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賴和小說集》《臺灣喪葬古今談》《溝通圓滿意》《臺灣文學入門文選》《賞鳥心境》等介紹

文:施玲玲(國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賴和小說集
編 者:施淑
出版者:洪範書店
出版年:民國八十三年

  賴和先生(一八九四~一九四三),臺灣 彰化人,日據時期臺北醫學校出身,懸壺濟世,並參與臺灣新文化運動反抗日本殖民統治,曾二度入獄。先生行醫之餘,多從事文學,並以白話漢文創作小說而盛名垂世,號稱「臺灣新文學之父」。本書為現代文學專家施淑教授精編之賴和小說彙集,包括生前發表並編成書與近年新發現整理之作品,共二十一篇。賴和以文學宣揚時代的族群意識,體會其心思,探索其命運,感慨無窮,發人深省。

  本書蒐集的小說,大約是賴和先生寫作於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之間,題材上可分為幾個大類,其一是日據時期或臺灣人民的生存處境和婦女問題,如:〈一桿稱仔〉、〈辱〉、〈可憐她死了〉、〈不幸之賣油炸檜的〉。其二是政治迫害、經濟榨取和警察的橫暴,如:〈不如意的過年〉、〈惹事〉、〈豐作〉、〈浪漫外紀〉。其三為揭露殘存的封建勢力及傳統士紳階級的性格,如:〈鬥熱鬧〉、〈赴了春宴回來〉、〈未來的希望〉、〈富人的歷史〉。最後是有關當代知識分子萌芽中的啟蒙思想及其彷彿掙扎,如:〈雕古董〉、〈一個同志的批信〉、〈歸家〉、〈阿四〉。從他的作品題材和思想取向來看,明顯可以看出,賴和先生的小說是帶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弱小民族文學的烙印的。它是屬於二○年代以後,以反抗資本帝國主義和殖民侵略為領導思想而崛起的國際新興文學的一個分支。在性質上,它與中國大陸的五四新文學及其他被壓迫、被殖民的弱小民族文學,並無差異。因而要了解賴和先生的小說,除了臺灣的特殊歷史現實外,還必須從它之作為國際新興文學的這一基本性格來剖析。

  這本小說中對於較生僻的臺灣語彙及日文詞句,都略作註解,方便讀者閱讀了解其意義。


書 名:臺灣喪葬古今談
著 者:姚漢秋
出版者:台原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

  在三千餘年前,周公旦在輔佐成王誦,就編定一部《禮記》,這就是我國第一部民俗典範,喪葬自然包括在內。由於歷時悠久,時代環境變遷,其中難免有執行困難,不久部分即予廢止;也有因時代進步,因手續繁瑣,而作簡化措施,更為難得者,竟有至今仍予保存者,顯示周公是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之作,值得大家敬仰。例如:

  封建時代,實行男尊女卑家庭制度,新婦入門,縱使翁姑與小姑小叔虐待,打得遍體鱗傷,娘家也不得過問。一旦死亡,則由長子以孝男身分,到舅家門前跪哭,向舅父報喪,舅父賜坐,僅可坐矮凳,且不可進入廳堂,以這種極其隆重喪禮,向舅家報喪,迄今依然保存於不墜,真是難得!

  目前臺灣經濟繁榮,每逢父母之喪,殷富喪家每多過分舖張,如雇用歌女扮孝女哭靈,出殯行列有扮三藏取經、五子哭墓,舞龍、弄獅,花車數十輛,樂隊數十隊,行列長達數里。如此過分舖張浪費,大可不必。

  死亡乃人生終點,喪家多竭盡經濟所能舖張辦理。喪葬禮儀本是用來安頓死者,並能幫助生者克服傷慟和恐懼,惟有心誠意敬,喪葬才能功德圓滿。一般來說,臺灣的喪禮有報喪、弔喪、入棺和安葬等過程,之後透過祭拜與追思,生者與亡者的關係,乃得以延續不絕。

  本書包括儀制祭典、民俗禮儀、民間奇談三大篇,內容涵蓋《禮記》喪葬記載,以及現今仍通行之治喪程序,是國內最完整述及臺灣喪葬事宜的參考。


書 名:溝通圓滿意
著 者:馬修.默凱等(Mattew Mckay)
譯 者:幼獅公司
出版者: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

  希臘有一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一個生活在社會之外的人,不與人發生來往關係的人,他不是動物就是神。」

  人是群居的動物,任何人均無法離群而寡居。因此便免不了要與各式各樣的對象接觸。既然我們一定得和各式各樣的人相處、接觸。那麼,要如何才能和睦地與他人交往,則有賴良好的溝通。因此,溝通很自然地便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相當重要的課題。

  溝通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門藝術。對於這門藝術上的研究,其實並不見得比其他研究來得容易或簡單。因為我們溝通的主題和對象都是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溝通所應具備的專業,無論是心理學層面或是對「人」的認識上,都應涵蓋在內的。所以看似簡單的一門學問。實際上未必這麼輕易便能熟練。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一、基本技巧:包括「傾聽」、「表達感情和準備需求腳本」,以及「相互援助」等章節;這些章節為開敞胸懷及相互支持奠下基礎;二、進階技巧:包括「完全溝通」、「分辨及改變認知扭曲」、「交涉」等章節;這些章節針對解決衝突及問題的技巧等提供漸進的訓練;三、怒氣與衝突:是改變自己令人嫌惡的策略,為處理自己及對方怒氣的方式,提供了明確的幫助;四、了解並改變錯誤:針對親密關係的內在結構,作更深入的探討。希望我們能經由閱讀此書並加以練習來學習一種新的技巧,幫助我們達到圓滿溝通的目的。


書 名:臺灣文學入門文選
編 者:胡民祥
出版者:前衛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本書主要以臺灣社會解放運動的觀點作為編選的依據,希望透過廣大社會群眾的視野,藉由著者、作品與讀者間的思維過程,亦即所謂「三度思維空間」的社會意識活動來達到藝術再創造的功能。

  本書分為六章,第一章是討論臺灣文學史論,第二章是臺灣文學語言,第三章是臺灣文學評論,第四章是臺灣原住民族與臺灣文學,第五章是臺灣勞工文學,第六章是臺灣文學家與作品。除對臺灣文學史進行完整立體的描述與申論,實證臺灣話文學的寫作及其境界的提升,期使文學真正落實於社會大眾;更主張文學應從社會生命源泉的勞動階級立場出發,關懷山地原住民族的文化,並進而鼓勵山地文學的創作,使讀者都能對臺灣社會前進的歷程有所思索,也有所體會。

  倘若您有心探討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本書正是最直接實效的入門書籍。


書 名:賞鳥心境
著 者:鐘友聯
出版者:南宏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

  賞鳥這是都市人在枯燥乏味生活後,另闢一種有格調的休閒生活方式,尤其各大專院校賞鳥社、各縣市鳥會,以及其他保育社團之相繼成立,紛紛推出大型賞鷹、賞鴨、水鳥季及其他賞鳥休閒旅遊活動,如果能全家出遊賞鳥,更有助於親子教育的推廣。但是,賞鳥本身學問大,我們一般人只是停留在現象界自然美的欣賞而已,隨時在關懷鳥的生存世界、鳥的數量、鳥的遷移、鳥類的保護。其實,賞鳥有其哲學。如果能經由賞鳥的心境,作深度省思,了解人與自然的唇齒關係,重視人與自然的倫理,關懷生態環境的變化、關懷地球環境的惡化,以及資源的保護,進而建立良好的自然道德觀,則何止是一個人的樂趣而已,而是全人類新福祉的再生。

  《賞鳥心境》這本書將告訴我們,著者的童年往事,述說他因為照顧受傷的雛鳥,到後來成為人鳥一家而依依不捨,天人交戰的心路歷程。本書將引領我們認識什麼叫做賞鳥,賞鳥人應具備那些道德觀,賞鳥人的賞鳥哲學、賞鳥美學是什麼。並介紹國內幾本較具代表性的中文鳥的書與賞鳥手冊,詳細描述各書的特色,讓我們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各種鳥書的概要內容,以便作為選擇賞鳥時的輔助書籍,同時有一篇介紹古代文人墨客將鳥兒作成詩詞題材的優美文章,很值得大家細細品嘗。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