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走讀台灣─融合古今風華 萬華魅力無限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侯聰慧

面向廣州街的剝皮寮老房子,多為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龍山寺前殿三川門,門上有護法菩薩、四大天王。兩喜號魷魚羹搭配古早味肉燥飯,份量剛剛好。

  台製電影「艋舺」爆紅,帶動萬華地區新一波的觀光旅遊人潮,但對許多人來說,萬華巧妙融合傳統與現代,陪伴大家度過老中青等階段,毋需電影加持,它的特殊風華,永遠是烙印在心底的一幅風情畫。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古蹟再造,進入21世紀的萬華,也跟著脫胎換骨,以「寺廟古蹟多、美食小吃多、創意商品多」吸引國內外遊客,展現宜古宜今的獨特魅力。

  萬華舊名「艋舺」,為平埔族語「獨木舟」(Mounger)之意。早年三面臨水,舟船載貨交易熱絡,是台北最早發展的區域。日治時期,因發音與日語「萬華」相同,因此被改名為萬華。

  漫步在萬華的傳統街區,最能感受它的歷史風情。創建於1738年的龍山寺,香火鼎盛,是庶民信仰中心,每天擠滿求平安的善男信女;廟宇形式採傳統中國三進四合院建築,石雕精美,常吸引不少外國觀光客拍照留念。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青山宮,也是知名古蹟,廟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相傳青山王具有消除瘟疫的威靈,掌握司法、賞懲善惡,受人尊崇。

青草巷裡的店家,傳承上百年的經驗。  龍山寺旁的西昌路,就是全台聞名的「青草巷」。這裡聚集了十多家藥草店,每家店門口都擺著新鮮或乾燥的藥用植物,種類多達一、二百種,撲鼻而來的青草香,讓人提神醒腦。遊客如果不知青草用途,店家也會充當諮詢顧問,依客人的需求來搭配藥草。

  古蹟再造最成功的範例,則推廣州街與康定路交叉口的「剝皮寮」。這是一處保有清代漢人街型的老街區,並混合日治時期的樓厝風格,別具特色。剝皮寮的名稱,源自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地剝去樹皮而得名。

  閒逛萬華時,特別不能錯過的是懷舊小吃。其中,廣州街上的周記肉粥店天天食客爆滿,鹹粥搭配燒肉是最道地的;阿秀傳統切仔麵也不錯,可切點生腸、豬舌增加口感;老牌的兩喜號魷魚羹,選擇脆韌有勁的新鮮魷魚搭配魚漿手工製作的魚丸,湯頭鮮美爽口;華西街夜市裡的北海道新鮮魷魚、源芳割包、古法滷製的當歸豬腳,也都是相當美味。天氣熱想吃冰,老字號的龍都冰果店則是首選。

  老街、老廟、老味道,萬華之美越陳越香,絕對值得遊人細細品味。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