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讀書會─企業人組讀書會 持之以恆28年

文:張瑞欽 照片提供:張瑞欽

  在台灣有一個成員主要是企業人士組成的讀書會,從1980年至今已持續進行28年之久,這個讀書會的名字就叫「企管聯誼會」,成員有14位,固定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在會長旭寬企業董事長黃信峰的公司會議室,用過簡單餐盒後開始進行。由於讀書會活動內容具高度知識性與趣味性,使得這個讀書會歷久彌新,至今仍不間斷進行著,堪稱台灣最成功的讀書會。由於除了特殊安排外,讀書會時間及地點的固定,儘管再忙碌,會員也都知道每月要空出那一個晚上出來進修,出席率也就相當高。

北部成員 南下參與

「企業聯誼會」讀書會成員合影。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讀書會,是參加「企管聯誼會」會員郭聰田公司舉辦的音樂會時得知。今年6月15日聚和公司,邀請奇美曼陀林35人樂團到廠演出,由於演出陣容龐大,郭聰田特別安排讀書會成員當日搭高鐵南下到他位於高雄縣的大發廠演藝廳,中午開完讀書會後,接著聆聽這場音樂會。他的費心安排,多數住北部的讀書會成員也相當配合地當日舉家南下讀冊兼聽歌。當日的讀書會,由郭聰田主講Jorge Bucay所寫的「人生難題的簡單答案」一書,會場發言盈庭,歡笑聲此起彼落。在工業區辦音樂會,或許是另類的公司難題的簡單答案。

  生產N次貼遭美國3M公司纏訟六年以勝訴和解而聲名大噪的聚和公司董事長郭聰田,在高雄縣大寮鄉大發工業區內的工廠每年定期舉辦數場音樂會,邀樂界同好及工廠員工一同聆賞音樂演出,公司自己舉辦這樣的活動,在台灣的工業區內,實屬異類。凸顯台灣企業界的老闆,不全是只會賺錢再賺更多錢的商人,其中也不乏有著人文藝術氣息的老闆。尤其是在鄉下又鄉下的工業區內舉辦,不禁令人有著空間錯置的超現實感覺。

難得的學習團體

  「企管聯誼會」是由黃信峰、黃正義及郭聰田三人所發起,時間要回到1980年3月間的一個黃昏,已從和泰汽車退休的黃正義,與黃信峰在台北市徐州路口聊天,談到成立一個讀書會,每月輪流讀一本書,共同學習,以加速新知識的吸收。這個想法得到也是成功中學畢業的郭聰田的贊同,時年35歲的這三個人於是開始邀請好友參加,當年5月3日「企管聯誼會」正式成立,第一場由黃正義主講「企管經營與銀行往來」。

  黃信峰指出,這個讀書會就這樣開始了,二十多年來不但造就十幾個成功的人生,長期以來也對會員的家庭、公司以及社會做出重大的付出與貢獻,可說是很難得的團隊共同學習與成長的讀書會成功案例。

議題兼具深度與廣度

讀書會每個月都有例行聚會。  黃信峰認為這個讀書會之所以非常成功,主要是發起的三個人都是高中同學,相知甚久,理念相同,對生命的意義想法一致,不僅只在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更在於深度和廣度,所以後來一直邀請到「對的人」來參加,唯有找到對的人,這個讀書會才會去做對的事,這是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為了記錄「企管聯誼會」的成長,黃信峰於五年前編印了讀書會成立23年的紀念專輯,並把每個月專題報告整理出目錄,見證讀書會長期走過的痕跡。會員拓翔公司董事長詹中和說,這些專題主要分為五大類:先見之明、經營管理、健康保健、認識之旅、演變驅勢。

  黃正義表示,這個讀書會對他最大的收穫是,離開學校計畫性學習後,仍然有一條知識的臍帶,每個月源源不斷地提供、交換及分享社會的脈動、產業的新知、管理的動向、職場的心得,為舊有的知識與經驗做維護更新,並匯集成新的智慧。參加這讀書會讓他養成持續的學習,以及不斷與他人分享知識、分享經驗的習慣。為了要「立足」於這個讀書會,他每年得自我要求至少精讀一本書,每三個月至少要瀏覽一本書。

  「企管聯誼會」會員,已從捷和建設公司退休的李政德認為,這個讀書會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三位發起人共同有著「正派」、「博學」、及「無私」的人格特質,隨時提供並鼓勵成員們吸收新知、見識,並指引正確方向。早期會長黃信峰還會家庭訪問,成員定型後,每年舉辦擴大家庭聚會,融入更多的交集與瞭解、關懷。想想,這種管理方式、這種環境,就算有時想要脫線走偏,好像也不太容易。

  企管聯誼會成員除黃信峰、黃正義、郭聰田、李政德、詹中和、陳英哲、林福珍、陳順德、葉建柏、陳俊霖、張立秋等企業人士外,還包括前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畫家邱錫勳、法官林明俊,共14位。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