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潛水鐘與蝴蝶》《懸壼在人間》《生死之歌》《繽紛的生命》等介紹

文:曾秋桂(省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潛水鐘與蝴蝶
著 者:法、尚-多明尼克.鮑比
譯 者:邱瑞鑾
出版者:大塊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潛水鐘與蝴蝶>,從友人手中接過這本書時,怎麼也無法將這二種截然不同的物件聯想在一起,好奇的看完此書,卻有一股澎湃的浪潮在心頭翻攪,對生命的突兀,充滿驚懼與詠嘆。

  一個正處人生黃金時光,事業正展現鋒芒卻突然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皮還有作用的年輕人,在病榻上努力的想盡辦法要讓內心的思想傳達給周遭的人,他如何在人生終點站臨到之前像春蠶吐絲般細細的編織出這本動人的章篇?書中看不到臨終之恐懼、無奈或怨言,有的是幽默的自我對話、溫馨的兒時回憶、心靈交感的親情呼喚、真摯的患難友情,誠如南方朔在序中所說的,這是一本用眼神寫成的纏綿之書,更是一本用全部生命寫成的情感之書。這源源而來的情感像渲洩的河堤,而夢想、壯志彷彿亦在此時完成,生命已然無憾。

  沒有一列火車是沒有終點的,也沒有一種金錢可以買回失去的健康,但被囚禁的形體卻束縛不了心靈像蝴蝶般自由飛翔。繭中的生命最終雖然逃不出窒息的命運,但無言的內在靈魂卻泌泌流露出雋永、動人的樂章,生命何其飄渺,又何其真實;何其短暫,又何其永恒。


書 名:懸壺在人間
編 者:朱迺欣
出版者:健行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中國人是東亞病夫,臺灣是胃藥王國」,這句話像金箍咒般套住國人跳不出體弱多病的框框,擺脫不了藥罐子的形象,讓我們來看看朱醫師怎麼說?

  本書共分四章:「醫病之間」描寫病人與醫生之間溫馨與挫折的小故事,道出一些似是而非又無可奈何的現象,「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什麼樣的人生什樣的病,我們也可以說什麼樣的觀念產生什麼樣的行為,朱醫師說的一點沒錯,醫師的EQ固然要努力,病人的EQ更要加強、提升。「人生點滴」寫的是朱醫師在學術研究上的甘苦、參加世界各地醫學會議之所見所聞以及佛門禪學的體會。「旁觀醫學」則是對國內醫療界五花八門現象的觀感,點出充斥世面千奇百怪的醫、病行為,訝異之餘卻有著深深的期待。「醫學探舊」則包括:華陀醫術的探究,曹操頭疼的分析註解以及巴金森病的研究發展過程等說明,還有老人痴呆症苦無良藥的恐懼、偏頭疼的長遠歷史、阿斯匹靈的神奇再追蹤。

  朱醫師二十多年行醫生涯,可說閱人無數,對人生的領悟格外深入,如何在有限的人生散發無限的光和熱,是朱醫師行醫的指標,也是我們對人生應有的認知和身體力行的實踐。學醫的漫長過程、行醫的重責大任、實驗研究的嘔心瀝血,非一般人所能勝任;在此,我們應該給予醫師最崇高的感佩之意,更期待能有更多的現代史懷哲出現。


書 名:生死之歌
著 者:史帝芬.雷凡
譯 者:汪芸、于而彥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也許是去年的一場病,又也許是有了一點年紀,以前喜歡看言情小說,不知不覺中已將研讀的觸角伸向探討生死之學的書目,因此那天在書庫架上看到<生死之歌>時,便迫不及待想一窺它奧秘的殿堂。

  人人都能理解死亡是生命必然現象、人生必經之路,但面對死亡來臨,卻又如此不捨與恐慌。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是我們不願去經歷的,譬如:貧窮、疾病、衰老乃至死亡,偏偏這些不受歡迎的傢伙不請自來,這種生命的必然性(實相)便時時刻刻的衝擊著人們的心靈,人們企圖在生死之間建築一道藩籬,以期阻擋死亡的入侵,然而那兒有萬無一失的屏障呢?既然無法避免走向死亡,就讓我們及早學習如何面對人生最莊嚴、殊勝的一堂課吧!

  協助無數臨終病人安詳走向往生的著者雷凡,帶領我們面對臨終問題,教導我們如何與疼痛為伍,了結未竟的心願,參透失去親人的悲傷,指導我們為死亡做準備,並分享臨終者面對死亡的經驗。而走出軀體的靈魂往何處去呢?如何才能清醒自在步向往生呢?著者告訴我們面對死亡才能使我們與生命緊密調融,才能開敞我們的心,真實的活在生命中的每一時刻,觀省死亡有助於拋開分別心,拋開執著可以帶來自由,放下控制的欲望,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而「愛」實現無以名之的生命真理。

  生誠可歡,死亦不足懼,<生死之歌>為我們開啟一扇生死文化的藝術之門。


書 名:繽紛的生命
著 者:威爾森
譯 者:金恒鑣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隨著生物學家威爾森漫妙的筆鋒,我們來到了生物界燦爛的國度,雨林、沼澤、草原、海底、無處不是生物的樂園,而生物強韌的繁衍力更是超乎人類的想像,喀拉喀托島火山爆發後無生命跡象的拉卡塔島在短短的九個月便有了生物的蹤跡,到今天(約一百年後)這個島嶼森林翠綠濃密已恢復雨林本來面目。然而儘管生物生命復原力如此強盛,但地球演化的歷史卻曾更迭五次的大滅絕災變,生物學家擔心人類的過度使用地球資源,將會啟動地球第六次的大滅絕災變,所不同的是前五次的大滅絕災變是自然力造成的,而人為的破壞遭致的大滅絕災變可能在瞬間造成極多物種滅絕,卻是最嚴酷的。

  三十億年前地球是沒有生命的,那麼生命是怎樣發生並演化至今日之規模的呢?全球那十八個地區是特有物種多卻面臨極度瀕危的「危機區」呢?「天然物創造醫藥奇蹟」說明人類對野生生物的仰賴,而食用野生生物潛力無窮。「生物多樣性」是無窮的未開發物質財富的來源。「親生物性」是人類潛意識在追尋與其他生物的親密相連。書中對世界各地奇珍異獸的追蹤觀察巨細靡遺,全書充滿生機,讓我這個門外漢看得目不暇給。

  生物學家估算人類已知生物的物種數是一百四十萬種,尚不及地球實際生物的十分之一,生物的多樣性正是健全生態系的基石。倘若我們多了解一些生物多樣性與人類息息相關共生的重要性,我們將更愛地球,更愛我們所處的環境,更珍惜一切的資源。讓我們跟隨著者在本書所描述的物種世界去體會、去想像不可思議的神奇生命力量與思考人類迫切的保育方向-永續經營才能與自然美麗共生。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