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耐震軟弱層補強特展 建築防震知識一次提供

文:林瑞珠 照片提供: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地震是臺灣的日常,且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次強震會發生在何處。為確保居住安全,921大地震之後,政府在法令上針對建築耐震度的要求更加嚴格,同時推動老舊住宅更新或都更;近年則推出「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計畫」,提升建築耐震能力。

 

  臺灣30年以上老屋占比近半,為確保建築物的耐震能力,降低震災造成的危害,讓國人享有安全並確保品質的居住環境,行政院於2019年核定「全國建築物耐震安檢暨輔導重建補強計畫」,推動老舊及危險建築物安全盤點作業,並加速危老建築的重建及都市更新。


  雖然政府積極推動,但整合工作千絲萬縷,變數又多,使得防災型都市更新速度如蝸牛慢步。為防範隨時可能發生的地震,內政部營建署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震中心)合作,推出「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計畫」,此計畫屬過渡期短期緊急性防災補救措施,讓耐震能力不足,可能震後毀損的老舊建物加以補強,並在耐震補強工程期間,協助住民安置及經費補貼;亦透過展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防震知識帶給大眾。


國震中心臺南實驗室,此實驗室將逐步建置風機關鍵組件測試平台。 1998年成立的國震中心臺北實驗室,是中心籌備多年後啟用的第一座大樓。


防患未然 推動建築補強計畫

2018年花蓮縣近海地震,造成當地統帥飯店倒塌。

  2016年2月6日芮氏規模6.6的高雄美濃地震,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及多處建築物毀損與人命傷亡;2018年同一天,在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造成17人罹難,以及多棟大樓嚴重傾斜、倒塌等災情;2022年花蓮、臺東的918大地震,造成玉里鎮一家超商倒塌。這些地震造成建築物倒塌的主因都是建築結構體的柱線不連續、牆壁量不足、樓層過度挑高卻沒有加粗柱子或增加牆壁量而形成軟弱層,也就是所謂的「軟腳蝦」建築。除了因1、2樓開闢成店面,加上頂樓加蓋,俗稱「老背少建築」使建築體抗震能力更加薄弱。


  在921大地震發生之前,建築設計法規所規定之地震力較低、耐震規定較未詳盡,使得房屋的耐震能力較弱,尤其臺灣民房多騎樓挑空與頂樓加蓋,加上因裝潢而拆除牆面所在多有,造成建築的牆體量較低,地震來時容易使得軟弱層受到破壞而倒塌。在防災型都市更新難以有效推動之際,「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計畫」將針對不受到新法規範之1999年以前的建築物,補強耐震度。

 

成立專案辦公室 提供諮詢與評估

「軟腳蝦」建築的抗震能力不足,於地震期間倒塌。圖為花蓮雲翠大樓。

  此計畫由內政部營建署委託國震中心成立「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專案辦公室」推動。該中心乃行政院國科會為有效推動我國震災科技之研究與發展,擇定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園內所設立,於2003年6月由國科會所屬單位轉型為財團法人,內部設置有地震模擬試驗室,並結合國內外與地震工程有關的學者及工程師,為臺灣從事與地震工程相關的基本和應用研究的重鎮。


  國震中心副主任柴駿甫表示,「老舊建築或許無法即時重建,但若能有效補強,便是抗震減災的首道防線,針對『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加以補助,既可提升房屋耐震度,也可保民眾的身家性命及居住品質。」

 

921地震教育園區沿斷層而建,以特色建築與遺址做結合。

  私有老舊建築在補強前,需先執行危老建物快篩、耐震評估,再進行補強或重建。民眾可先向「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專案辦公室」聯繫,經過評估,可依據建築物現況進行A、B方案的弱層耐震補強,並按補強施作面積大小予以補助。


  A方案乃針對軟弱層施作耐震補強措施,利用底層的公共空間進行耐震補強,例如樓梯間、外牆、側邊柱等,除了有效補強,也可降低住戶居住空間的影響。此方案補強的工期短,僅需2至3個月,施工期間仍可居住,減少搬遷安置問題,補強經費亦相對精省;B方案補強範圍較廣,保障更多,而且補強後整體耐震能力較A方案強。例如4、5層公寓可透過安裝電梯來提升耐震度,且有利於年老住戶或身障住戶的出入,但經費較高,施工的工期可能較長,對居民的生活影響也較大。


花蓮縣國盛里案例,補強後外牆變更為剪力牆並進行美化。  營建署表示,每件最高可補助建築物補強費用之45%,並以450萬元為上限,但若建築物屬於「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結果危險度總分大於45分」、「耐震能力詳細評估結果為須補強或重建」或「經執行機關認定耐震能力具潛在危險疑慮者」補助比率可由45%提高到85%,大幅減輕民眾負擔金額。


  至於什麼樣的私有建築物可以申請耐震弱層補強呢?只要限定於「非單一所有權人」即可。意即公寓、住宅大廈、住宅使用比率達1/2的住商混合大樓、連棟街屋,亦即透天厝等,這種非單一所有權人的建築物都可以申請耐震弱層補強的補助。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若建築物為單一所有權人,例如獨棟透天厝,或旅館、電影院、百貨公司等商用大樓均不予以補助。

 

舉辦特展 傳遞建築耐震知識

  為加深民眾對軟弱層造成建築物耐震能力不足問題的認識,國震中心將於2023年4月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舉辦「耐震軟弱層補強特展」,搭配房屋手搖模型、積木以及海報解說,讓民眾了解建築結構的耐震力,只要動手做一下,馬上理解地震來了哪種建築最危險,也可藉此檢視自家居住安全。


  國震中心企劃推廣組組長李牧軒表示,展覽區分成5個單元,單元一的「0206震災省思」讓民眾了解建築健檢的重要性;單元二的「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介紹何謂軟弱層建築、建築側邊樓板懸空的懸臂式建築,以及柱線連貫的重要性;單元三介紹不同平面造型建築物的軟弱處以及該注意的防震設計;單元四「宅的求救訊號,請結構醫師來健檢」說明耐震補強如何讓「軟腳蝦」建築硬起來;單元五介紹「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計畫」的軟弱層補強懶人包,讓民眾了解如何向政府申請專業團隊,為社區提供免費耐震補強的諮詢服務以及補助方案。


  民眾觀展完畢,如對住家建物心存疑慮,可聯絡國震中心「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專案辦公室」,亦可至「私有建物耐震弱層補強資訊網」網站獲悉相關訊息。雙方商議時間,由中心免費派員至社區提供詳盡說明,協助民眾改善居住安全。

校園耐震補強改建工程,讓老舊校舍煥然一新。 外牆耐震補強工法示範案例。

 

私有建物耐震弱層補強資訊網

耐震軟弱層補強特展

展覽時間:2023年4月8日(六)至5月13日(六)
展覽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2樓數位美術中心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