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人書房─為近萬本藏書起新厝 吳晟戀書成痴

文:林明志 照片提供:林明志

  很少見到有如此愛書的人。吳晟把書看成身體的一部分,它不可抽離,如果把書從生活中擦掉,那不是不完整的吳晟,而是根本不是吳晟了。吳晟愛書、惜書、閱書、寫書,步入老年,他為書蓋了新家,不是一排書架,而是整棟的書房,結合環境與閱讀空間,朋友說是「吳晟書房」,吳晟則稱它「樹屋」。

  吳晟本名吳勝雄,彰化縣溪州人,台灣代表性的鄉土文學詩人,少年即發表詩與作品,鄉土詩曾多次選入國、高中職國文讀本,目前專心農事與寫作,創作詩與散文都以台灣入題。

書房像是圖書館

台灣鄉土詩人吳晟。  15年前認識吳晟,吳晟始終是吳晟,沒有因歲月而改變,依舊健談、爽朗,堅持環境教育與社會改革理念。大家都熟知吳晟愛書,但沒想到吳晟真的為他的藏書「起厝」,就像是圖書館,主題是圍著書籍,人反而是配角,生活的互動就在其中。

  吳晟說,他愛書,就像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書提供他精神的糧食,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1960年,吳晟初二時就開始寫詩投稿,吳晟很自豪少年即接觸文學,也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情感寄託,他說,逛書局是他最大的嗜好,從少年買書到現在。吳晟說,他不知究竟有多少書,但目測他的藏書至少近萬本,宛如是小型圖書館。

捨不得放棄任一本書

  吳晟說,他的書都是逐漸累積,因喜愛閱讀所以慢慢買、慢慢看,因此有很多絕版書籍,早期黨外時期的禁書、雜誌,他幾乎全數保留下來,戒嚴時期的政治氛圍,很多人怕惹禍上身,燒去敏感的政治禁書,要吳晟將書銷毀,無異是挑戰他的信念,吳晟說,「賭」一下,將禁書藏起來就好。

  提到書,吳晟有講不完的故事,他說,讀書時的零用錢,幾乎都花在買書,有時餓肚子照樣買書,領取的稿費也是買書,讀書時,追求妻子莊芳華,二人戀愛時,手裡也是拿著書,至今,吳晟每天也都和書在一起,吳晟說,書是身體的一部分,早已注定不可抽離。

  吳晟的書從不丟棄,也沒想過要捐出,這很容易理解,每本書都有他的回憶,難以割捨那份情感。吳晟說,他曾多次整理藏書,北斗居家的書櫃曾不斷增加,年長搬回溪州圳寮老家,藏書越來越多,將農具倉庫改成書房,如今三代同堂,生活空間需求大,龐大的藏書需再次遷徙。

樹屋就是全家的書庫

搖椅與涼風很休閒的閱讀環境。  溪州鄉圳寮村是偏鄉農村,吳晟決定回到老家,那是歸屬與落根,他不適合在都市游牧。吳晟說,他們全家都喜歡住在圳寮的三合院,人要長居久安;書當然也要如此對待,三合院前方原是種樹,他移植樹木蓋書房,並設計落地採光的二樓建築,做為全家的書庫,其實,書房裡的藏書幾乎都是吳晟買的。

  吳晟的書房造型,像艘沒有船首的渡輪,永遠不起錨的停留,為了大量的採光裝設落地型玻璃,彷彿是間玻璃屋,吳晟夫婦喜愛種樹,書房旁的樟樹等成林蔭,加上綠色草皮等,融合成自然的隱私,外置桌椅及燈光設施,休閒閱風自然融入農庄。

每本書都有一段故事

  吳晟的妻子莊芳華也是文學評論家,長期關心環境教育,大女兒音寧主修法律,受家風影響走入文學,老二賢寧是醫師,但也寫小說,老么志寧創作歌曲,也融入文學,吳晟全家都愛文學,他和妻子常講故事給孫子聽。

  書完全融入家族,他根本不捨得讓書離開,所以也沒想過要捐書。吳晟說,每個人對書的認知價值不同,他那些陳年印刷的老書,有人認為是寶藏,也有人不苟同,他不知別人怎麼看、怎麼做,至少在他手裡樣樣是寶,它們得到最妥善的照顧,吳晟細數多少絕版書的珍貴,連書價不到十元的早期書,他都可以講一連串的故事。

  60多歲的吳晟說,書屋是他最後一次搬遷書籍,他說,整理書籍歸檔上架太累了,年輕時沒有感覺,此次整理書籍花他二個月的時間,體力與精神都是一種耗費,吳晟不是單純將書上架歸類,他說,拿到書本讓他想到很多回憶,每本書都有他成長的背景與故事。

  有人用相片回憶,吳晟用書本回憶。吳晟說,由於藏書越來越多,書本打包由工人運到書房,他逐一開箱歸納上架,見到每一本書,他總是拿起來再看看,買書看書的回憶自然湧入,有時會忘神又進入書中的世界,他說,這麼多書當然很耗神,經常整理到深夜一、二點,放下書本時才覺得累。

  整理50多年的藏書,吳晟說,這是最後一次整理書籍了,幸好書房尚有些許的空間,容許他繼續購書的興趣。吳晟用自己的藏書回憶人生,也就是以「書」為媒介又活了一次,吳晟的書以文學為主,部分環境教育與社會時論,書裡有吳晟的紅筆記號與短文字。

樹木的綠蔭與吳晟的文人書房。吳晟珍藏手抄禁書-現代詩。

現代詩文集勝過圖書館

  吳晟書房不像圖書館典藏各類書籍,吳晟自豪地說,如果單以現代詩的文集,有些圖書館藏書不及他的書房,從台灣日治時代、中國五四運動後的現代詩,只要找得到,吳晟就會搜集,細細品味詩文的內涵。他就是喜歡現代詩,早期只要中國簡體版都視為禁書,不少是文學著作與詩集,只要是借得到,吳晟就用鋼筆手抄下來。

  吳晟年輕時曾手抄蘇金傘詩集,鋼筆字體工整,他說,有人抄佛經、聖經,他抄中國禁書現代詩,但是抄寫的心態與恭敬是相似的,蘇金傘是中國現代詩人,其詩有沉實的內涵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吳晟說,蘇的詩隱藏一種生活的力量與控訴。

  另外,書房裡也充滿有關吳晟的訊息,不管是入選教科書選讀文章、席德進的彩畫上,填上吳晟的詩等,小兒子志寧是創作歌手,用老爸的詩為詞譜曲等,書房裡到處都是全家的回憶,吳晟說,不管是人或書都要有歸屬落根的感覺。

  吳晟書房另項特色是屋中有樹,吳晟與莊芳華很喜歡種樹,只要有空地就種樹,他們會植樹送人,書房的位置原本是台灣原生種的樹林,為了蓋書房進行樹木移植,有棵30多年的樟樹,認為可以與書房結合,留下天井的位置保留樟樹,同時做為綠美化與乘涼之處,因此,吳晟稱他的書房為「樹屋」。

愛書、惜書、看書、寫書

  吳晟書房是全家共同閱讀的天地,各角落都可隨坐取書閱讀,另外,書房外的林蔭處置有休閒桌椅,附近的稻田吹來涼涼的風,非常適合坐在屋外看書、聊天。

  很多人會愛書、惜書,卻很少人會像吳晟如此沉迷,專門為「書」打造一個新家,他也不炫耀書屋,認為書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吳晟說,他有收藏石頭、木頭的朋友,他不太了解朋友賞玩的動機,但他酷愛買書藏書,自己覺得他的藏書才是真正寶貝,這些事情,他妻子莊芳華最知道。目前,吳晟偶爾創作新詩外,大部分以散文為主,有人喜歡稱吳晟是台灣鄉土詩人,田梗上的作家等,吳晟對名利看得很淡,他說自己只是喜歡看書、提筆寫字的人。

吳晟書房有著人生的回憶。吳晟細數著藏書裡的故事。書架上有全家入選的文學獎杯。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