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台灣的歷史真相被刻意掩蓋甚至扭曲,就像電影《悲情城市》中,威權時代的社會到處瀰漫著「不能說」氛圍。但隨著時代變遷,民主社會的進步,現在許多圖書館與政府機關都很重視台灣文史資料檔案的建置,透過實體的展示或是數位典藏的方式,都可以從中清楚知曉台灣的文史脈絡,了解人文社會背後蘊含的意義與所需的知識。
全台灣5百多所公共圖書館,幾乎都有結合地方文史工作者與社區資源,發揮書香及文史蒐集的功能,承接起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責大任。有些圖書館甚至將保有地方文史對於地方新聞相關訊息剪輯成冊,便民眾查閱,並不定期舉辦相關書展與講座,讓圖書館成為帶動地方產業、典藏文史的搖籃。
例如位在台灣文化發源之地,史蹟為全台之最的台南市立圖書館,於今年9月至12月與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合辦「庚寅秋冬第二級台語研習」及「台灣系列講座」,使市民認識鄉土,並深植台灣本土文化,培養鄉土教育的師資。
彰化縣埔鹽鄉立圖書館為讓孩子從小就可以深入了解埔鹽鄉歷史人事物等發展過程,以共讀「埔鹽真善美」文史專輯並舉辦徵文比賽的方式,希望藉此啟發學生對鄉土文學的興趣,還能主動學習,並強化思考及分析能力。
新店市立圖書館則成立新店市文史館,有系統地展示新店文史及兼具現代生態史博館的機能,裡頭所收藏的文獻、文物含括清朝、日治、民國時代。為豐富及深化館藏內涵,由圖書館召集專家學者、地方文史工作者、文史館志工等組成專案工作小組,透過田野調查、蒐訪,完成資料撰寫報告,並每年規劃辦理年度主題特展。
文史館為配合數位時代的來臨,館內的設計也朝向數位化,目前設置有多媒體播放區,以多元資料化的豐富館藏,成為可遊、可賞、可玩的動態文史館,以達寓教於樂的目的。而許多圖書館也都各別成立鄉土文史資料室,有獨立的閱覽空間,讓在地人更了解地方誌事,外地人也能從圖書館開始了解這個地方。
連橫在13歲那年,他的父親送給他一本《續修台灣府志》,並告訴他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台灣的文史資料何其豐富,已經沒有不能說的秘密,就待你一起來認識及瞭解這塊我們所生長的寶島,驕傲地說聲:「這就是愛台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