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打開心窗.擴充自我

文:梁瓏常(退休校長)

書 名:心靈地圖
著 者:派克
譯 者:張定綺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年:一九九六(三版)

  在文建會主辦,委託臺灣師大成教中心承辦為期兩週的「全國社區讀書會領導人培訓」裡,心靈地圖這本書被選為第二分組的研讀材料。我們花了三天,合計二十四小時,分成十二小組,論流主持,逐一解讀,共同討論,可說是一次既詳盡又嚴密的讀書會實務研習了。

  該書著者派克是哈佛大學及凱斯西方保留大學醫學博士。曾服務於陸軍醫療部隊,擔任精神科醫師。在一九八四年創辦了團體激勵文教基金會,提供心理專業指導,協助無數真誠共識團體的成立。著書與演講不輟,是備受推崇的作家與精神科醫師。

  著者在本書<心靈地圖>裡,主要談的是:如何追求愛與成長之路。另外,他還寫了兩本書。一本是<等待重生>,主要談的是:如何戰勝心中的惡。另一本是<完全道德>,主要談的是:如何道德重整與真誠共識。

  本書分四部分來敘述。第一部:紀律。第二部:愛。第三部:心靈的宗教。第四部:神恩。現在就書的內容試作解讀和討論。

  何謂「心靈地圖」?就本書著者的說法,所謂「心靈地圖」是指:我們對現實的各種看法,構成一幅地圖,稱之為心靈地圖。因世界不斷在變,所以我們要經常修訂心靈地圖來因應社會的變遷。如果拒絕修訂心靈地圖,會因適應不良而產生心理疾病。

  何謂「紀律」?按一般的解釋,所謂「紀律」是指:團體的規範。但在這本書裡,著者卻把它解釋成「紀律是一套面對痛苦的積極原則,分為四要點:(一)不逞一時之快。(二)承擔責任。(三)忠於真相。(四)保持平衡。

  書上對「不逞一時之快」的解說是「先面對痛苦,把問題解決,事後享受到的快樂會更大。這是唯一正確的生活方式」。其實,這未必盡然。就以書上父母管教子女「先做完功課再看電視」為例,可能孩子為了要看電視,把功課草率應付了事,那就不如讓他先看完下午五點鐘的卡通節目,然後他才能安心的做功課。可見「先苦後樂」不是唯一的「紀律」好辦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小就養成孩子自我肯定、自我珍惜、自我照顧的自律能力。

  書上對「承擔責任」的解說是「我們必須先扛起解決問題的擔子,才能解決問題」。不錯,凡事出了問題,就怨天尤人,最要不得。推卸責任,於公,問題不能解決;於私,心智不能成長。

  書上對「忠於真相」的解說是「我們把世界的真相看得愈清楚,處理各種問題就愈能得心應手」。但其中提到「白色謊言(即善意謊言),反而是最常見的撒謊方式,而且因為它比較不易察覺,為害之烈,遠超過黑色謊言(即蓄意謊言)」。這也未必盡然,有些情況,說話有節制和保留,有利於人和事。

  書上對「保持平衡」的解說是「平衡是一種彈性的紀律。換言之,紀律本身還是需要約束,我稱這種約束為平衡」。這就對了,一切都要因事制宜,因時制宜。最後書上提到「涵容的人生境界」,所謂「涵容」指的是:暫時忘懷自我,騰出空間,吸取新知,求得一個「平衡」。

  何謂「愛」?本書著者對「愛」的解說是「為滋養個人和他人心靈成長而擴充自我的意願」。另外,他還指出:(一)不愛自己便無法去愛別人。(二)愛不能坐享其成,愛需要不斷的努力。(三)若想促進自己和他人的心靈成長而貢獻心力,必須出於自願的選擇,那才是愛的抉擇。(四)墜入情網可能只是一種暫時的迷戀,不能算是真愛。(五)依賴情結不是真愛,那是愛情飢渴症,容易引起心理失調而導致人格失調症。(六)要別人愛你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做一個值得愛的人。(七)唯有兩個堅強而獨立的個人,才能建立美滿的家庭。(八)真愛就是希望對方發展成獨立自主的人格。(九)父母的職責是使自己對孩子有用,而不是利用孩子滿足父母的私慾。(十)缺乏愛是導致心理疾病的主因,而愛則是心理治療的要素。以上有關愛的主張,我們都能認同。

  何謂「宗教」?一般而言,人類對宇宙和人生的神祕產生恐懼,想藉一種信仰,讓心靈有所寄託,這種信仰,就叫做「宗教」。但本書著者卻另有一種說法「對人生的了解就是我們的宗教,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份生活體認,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個宗教」。他把「宗教」解釋成「人生觀」了。他這種對宗教的界定,我們還可以接受,可是他在「心靈宗教」這個章節中,舉了許多心理疾病治療的案例,最後他提到「……病情的進步除了奇蹟之外,找不到更好的解釋」。於是他說「從宗教的迷信和科學的質疑開拓出來的心靈成長之路,最終也許就會帶我們找到真正的宗教現實」。在這本書的後半部,使我們不知不覺中承認「奇蹟」的存在,而它來自「神恩」。這種論點,對無神論者,是不能苟同的。

  孟子曾告誡我們:「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閱讀書籍,要用批判的眼光去閱讀,知所取捨,才不會被著者牽著鼻子走。閱讀這本<心靈地圖>之後,不得不令人懷疑:著者以一位精神科醫師身分,扮演牧師或神父的角色,表面上是用科學懷疑的態度來討論心靈的成長,實質上是在作宗教的宣傳。只不過他的宣傳手段採取迂迴方式,有異於一般牧師或神父那種直截了當的手法罷了。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