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影像開麥拉─國際紀錄片影展 浪遊寶島101天

文:曾念如 照片提供:曾念如

  2009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精華影片暨敘事短片巡迴影展」活動,自7月24日起至11月1日止,展開為期101天的巡迴放映。今年除重現「紀錄片雙年展精華」單元外,也將前兩年行政院文建會補助拍攝的敘事短片匯集成「台灣影像新勢力」單元,以彰顯台灣影像的多元創作能量。

啟動全台放映熱潮

《飛行少年》劇照。  國立台灣美術館自2006年承辦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簡稱TIDF)以來,致力於紀錄片的推廣教育,獲得社會大眾普遍回響。隔年,國美館首次選映歷年來TIDF的得獎影片,進行巡迴放映後,從此建立每逢雙年辦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單年辦理全國巡迴影展的模式,將優秀的紀錄影片推廣至全台灣。

  文建會第二處處長陳濟民於「2009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精華影片暨敘事短片巡迴影展」起跑記者會中表示,位於台中的國美館自2006年成為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常設機構後,因整合資源與設立單一統籌規劃單位後,也同時奠定中部紀錄片拍攝的良好基礎。他除鼓勵製作與推廣好作品之餘,也期望藉由巡迴影展的辦理,帶動更多觀影人潮,以帶動明年紀錄片甄選的風潮。

  今年巡迴放映地點,除了全國各縣市文化單位外,更增加誠品書店、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國立台灣文學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電影圖書館等單位。除此之外,還有 23所大專院校也加入放映行列,於今年夏天在全台的北、中、南、東、離島等53個地點,全面啟動放映熱潮。

與導演面對面交流創作經驗

  今年影展內容的風貌多元,有15部「2008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得獎影片與台中市政府資助拍攝的「大台中紀事2」,以及30部由文建會補助拍攝的新世代導演作品,近50部影片,巡迴放映將超過400場次。國美館除規劃巡迴影展外,還辦理多場「導演面對面」映後座談活動,讓觀影民眾能深刻感受導演所欲傳達的精神。

  國美館將「2009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巡迴影展」規劃為「紀錄片雙年展精華影片」與「台灣影像新勢力」兩大單元。在「紀錄片雙年展精華影片」部分,主要是將200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得獎作品,依主題與內容類分為「紀錄全球」、「紀錄亞洲」、「紀錄夢想」,與「紀錄家」等四個系列。透過主題性的引介,讓觀眾能更清楚的認識紀錄片中,所探討的議題。

  其中,「紀錄全球」的主題,將透過影像在政治、經濟與社會面向的紀錄,讓觀眾能從潛移默化中,連結至全球化議題,如:《彩虹的盡頭》與《等待美麗新世界》分別紀錄跨國金礦公司在第三世界的運作,與東歐人民對加入歐盟的殷殷期盼;《給安娜的信》報導一位俄國女記者對抗不義政府的一生;《人骨祭壇》記錄兩位在希特勒屠殺下的倖存者,德國青年怎麼看待這50年前的歷史。

  在「紀錄亞洲」系列中,《備忘錄》敘述著近代華語與中華文化在新加坡的變遷;《赤陽》記錄著日治時期的台籍日本兵在日本戰敗後的遭遇;《穿越和平》記錄2003年,台灣SARS蔓延所引發的天災與人禍的爭議;《大台中紀事2》則為國美館與台中市政府在2008年所籌製的6部短片,透過大台中的城市影像紀錄,企圖打開市民的記憶與呈現生活角落的故事與文化。

《墨瓜尼加合眾國》劇照。  「紀錄夢想」系列裡,則以花蓮瑞穗富源國小一群一起生活與打球的學生與教練為素材的《野球孩子》、有孩子與老師們共同完成獨輪車環島壯舉的《飛行少年》、以四處流浪仍執著於彩繪的墨西哥塗鴉畫家為主角的《墨瓜尼加合眾國》等影片,帶動觀眾再度相信夢想仍在與奔跑在夢想之路的艱辛歷程。

  至於「紀錄家」系列中,有在台、法異國婚姻裡記錄女兒成長的《雲的那端》、記錄父親和女兒間深沉而富細膩情感的《黑晝記》、顛覆傳統結婚生子習俗的《訂做一個寶貝》,都讓我們重新思考家庭的定位、親情的界限,三部片都是紀錄導演私密的家庭故事。

「台灣影像新勢力」看見創作新能量

  巡迴影展中的另一「台灣影像新勢力」單元,則是匯集文建會於96、97兩年,補助拍攝的30部敘事短片,主辦單位將其區分為「動畫&實驗」、「小人物故事」、「青春校園」、「懸疑驚悚」等四大專題,讓民眾能透過初出茅廬年輕導演的鏡頭,看見台灣影視清新多元的創作能量。

  「2009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精華影片暨敘事短片巡迴影展」從7月24日起,進行台灣紀錄片浪遊寶島101天!此次巡迴活動均為免費觀賞,放映時間與放映地點,請洽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網站www.tidf.org.tw或洽各放映單位查詢。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