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創立的台灣筆會,一向由小說家或詩人輪流擔任會長,歷任七屆會長依序是楊青矗、陳千武、鍾肇政、李敏勇、李魁賢、鄭清文、李喬。二○○二年,具有社會文化、環保運動經驗的醫生詩人曾貴海在會員推選下出任第八屆理事長,並邀請同為醫生詩人的鄭炯明出任秘書長。
在曾貴海上任後,台灣筆會馬上開始加強國際聯繫和交流,積極努力進軍國際筆會,並號召認同台灣這塊土地的作家加入。
台灣筆會超越黨派
事實上,在台灣筆會成立之前,有一個名為中華民國筆會,簡稱中國筆會,是戒嚴時代下的產物,而且在濃厚官方色彩籠罩下,有些作家甚至淪為政治和商業附庸。
在成立宣言中,也出現「忠貞愛國」的任務,譬如強調:「作家應當是一個精神的政府。」「作家應當是社會的良心、時代的證人,也應當是心靈的守護神、希望的領航員。」「作家應當站在人的立場,堅持公理和正義、信守和平與愛、追求善美和真實。」
不過,台灣有中國筆會,但許多台籍作家卻不能參加,只因為意識形態不同。因此,老作家巫永福曾提出:「中國筆會是中國化、大陸化,台灣筆會是本土化,兩者是不一樣的。」於是台灣文藝作家在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八日共同發起台灣筆會,並於同年二月十五日正式成立台灣筆會。台灣筆會成立最主要的宗旨,在於保障作家人權,締造台灣新文化。
在具有批判思考的筆會成員以超然、獨立、自尊的作家精神自我期許下,章程中已定名為「國際筆會台灣總會」,並明定筆會是超越黨派的團體,以維護創作自由,堅持人本主義立場,熱愛本土精神,並加強國際聯繫和交流。而且,在台灣社會民主化的過程中,包括解除戒嚴、爭取創作自由和言論自由,台灣筆會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不可抹煞的貢獻。
台灣筆會成立後,陸續在報紙上規劃《筆會月報》、《台灣筆會專欄》,並舉辦推薦本土好書、編輯台灣文學年選集等活動。此外,台灣筆會曾經聯合二十個文化團體,主導推動大專院校籌設台灣文學系,因而促使私立真理大學(原名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於一九九七年獲准設系對外招生,也讓台灣鄉土文學終於可以在本土的文壇上開出燦爛花朵。
在第七屆會長李喬任內,台灣筆會完成了社團法人登記,正式成為全國性社團,也解決了地下社團的身分認證問題。同時李喬也舉辦「中國文化在台灣」大型研討會,反應相當熱烈,並在公視開闢「文學作家」節目系列,介紹台灣作家及作品。
國際參與屢受阻
台灣筆會成立時,會員多達一百六十餘人,當時曾經積極向國際筆會申請入會,卻因為已有「中華民國筆會」捷足先登,礙於一個地區只准有一個筆會會員登記的規定,讓台灣筆會吃了閉門羹。
但矛盾的是,國際筆會可以接納中國流亡海外的作家所組成的筆會,而且中國也有四個國內筆會加入,卻拒絕台灣筆會申請加入,理由是台灣已有「中華民國筆會」。
二○○二年六月十日,台灣文學界大老葉石濤應東京大學文學部邀請演講時,曾特別提起台灣筆會參加國際筆會的困境。但主持人東京大學教授藤井省三卻指出,日本過去也有兩個筆會同時存在國際筆會的例子,美國甚至有美東、美西、美中、美南四個筆會同時加入,而且據他所知,國際筆會並沒有一個國家只限一個筆會加入的規定。
儘管台灣筆會目前尚無法加入國際筆會,但自曾貴海接任後,期待與文建會、文化總會合作,共同將台灣文學推展到國際舞台上,包括出版和舉辦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議。因為國際筆會成立宗旨是歡迎不同國籍、膚色和宗教信仰的人成為會員,曾貴海也相信,台灣筆會絕對符合所有入會的條件,有一天一定可以成功加入。
曾貴海接任會長
一九四六年生於屏東佳冬鄉的曾貴海,一九七二年畢業於高雄醫學院,專攻胸腔科,大學時醉心文學、哲學、藝術,並從事現代詩、散文創作,至今在從醫之外仍寫作不輟,並與友人鄭炯明、陳坤崙共創《文學界》、《文學台灣》雜誌。
一九九○年他開始熱心推動衛武營自然公園及保護高屏溪等環保運動,並推動國中小教科書改革運動,被尊稱為「南台灣綠色教父」,身分橫跨醫生、詩人、環保健將、台灣南社社長及總統府跨黨派小組成員等。
在曾貴海接下台灣筆會會長一職後,不但號召強烈認同這塊土地的台灣作家加入,也不排斥研究台灣文學的外籍人士,譬如曾有一位就讀成大台文所的日本女研究生獲准入會,更期盼帶領台灣筆會與世界文壇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