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全球百老匯─解碼哥倫布 重回歷史現場

文:翁鳳英 照片提供:lesart

  五百年前,在西班牙的一個歡迎會上,在大家酒酣之餘,忽然有人站起來說道:「我看這件事不值得這樣慶祝。他不過是坐著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碰上了一塊大陸而已。任何一個人只要坐船一直向西行,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宴會席上突然鴉雀無聲。

書封面。  這時有人笑著站起來,順手抓起桌上放著的熟雞蛋,說:「請各位試試看,使熟雞蛋的小頭朝下在桌上站住?」大家都拿起面前的熟雞蛋試著,但誰也沒把它立起來。

  這時那人微笑著拿起熟蛋,把尖頭往桌上輕輕一敲,那稍微碎了一點殼的蛋就穩穩地立在桌上了。有人高叫道:「這不能算,他把蛋殼摔破,當然可以站住。」這時,那人正色說道:「對!你和我的差別就在這裡,你不敢摔,而我敢。世界上的一切發現和發明,在某些人看來都是簡單不過的,然而他們總是在別人指出應該怎樣做以後才說出來。」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 Columbus, 1451-1506)就是發現新大陸的拓荒者,整個世界的歷史都因他改變;然而對於他的一切功過以及神秘身世仍然沒有定論。

  在哥倫布閉上眼睛後,坊間對他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今年在德國書市有一本由艾福德.柯勒(Alfred Kohler)所著的名為《哥倫布與他的時代》(Columbus und seine Zeit)的書,對於哥倫布的身世和其婚姻再揭開一層神秘面紗;而精於研究社會學的柯勒更加將哥倫布對後世的影響,藉殖民文化和飲食文化等層面加以分析,除了讓本書更有別於其他研究外,也讓讀者更有機會由其他角度來看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個歷史大事。

神秘的身分

  對於哥倫布的神秘身分,一直有多個版本。他本人對自己的出身只用了一句話來回避:「英雄不問出處。」(Vinede nada)他的緘默和史料的缺失都使得追尋哥倫布的身影變得模糊不清,但全球學者仍孜孜不倦地尋找各種可能性。雖然每一種理論都有依據,但是同時也有明顯的缺陷。

  哥倫布到底是哪國人?柯勒在書中也未提供定論:義大利熱那亞的羊毛紡織工的兒子,還是來自西班牙馬德里,或是法國的科西嘉島甚至有猶太人血統?比較可信的記載是,1451年秋天,他出生於義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他的父親是一名紡織工,在熱那亞有自己的作坊和酒吧。但是因為他的出生證明一直下落不明,所以家庭出身也無法被證實。

  也許柯勒書中所提到的有關哥倫布與山多港(Santo Porto)港督之女多娜.目尼茲(Dona Muniz)結婚是為了在社會階層更上一層樓是比較有趣的,多娜死後,哥倫布宣稱她的死亡正是「上帝正確的計畫」看來,顯然這段婚姻並沒有愛情可言。

書封面。航海歷程

  哥倫布是個自學者,他並未受過教育,但他憑著自學而了解航海術和星象學,也讀過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對富庶的中國和印度無限嚮往。在獲得西班牙女王伊薩伯拉和國王斐迪南的同意後,終於率領由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在太陽還未升起的清晨,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揚帆起航了。

  他憑著堅強的意志,橫渡大西洋,前後航行四次。哥倫布經歷了千難萬險,卻沒有找到真正的中國和印度,但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到達了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牙買加、波多黎各以及中南美洲沿岸地區。

英雄抑或屠殺者?

  數百年來,哥倫布一直被視為「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受到西方人的尊敬,然而柯勒在書中卻陳述了數項事實,呼應了西班牙一家檔案館所發現的文件:這位著名的航海家其實是一位殘暴且貪婪的殖民主義者,手上沾滿了美洲印第安人的鮮血。

  受到新大陸美景和印第安人淳樸的民風所迷,但更讓哥倫布和手下興奮的是黃金。為了得到黃金,哥倫布和他的手下開始巧取豪奪。在與印第安村莊爆發激烈戰鬥後,很多印第安人淪為奴隸被帶往歐洲。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當地人過著安靜和諧的生活。但是在哥倫布登陸後的幾10年,當地的人口和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將近2,000萬原住民被殺,或者感染上從西班牙帶來的致命疾病。當地的瑪雅文化、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都受到了嚴重破壞。

為飲食文化加味

  柯勒在書中提醒大家:想像若沒有哥倫布發現美洲帶回珍貴的調味料,今天歐洲人和美洲人的餐桌可能仍像以前一樣單調無聊。想像一下沒有馬鈴薯的法國西餐和義大利通心粉沒有番茄醬來調味。常被大家忽略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同時也引發了歐洲的美食革命,超過100多種在美洲發現的水果和蔬菜被先後引入歐洲。這不僅給兩個大陸的人們帶來了從未見過的食物,還改變了全世界的農業和美食文化歷史。

  事實上,哥倫布揚帆遠航的一大目的之一,就是帶回珍貴的印度調味料。他最後雖然沒有實現這一願望,卻帶回了新奇的蔬菜和水果:馬鈴薯、花生、青豆、芒果、番茄、香草……等,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主食種類。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