘客有書可以打發時間之外,還邀請作家上車走讀。 後來,活動又稍變化成「移動圖書館」,乘客可以在車上辦借閱證,順便借走圖書館的書,借閱人口隨之「一車車」增加。


  而今年,藍皮解憂號又進化,讓現代舞團或交響樂團等表演藝術團隊隨車表演,再加上講師講座及書店布置,佐以南迴鐵路沿途的太平洋美景,一張車票四重享受。

市集
 

串聯鄉鎮 扮演閱讀火車頭

  「一座圖書館不該是被動等民眾來,應該主動做很多事來活化社會。」吳明榮感性地說,硬體場館只要花2到3年建置,營運卻是2、30年的事。


  其實,除卻一年一度的南國漫讀節,屏東總圖在去年疫情期間也曾發起過2次寄書到偏鄉的活動,串聯屏東全縣33座鄉鎮圖 書館,只要讀者上網填寫表單,就能收到由館方挑選、寄送的書籍,合計寄出2萬多冊圖書。又好比今年初,有5座鄉鎮圖書館串聯推出閱讀推廣活動,由總圖撥予經費,並協助宣傳、設計整體行銷,的確刺激了各鄉 鎮的辦證率與借閱人口增加。張關評語帶期許表示:「我們希望未來漫讀節能更深入鄉鎮圖書館,一起策劃借閱活動,而屏東總圖可以扮演火車頭,平時盡量以小活動推展,讓越多鄉鎮因為圖書館而有更強的連結。」


漫讀節邀請各領域作家主講,為民眾提供多元、豐富的內容。  九月的某個週末,雲門舞集在屏東縣民公園表演現代舞,現場有個小孩嘟囔:「我看不懂他們在做什麼。」小孩的媽媽在一旁輕描淡寫地回應:「你不用看懂,你覺得是什麼那就是什麼。」隱身在群眾間的吳明榮聽到大為感動,他欣慰地說:「文化和藝術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就是它們迷人的地方啊!」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