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鄉立圖書館在去年與陶隱工坊陳建華陶藝家合作,於圖書館前廣場,用鋼版以立書為造形的創作題材,打造圖書館的入口意象,將書套外部切割三個穿透性鏤空方孔,擺設在地藝術家陶藝作品及書本等,下半部則以雷射描繪五分仔火車鐵道及砌石意象,另一本書則以泥塑打造,上面舖陳陶片圖騰,以呈現地方文化及鄉間自然景觀特色。
林蕙蘭館長表示:「重新塑造圖書館入口意象,主要是希望讓村民可以藉由新的視覺感受,重新親近逐漸疏遠的圖書館,同時可以吸引遊客目光,達到外部行銷的目的,成為一個兼具地標性及引導性的多元文化平台。將五分仔火車及書本結合,也是象徵圖書館扮演文化的火車頭。」
夜晚,館方也會搭配燈光,讓整個作品早晚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林館長笑著說:「有時學生就會坐在那本大書上寫功課、看書,形成一種相互輝映的有趣畫面。」
踩踏鐵道路線進圖書館
由於全世界碩果僅存的三大高山鐵道之一阿里山森林鐵路,全路程有三分之二均在竹崎鄉的轄域,因此竹崎鄉立圖書館便以阿里山鐵路隧道作為獨特入口意象,民眾可以踩踏著鐵路路線圖走進館內,而且為充分運用館內的空間,隧道兩旁在館長梁桂珠與館員們的創意發想下,掛滿了一幅幅經過精心設計的公告捲軸。為讓捲軸能多次利用,還在上面貼上一層的膠布「如此一來,即使隨時更換資訊,紙做的捲軸也不易破損。」
「竹崎人,竹崎事」、「長青會活動集錦」、「好文章分享」、「研習班資訊」等活動資訊,都能讓進館的民眾在走過鐵路隧道時一目了然。於是,儘管民眾只是到館內上廁所,必經的鐵路隧道還是會發揮初步資訊的提供,達到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