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電子書─電子書浪潮 圖書館如何因應?

文:王豐昌 照片提供:王豐昌

  當1997年,電子書一詞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建國北路的辦公室被提起開始,台灣的電子書開始萌芽,至今已經經歷過快10個年頭,而究竟下一個10年,從圖書館又會迸出什麼樣的改變呢?

閱讀形態的革命,正滲透入生活中。圖為康橋國小電子書包與行動學習的教學環境。電子書的世紀大賽

  讀者可能常會聽到一些報導,微軟推出平版電腦,美國鳳凰城大學進行大規模電子書包實驗,日本SONY開始在機場販售電子書硬體,永豐餘集團正式量產電子紙,大陸電子雜誌閱讀量突破2000萬人等,這些偶而就會在媒體上曝光的訊息,似乎都在跟我們預告,一場閱讀形態的革命,正從各個角落滲透我們的生活,但閱讀形態的革命,正滲透入生活中。圖為康橋國小電子書包與行動學習的教學環境。是真的讓我們感覺到的,卻是遊戲廠商宣稱台灣連線遊戲的人口超過50萬;看電視、玩電腦及聽MP3的時間,成為小朋友課後主要活動;許多的公司開始禁止使用MSN及Yahoo等即時傳訊軟體,使得員工抱怨連連;這些都讓我們感覺到一場檯面下的革命正在進行,甚至很多人都已經接受了這些新的生活方式。

出版社認真思考數位出版

  從今年年中開始,各大書店幾乎都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業績下滑,有些連鎖實體書店甚至號稱業績下滑 30%,卻有部分網路書店逆向成長,雖然力道不如預期理想,但是這消息,卻讓出版社積極的尋找出路,甚至有些聰明的出版社,早已開始與圖書館合作,學習音樂界常見的行銷活動模式,只是把明星換成名嘴的作者,從場場爆滿的演講廳,到作者簽名會簽到手軟,似乎連出版社都得認真思考改變傳統的行銷模式,從閱讀族群最集中的圖書館,親近喜歡閱讀的讀者,或是不能再依賴實體書店,轉而投靠網路書店;甚至搭配聲光俱佳的電子書來吸引讀者;這些現象,老一輩的讀者或許不太認同,但新一輩的讀者,可是非常習慣這些圖像聲光俱佳的閱讀模式,甚至到處趕場追逐偶像,有的同一場作者的演講已經聽過三、四遍,卻依然吸引著他們。

圖書館數位化?還是數位化圖書館?

  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小朋友的眼光來看,2005年夏季某天,念小一的姪子到了公共圖書館,看到閱讀大廳有著嶄新的電腦,馬上箭步搶上前去,不到一分鐘,很頹喪的走回來說,沒辦法連上網際網路,這讓我不由得重新思考,究竟新一代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需要什麼?

遊戲互動模式,讓知道的保存及傳遞更鮮活。  我發現,美國最大的遊戲廠商EA,開始在中國的上海及北京等地,建立以百科全書、知識遊戲、音樂欣賞及網路互動的上網基地,馬上引來大批的年輕學童,爭相逗留,甚至不乏大學生及研究生,跟台灣前幾年的網咖,只有熬夜玩遊戲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這現象,卻很值得一直大力改善公共閱讀服務的圖書館做為借鏡;目前年輕一代非常習慣數位學習,一位康橋小學的小六女學生跟我說,當她第一次拿到宏碁的電子書包時,她非常興奮,雖然班上男同學似乎不如她一般興奮,只是尚能符合期待的表情,雖然後來的書包太重,數位筆常遺失等問題產生,但是卻不能忽略,小朋友喜歡拿著電子書包,遠遠勝過實體課本,在學習的動機及樂趣上,早已經遠遠勝過了傳統的學習模式。我不由得要認真看待,數位學習引來的巨大數位出版的風潮,而同樣的浪潮,在美國Adobe公布的電子書報告中,美國教育界的電子書營業額,正以每年 23% 快速成長。

部分教科書廠商已著手數位出版的可能  在台灣,部分的教科書廠商已經著手數位出版的可能,從培生出版社的有聲英文教科書、作業本,到康軒的題庫電子書,這種影響,讓上百萬的學童,從小就習慣數位閱讀的行為,有些老師反應,有聲英文電子書讓學童可以獲得重複聆聽,熟悉外國人音調;有些家長反應,題庫電子書可以亂數出題,讓小朋友不用再去購買多種測驗卷。而學校的圖書館,更大量累積老師上課的教案簡報、錄影及實驗紀錄等檔案,學生開始把圖書館當成資訊中心利用。

引導知識 擴大圖書館機能

  圖書館向來給人的印象便是藏書很多,很多人覺得撫摸實體書感覺非常舒服,習慣翻書的閱讀模式;但是如果以保存知識,傳遞知識來看待圖書館的話,知識卻不見得只是透過文字圖片的形式來傳達或保存,一如小孩學騎車,平衡感三個字不論怎麼講,都很難感受,要說明在遊樂園玩太空飛梭所感受的離心力,最好的方式也是親自體驗,那在文字圖片及親自體驗之間,是否有著其他的表達形式?

圖像聲光俱佳的電子書,吸引著兒童們的關注。  很多學習理論都指出,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臨床心理學更證實透過互動的行為,可以大大改善自閉、不夠專注及肢體協調等行為,已經很多場所開始嘗試利用電子書去表現知識,比如故宮的清明上河圖,鮮明的人物就在圖面上活動著,比如北市圖跟國中圖引入的Trumble Book 兒童電子書,小朋友可以看到巫婆騎著掃帚躍然紙上,聽到巫婆陰險的笑聲等,這些都讓知識的保存及傳遞更加鮮活。

  如果我們把國立台中圖書館跟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作個比較,可能使用的人數差異會非常大,但是透過知識數位化、公園無線網路化,以及服務24小時化的改良,這些卻可以大幅縮小使用人數的差距,而在學界及商業界不斷討論的圖書館加值服務是否該收費的問題,我想博物館早有先例可循,大可在思考新的服務機能同時,也規劃加值營收的財務方案,如此才能自給自足,服務可長可久。

圖書館的服務與挑戰

  成長的電子書服務,圖書館面臨最大的問題
  當我們看到一篇報導:

圖書館擔心電子出版限制難解
BBC新聞網記者 伊恩.揚斯
電子出版的興起可能導致將來難以甚至無法使用他們的庫藏。
很多出版者對使用電子書本和刊物的方法實施了限制。
大英圖書館說,這些電子權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的控制可能阻止了某些合法的使用。
................................................
英國議會各黨派互聯網小組正在對電子權利管理進行調查。
圖書館及存檔版權聯盟提出證據說,電子權利管理潛在的不良影響引起了圖書館、存檔及資訊社群的廣泛關注。
聲明說:「我們極為憂慮版權擁有者可能使用電子權利管理來踐踏目前獲版權法例外處理的權利。」
聲明又說,長遠而言,這種限制在作品的版權結束之後不會隨之解除,屆時可能無法追查誰是版權擁有者。
該組織說:「可能解除電子權利管理的密碼已經不知所終。這對圖書館來說是非常嚴重的。」

  這類的報導,我們可以由台灣的電子書發展史上得到前車之鑑,在五年前,台灣出現許多數位出版的參與業者,從連鎖書店、網路書店、出版社、閱讀硬體商、3C通路商、版權管理技術公司及電信業者等都參與了,最後有些公司碰到諸如:網路書店無法取得版權管理技術公司的完整產品,或是版權管理技術公司不願繼續服務,最終業者在各種條件考量之下,不得不停止電子書服務。

  同樣的,也開始有人去質疑,提供圖書館數位資料庫的資料庫商,在圖書館買斷產品的同時,資料庫廠商是否有能力永生不滅提供服務?若要圖書館本身擁有版權管理系統及管理能力,那圖書館又必須進行何種改造?還是數位圖書館可以由單一單位管控,各區域圖書館成為使用單位及資訊環境提供單位即可?

圖為數位閱讀無線公園概念  試著去想,若出版社開始認真授權電子版權給圖書館時,圖書館空出來的空間,是否該向博物館借鏡,或是朝向遊戲廠商EA所建立的學習型資訊中心邁進?而很多家長目前碰到的最大困擾,小朋友碰到的資訊問題,都已經無法替他們解決,一個學習化、育樂化、資訊化、加值化、公園化的圖書館雛形,其實正在慢慢的孵育當中,更可能在一個無線網路的城市,突然出現一個無線數位圖書館的可能,那就不知道全世界20多座的無線城市內,台北會不會是第一個先例了!

  歡迎針對數位出版相關議題,與我在blog互動,讓我為你踏出熟悉數位出版形態的第一步鼓掌,http://tw.myblog.yahoo.com/ivor-wang/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