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女人的天職—母親?

文:張耐(靜宜大學兒福系教授)

書 名:不再模範的母親
著 者:蘇芊玲
出版者:女書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

書 名:我的母職實踐
著 者:蘇芊玲
出版者:女書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人間五月天,康乃馨飄香,許多母親剛過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母親的辛勞獲得了整天的肯定,母親的偉大獲得了全天的頌揚。迭出的模範母親更是在媒體風光了一天。然而女人,尤其是現代女性,真的要窮其一生努力當個眾人心目中的「模範母親」嗎?女人真該「實踐母職」完全為家人犧牲奉獻嗎?

  古今中外在長久父系社會與父權體制下,女人一出生就被教導將來要作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女人從小就被灌輸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家庭。賢妻良母是唯一的角色,努力奉獻是全部的準則。然而許多現代母親在夜闌人靜時不禁捫心自問:除了家庭、丈夫、子女外,「自己」的影子在那裡?當年那個學生時代想追求「自我成長」、「自我實踐」的美夢又在那裡?現代女人的妻母告白並非意味著不愛丈夫、孩子,而是窗外有藍天,外面寬廣的世界實在美麗迷人。身為現代女性,結婚生子是先天的天職?還是後天社會文化的期盼?是全憑命運的安排?還是可以有自己的選擇?(by nature? by culture? by chance? or by choice?)早在半世紀以前,女性主義先驅西蒙波娃終其一生就刻意放棄為人妻母的角色,縱使和沙特廝守了一輩子,還是明白地選擇了不結婚和不生育。

  婦女新知的副董,也是女書店的創辦人蘇芊玲對「母親母職」這些存在於東西方社會已久的事實提出了質疑。她很清楚地指出傳統保守社會對女人的重重限制與束縳。著者先後以《不再模範的母親》及《我的母職實踐》二書來探討這個熟悉的題材,並透過本身的女性經驗與心路歷程提出母親母職的質疑與思考。希望現代女性可以有另一種選擇,走出傳統的妻母角色,另創一種「多贏」的策略、扮演「多重」的角色、規劃「多樣」的生活。

  《不再模範的母親》一書分為七部分:「成為母親」、「妻母神話知多少」、「教育女兒、教育自己」、「她的身體、誰的版圖」、「直視婚姻」、「他們叫自己男人」、「書寫女人」。《我的母職實踐》則分成為六輯:「我的母職實踐」、「女性婚姻人」、「兩性平等校園」、「無處不性別」、「女人看時事」以及「女書女妤」。二書收錄了著者多年來發表的文章,並有感於自身作為一個婦女運動的實踐者,願意分享個人的經驗,直接挑戰傳統的桎梏。

  蘇芊玲的這兩本書主要重點乃是希望現代女性重新思考母職:
  「母親是不是女人唯一的身分?」
  「女人和母職是不是該被劃上等號?」
  「女人是否註定得為婚姻、家庭而犧牲奉獻一生?」
  「女人的自我是否應在妻母角色中進退失據?」

  事實上長久以來在重男輕女的社會文化中,女性早已被設定了人生角色,母親應是被視為本分天職。許多女人終其一生只會努力做「女人」,卻忘了自己身為「人」的身分。從書中幾篇短文的題目就可知曉:「女人與生產」、「除了孩子妳還創造了什麼?」、「被濫用的『母愛』」、「一群失去自己的女人」…等。因此著者嘗試為「模範母親」的金箍咒解套,企圖挑戰女性傳統的桎梏,並以許多實例與篇幅來說明女人一旦為人妻母就很難擁有自我,因為其中有很深的愛與責任。但現代女性一定得設法一步步掙脫突圍,否則自己遲早要感到窒悶!

  「不再模範」是否鼓勵女人自私自利地棄家庭、丈夫、子女而不顧嗎?著者特別提醒姐妹們從僵化的母職中鬆解一步,給自己多一點空間與時間,多一些選擇與取捨,做一個身心平衡,家庭與事業兼顧、快樂而自主的現代女性。書中多篇短文的題目都一再鼓勵現代婦女要「先做人,再做女人」;「重新思考母職」、「不放棄屬於自己的快樂」、「養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母親不是女人唯一的身分」、「尊重是一種日常實踐」、「兩性平等性教育」、「探尋女人、發現自己」…等。

  於是著者呼籲「母親不是天職,而是選擇」。而且女人的生養職責不只是她一個人的職責,而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家庭管理、家務育兒應該是兩性共同參與,爸爸也有職責。多元的托育政策與設施應該協助天下的父母給孩子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空間。現代女性生涯中如果只有幸福,只能愛,並不足以提供所有人生的慰藉。女人除了家人,還需要滿足一些從別人身上得不到的心理需求,那就是自我實現。幸福和自我實現並非二選一的問題,而是可以兼得的。好歹給自己多一點期許,讓個人多一點成長,生命也就會多一份充實與喜悅。這兩本女書的著者反覆強調的訊息在於覺察與實踐,希望讀者,尤其是對女性讀者能引起共鳴,啟發思考、造成衝擊。讓母親母職成為現代婦女人生的一個選擇,讓現代姐妹們能重新生涯規劃而活出自己亮麗的人生。

※感謝靜宜大學兒福系林琪雅、高品雯借閱這二本書。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