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日本文學雜誌 蓬勃多樣

文:辜振豐

  作家願意埋首於創作,文學雜誌扮演吃重的角色。回顧過去,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在各方面都向西方學習,即使文學創作也不例外。一開始,作家大多先將作品刊登在雜誌連載,然後再出書。這種運作方式頗像歐洲19世紀的文壇,例如,法國的巴爾札克和英國的狄更斯也都先後把作品刊登在報章雜誌,然後再結集出書。

  其實,這當然牽涉到作家的經濟生活。首先,職業作家的收入十分不穩定,如果沒有雜誌社或是出版社的支持往往會吃不飽穿不暖。早期的現代作家往往要有專職,而趁下班之餘,才提筆創作。例如,夏目漱石從英國留學回來,一開始在東京大學任教,其間完成《我是貓》,但後來辭掉教職後,轉到朝日新聞社工作,有了一份固定薪水,加上該報也願意連載他的長篇小說,這一來使得他無後顧之憂。至於因《舞姬》而成名的小說家森鷗外本身則是一名陸軍軍醫,也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文藝春秋與文學界

照片  到了20世紀初期,日本的雜誌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知名的《文藝春秋》雜誌在1923年正式創刊,由小說家菊池寬所一手主導的。菊池寬跟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同是大正時代的作家。但不同的是,他不但寫了很多暢銷書,而且擅長於經營管理,所以他本身手頭十分寬裕。他為人十分慷慨,平時常常拿錢贊助一些作家,像川端和芥川便經常受到他的周濟。除此之外,菊池寬擔任文化學院文學系系主任時,也聘請川端康成開了一門創作課,同時推薦他擔任日本大學的講師。

  川端康成對於文學創作投下不少心力。1933年,他和豐島與志雄、宇野浩二、廣津和郎共同創辦《文學界》雜誌,以維護自由創作為宗旨,並反對政治干預文學。目前,《文藝春秋》和《文學界》都隸屬於文藝春秋社的兩本知名雜誌,前者以評論為主,後者則以創作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芥川獎和直木獎揭曉後,《文學界》會刊登有關消息。得獎者的作品和對話。此外《文學界》平時也網羅不少名作家來撰稿,如山田詠美、川上弘美。

  芥川獎和直木獎這兩個文學大獎都是由菊池寬在1935年所創立的,宗旨就是鼓勵新進作家。這兩個獎每半年評審一次,因此每一年會誕生兩個直木獎和兩個芥川獎的作家。以芥川獎為例,早期的石原慎太郎就曾以《太陽的季節》獲獎,而名作家阿刀田高則以《拿破崙狂》獲得直木獎。坦白說,文學獎也是出版社的促銷利器,過去只要得到這兩個大獎往往是銷路的保證,但自1990年代以來,日本的小說滿坑滿谷,得獎作品未必能夠保證暢銷。

多屬出版社機關刊物

照片  反之,有些不起眼的小獎卻獲得讀者的青睞,例如福武書店旗下的《海燕》雜誌所舉辦的「海燕新人文學獎」在1987年頒給吉本芭娜娜。而她的得獎作品《廚房》則成為讀者有口皆碑的暢銷書。至於川上弘美也因《老師的提包》而獲得山本周五郎獎,而此書也是暢銷書。

  其實,日本很多文藝雜誌往往是出版社的機關刊物,這跟出版有關係,一開始先讓作家的新作品在雜誌刊登,接著再出精裝的單行本,要是銷路不錯的話,便會改以「文庫本」的形式上市。雜誌也會舉辦文學獎,像講談社旗下有《群像》,而村上春樹的早期作品《聽風之歌》曾經榮獲「群像新人文學獎」。日後,他也經常在該雜誌撰稿。後來,1967年,村上龍也因《接近無限透明的藍》榮獲此獎。至於其他知名的文學雜誌還包括新潮社的《小說新潮》以及集英社的

  至於文學評論雜誌則以學燈社《國文學》和青土社《Eureka》(新發現)比較為讀者所熟悉,前者以日本文學為對象,後者則偏重於外國文學。

雜誌書形態 延長販售時間

照片  《國文學》是月刊誌,但又是雜誌書(MOOK),因為這種出版形式跟行銷有關係。一般說來,月刊存放在書店只有一個月,但以雜誌書的形式上市,擺放在書店的期限則會拉長。《國文學》每期會製作一個專輯,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寫稿,內容以研究一個作家或一本名著為主。例如,歷來的專輯包含探討《源氏物語》、《古事記》、俳句等。但偶爾也會有當代文學的專題,如1994年4月號是「寺山修司和吉本芭娜娜專題」,而1995年3月號是「村上春樹專題」。

  《Eureka》是以評介外國文學和文化為主,每個月也會製作一個專輯。內容通常以一個主題或一個作家為對象。過去的專輯有義大利作家艾可(Eco)、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俄裔流亡作家納博可夫(Nabokov) 、魯迅等。不過,《Eureka》也會因市場而推出「臨時增刊號」,如「村上春樹專號」和「村上龍專號」。

  此外,也有一些圖文並茂的綜合雜誌偶爾也會有專題討論作家,如平凡社的《太陽》雜誌,過去曾製作芭蕉、寺山修司等作家的專題。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