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推STEM、STEAM 教育 借鏡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

文:李宛諭 照片提供: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局
臺灣要投入STEM、STEAM 教育,公共圖書館該怎麼做?美國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串接上下游的合作方針,值得引介與學習。


STEM 教育透過實際操作,融合互動討論。  你知道嗎?最近在美國,教育界最夯的關鍵詞是「STEM」, 近期更加入A(Art,藝術),演變為「STEAM」。STEM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以及Math(數學)的縮寫,由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於1986 年提出,目的是要培養優秀的科技人才、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根據美國聯邦教育部統計,未來10 年需求最多的工作機會都和STEM 有關。2009年,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 歐巴馬(Barack Obama)更於任內提出《教育創新十年計畫》,加入人文藝術領域,推動STEAM 教育,在理工領域注入「美」的概念。近年來,包括香港、中國、新加坡等亞洲地區,也都開始針對STEM 進行師資安排及課程規劃。
 

不再死記硬背 STEM 教育強調動手做

STEM 教育強調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性。

  STEM 教育強調跨領域,鼓勵孩子透過「動手做」,而非背誦記憶,來激發學習興趣,也培養整合能力。STEM 的重點不只是DIY,而須融合知識理論、實際操作過程,以及同儕間的互動討論。例如以「STEM」為主題的夏令營「Summer Safari Day Camp」帶孩子進駐動物園一週,親自做科學實驗;「Space Camp」模擬各種太空情境,並指定孩子完成任務,從中學習太空知識。


  反觀臺灣,常為人所詬病的便是「升學導向」、「無法學以致用」,或是「很會考卻不會用」。以數學為例,在2015 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測驗(PISA)中,臺灣在數學全球排名中獲得第4名,甚至優於美國的第40名,但臺灣學生普遍認為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在考試中獲取高分,導致失去學習動機、畏懼數學,甚至會說「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買菜又用不到三角函數!」


  因此,面對這股STEM、STEAM 潮流,臺灣勢必要跟上腳步,即使無法在短期內根除痼疾,仍須借鏡美國,找到適合臺灣的教育方式,並積極培養能夠整合理論與實務的科技人才,應用在中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結合知識與實務的能力。
 

美國推STEM 教育 串接、整合各方資源

STEM 教育培養學生結合知識和實務的能力。

  在美國,STEM 教育不只是口號,而被視為攸關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政策,因此不僅是教育部,白宮相關部會都要進行資源和方向的整合,一起落實計畫行動。不過,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資深政策顧問兼STEM 教育的副主任韋德(Jeff Weld)認為,由上而下推動的方式通常可以獲得很多好主意,但是真正的動能,是在地方、社區啟動。


  學習不只侷限在校園,所有社會教育機構也須與政府一起集思廣益,推出各種計畫。因此,STEM 教育的推動必須串接上下游,由中央訂定主要方針,地方政府協調各地教育機構,社區、甚至家庭負責草根執行。例如,美國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 和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 簡稱NPS)、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局(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簡稱IMLS)合作推出活動、課程,讓有需求且出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校外也能接受STEM 教育。


學生的電路板成品。  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的起源可追溯至1998 年,新興的工廠文化改變了美國社會,越來越多工人每週工時長達50 小時,卻也衍生「鑰匙兒童」等社會問題。美國國會發現了這個問題,決定編列預算支持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讓社區廣泛運用學校資源,解決課後托育需求。1998 ~ 2002 年間,美國國會每年撥款各州4,000 萬到10 億美元的聯邦基金,幫助超過1,400 個社區、約7,500 所公立學校實施計畫。
 

規劃實作課程 實踐創客概念

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學生自製日記本。

  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的目的在於提高學術成果、減少吸毒和暴力的兒童等。除有音樂、藝術、營養、體育等課程, 也包含STEM 教育,例如與圖書館的合作計畫中,強調「創客」(Maker)概念,規劃每週一次的實作課程。第一週指導學生用厚紙板、繡線、膠帶自製日記本;製作前,老師會向學生解釋不同材質的差別、槌子和針線的用途等;完成後,也鼓勵學生在日誌寫下反饋。


  第二週用導電膠帶、電池座、LED 燈等製作軟電路,孩子不但能自製可穿戴在身上的電子紡織品,還能學習電學基礎知識;第三週製作紙電路,老師將更深入解釋不同的電路原理;第四週則融合軟電路和紙電路,這次,學生能天馬行空提出想法、將電路圖畫在第一週製作的日誌中,並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品;到了第五週,學生將自己動手做紙機器人。過程中,孩子必須重覆使用不同的材料,來確保成品的平衡和完整。因此,老師須告知學生,試驗和犯錯都是實驗過程的一部分。
 

圖書館與學習機構合作 值得作為推展的方向

學生製作能穿戴在身上的電子紡織品。

  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善用課後托育功能,推行一系列的STEM 課程,讓孩子真正走出教室,進入不同的公共機構學習。根據統計,2010 年的學習中心方案,就有10%非設立在學校場域內。由此可見,教育不再只是政府的事,而須整個國家從上游的聯邦政府、中游的地方政府和學校,到下游的社區、博物館、圖書館齊心努力。


  STEM、STEAM 已然是全球教育趨勢,臺灣公共圖書館若能借鏡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與課後安親班等社區學習機構合作,在每週學科複習之外,加入有趣的STEM、STEAM 教育計畫,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成效,也能提升圖書館的價值,是臺灣值得努力推展的方向。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