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題書店─九份樂伯二手書店 只緣身在此山中

文:林巧惠 照片提供:林巧惠

  在陰雨綿綿之時踏上九份基山街,門扉上「晴耕,雨讀」的大字隨即映入眼簾。對於愛逛二手書店的書迷來說,經營半年的樂伯已產生不小回響。不僅是因為房東詩人林煥彰半半樓的景致,也在於此地所薈萃的書籍與人文。因一本書,能讓三個人熟識,書店老闆樂伯給二手書店下了最好的註解。而我在這裡看見了一間書店與在地互動,已開始醞釀一股愛書風潮。

樂伯連打招呼的方式都很特別畫布250cm長x寬

  樂伯說,不買書沒關係,但遠離塵囂就沉寂吧。從250平方公分的大落地窗往外看,地平線上是借不完的海、天、島嶼、漁船、岬角、半島及南飛的候鳥。樂伯說,常有畫家在店裡借場所寫景,而一致的煩惱是:九份秋天的景致,在溫一杯咖啡的時間裡就雲霧煙嵐;潤一口茶卻又秋陽隱現。

  這是九份帶給他的多采人生,平日他最愛走訪大街小巷,尋訪古厝遺跡,在平日拜訪耆老的口述歷史中,樂伯說九份就像台灣開發的縮影,這裡曾經發生最慘烈的煤礦災變,以及曾經居住於此地的原住民三貂社等故事,將在時間的推移下為人淡忘。因此愛與人分享的樂伯,開始在部落格裡寫下歷史年表,而一切都只是一份初稿,他將透過輾轉的古書中找尋蛛絲馬跡,更希望研究台灣歷史的人與他分享,一同勾勒此地的古往今來。

  而樂伯重視文化遺產的精神,可在他蒐集線裝書與收購二手書當中窺見。從箱子中掏出一本本急待修復的線裝書,樂伯可以侃侃而談其來歷,並學習許多修復舊書的技巧。而他也有蒐藏的原則,對於有歷史價值及稀有性的書籍,樂伯不會私藏,他認為有些書籍還是給有專業設備的人士去保存,例如博物館及文物館,因為知識是公共財,應與全民分享。

我是二手 將來又是誰的上一手

  走過蜿蜿蜒蜒的山路,才覺自己渺小,這是樂伯從正統書店轉為二手書店的心情寫照。他認為兩種的差別就像飼料雞與放山雞。以前上游供應商給什麼就賣什麼。現在開二手書店,想要什麼書得親自去尋覓。而與對書頗有研究的客人熟識,又是另一個驚奇。樂伯把賣書看得雲淡風清,說是營生,比較像是在為每本書找朋友,因為他在割愛人不捨的眼神下,許下了承諾,認為給予懂它的人,才對得起「書」。

  因此遇上有緣的客人,樂伯會獻上驚喜,而我在此行也承蒙「厚愛」,收到樂伯給的不少好書。樂伯備有一本贈書簽領冊,記憶驚人的他記得每本書的原始主人,遇有非贈不可的客人,他會請人在此冊上簽名受贈,這是為了他日告知原書主書的去處。

不一樣的九份風情

到九份尋幽,在書籍尋幽,別有情趣。  對於台灣二手書店市場,樂伯期許也認為應該要越多越好,因為經營者對書的研究領域、品味與經營模式,是成就一間二手書店的關鍵所在。他相信術業有專攻,書海無涯,其中的知識與門路都各有領域,例如科技、電腦、藝術、人文、漫畫、兒童婦幼等,都有其市場與需求。

  而二手書店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會讓許多非主流的好書、舊書浮上檯面,將書的歷史拉長來閱讀。在這裡沒有出版業劣幣逐良幣的削價競爭。

  樂伯現有書籍以文史哲居多,社會藝術與兒童書籍占少數。10坪大的空間目前開放地面一樓,二樓正在整理中。貼心的樂伯,在靠窗書櫃上擺著一副望遠鏡,累了可遠眺海景。計畫未來藏書以台灣文學為主。

  九份,悲情的城市已不再悲情,每天吸吶熙熙攘攘的遊客。除了上山品嘗小吃與手工藝品之外,請到樂伯的二手書店喝杯茶,聊聊書吧!也許在人潮不多的時候,他會帶你去尋幽探古,給你一個不一樣的九份心情。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