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談人類社會的不平等-《槍砲、病菌與鋼鐵》導讀

文:陳鈺林(淡江大學研究生)

著 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
譯 者:王道還、廖月娟
出版者:時報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關於著者

  本書著者戴蒙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士,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由於從小接受訓練,語言及歷史、寫作領域皆有專精。他同時也是演化生物學家,曾經研究過鳥類演化;著者之前一本書《第三種黑猩猩》。主要研究人類自然史,與本書之主旨—族群演化,有著前後呼應之關係,此兩本書亦深入探討人類社會的演化情形。

  《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主要研究我們人類從古至今的歷史,其中以族群發展差異為探究之焦點;尤其是槍砲、病菌與鋼鐵深深影響著族群之優勝劣敗,而自然環境的好壞,也左右著未來之發展前景。以本書第一部所提到之島嶼:美拉尼西亞為例,同源同種的族群分居於各島上,為何數千年後,有些島嶼已有經濟、政治等活動;而有的島上卻仍維持著石器時代的狩獵社會,其主要理由為: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在擁有溫濕氣候、水源充足的島嶼上,族群能發展農業社會以求自給自足,進而有餘力思考社會問題、組織建立及文字語言議題;相對地,居住於較劣環境之族群就沒由餘力思索生存以外的事情了。

亞力的疑問

  文中土著領袖亞力問著者:「為何他們黑人總是無法搞出什麼名堂?」整個世界總是由白人所主宰。著者為了解決此問題,深入幾內亞做研究,而歸納出幾項因素:包括了槍砲、病菌、鋼鐵、農業、氣候及文字。以下依序說明:

  槍砲方面:「槍砲」象徵著現代武力,以文中西班牙皮薩羅將軍征服南美土著的經過為例;皮將軍運用策略接近土著首領,巧妙地令其軍隊解除武裝,再一舉用槍砲手大肆屠殺土著首領之隨從人員,令那些從未見過刀槍的土著四處竄逃;一夕之間西班牙以數百人戰勝了數萬人之多的印地安軍隊。此次戰役宣告了殖民帝國的無情槍砲將主宰落後地區;直到今日,國防武力的強弱仍攸關國家的國際生存空間。

  鋼鐵方面:「鋼鐵」喻指工業社會的發展,亞非各洲長期處於原始或農業社會的型態,皆傾向於勞力密集的社會;而西方世界歷經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後,經濟市場快速發展,汽車、郵輪為該時代的產物,而國防工業也拋棄木製時期,大步走向鋼鐵時代。其巨輪不但促成歐美兩洲商業往來頻繁,更進一步當作帝國主義擴張之工具,例如向中國、日本施壓以其開放通商口岸皆為明顯的例子。

  農業方面:農業發展因地而異,數千年前的肥沃月灣、中國境內的大河流域,都已有農業產生,而澳洲、非洲等不毛之地、沙漠高山都始終無法發展農業,此種兩極化的差距亦十足影響了兩者文明之發展。

  病菌方面:早期歐亞非三洲的族群較無接觸,故各地的家畜、動植物亦無互相流動,然而在殖民主義盛行之際,歐洲人將歐洲大陸的傳染病、家畜一併帶至亞非洲,此舉不但使亞非洲當地居民受被殖民之苦,也要承受未曾見過的病菌所帶來之威脅。

人類歷史的疑問

  人類歷史是由一連串改革與進步所組成的,著者藉著探討全球各洲之發展歷史解釋現今世界局勢;為何當初不是印地安人遠征西班牙?而是被西班牙所統治。種種理由皆因為:西方人帶病菌入侵亞、非等洲,加速其滅絕;以火炮侵略亞非,使其族群淪為次等公民;以經濟入侵該區,使其經濟受西方強國控制,猶如學者華勒斯坦所言之:中心、邊陲及半邊陲國家之依賴情形。待其外資抽走後,象徵亞非的邊陲國家將遭受經濟崩盤、國內金融秩序紊亂的景象。因此,槍砲、病菌與鋼鐵在人類演化史上,一直是發達國家用來抑制落後地區發展的工具。

環遊世界

  經過對農業、槍砲、病菌與鋼鐵的探討,最後一部分「環遊世界」(第十五章至十九章),主要是把前文對農業槍砲、病菌與鋼鐵所得到之啟示,用來說明全球各洲的文明軌跡;第十五章討論澳洲與新幾內亞的歷史,有一探險家說過:「澳洲土著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族群,最接近野獸的人類。」這句話明確代表了歐洲人向來對澳洲的看法。為何澳洲土著沒有發展出金屬工具、文字、政治體制?反而一直維持狩獵型態的生活;主要由於自然環境惡劣、乾旱貧瘠的生態條件使得人類無法發展農業,在沒有農業社會的前提下,文化就很難有所進步。而新幾內亞礙於地理環境的「破碎」,造成整個群島區域出現一千種語言,然而每種語言用語者僅五百人;這顯示出族群間極端分裂的型態,如此「不完整」的地區是很難論及一統的政治體制、官方語言的。

  接著討論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從農業社會就發展出文字、國家及銅製、鐵製器具,並且在地形較佳的情形下「境內南北間無明顯的交通屏障,如沙漠峽谷等」,很早就完成了文化、政治的統一。並造就了中國人—華夏民族—的文化優越感,從文中附註之《禮記王制篇》可見一斑:
  「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另一方面有關南島語族的擴張,包括臺灣、菲律賓、中南半島及大洋洲各島嶼,皆有南島語族遷徙的軌跡,他們顛覆了菲律賓、印尼群島的原住民,深入南太平洋,這些南島族群分布在各個氣候迥異的島上,亦發展出不同型態的文化。如前文所提之美拉尼西亞群島即是一例。而關於歐洲人與美洲土著間之糾葛,歐洲人藉著病菌、技術、書寫系統及政治組織入侵美洲,其病菌使得土著生存受威脅,其技術改變原住民的原有生活模式;如此一來文明與落後社會間之距離就越來越遙遠了。

  著者接著探討:非洲大陸為何黑暗?從本書可得知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延續至今日,雖然歐洲殖民美洲是事實,但這與歐、非人種的天賦無關;有關的是地理差異,以及生活資源的差異;這些差異都是遠古時期就定論的,此導致世界愈分為兩極化:石器時代的文化與太空世界。

  人類歷史傳承必有其脈絡可循,而非只是事件的描述,全世界各大洲的命運在遠古時期就可查出端倪,這些地理差異使得居住在各地的人類有著不同的文化發展,其中先進國家不時用槍砲、病菌與鋼鐵等工具侵略弱勢族群,這不但破壞人類的和諧共存,也不公平地阻礙落後地區的發展。讀完此書後,方才深刻體認到人類社會的不平等,以及文明的貪婪及原始之可悲。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