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最前線

文:編輯部

書 名: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編 者:徐如林、楊南郡、林務局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出版日:2011年5月

編輯部∕文

  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引發熱烈討論,各界高度推崇,而事實上在追思歷史記憶的痕跡之外,原民古道與自然、人文的融合,一樣引人入勝。能高越嶺道, 西起南投縣仁愛鄉,東至花蓮縣秀林鄉,為早期賽德克族等原住民打獵、往來臺灣東西部的重要通道,與本部大戲的關係自然不在話下。

  本書作者楊南郡已經81歲,但其實早在65歲時,他就已登遍臺灣百岳,而魏德聖導演在拍《賽德克‧巴萊》之前,就曾親訪楊南郡請益,力求電影的拍攝與歷史實情貼近。
林務局自民國90年起規劃並推動國家步道,同時委託楊南郡及徐如林登山深入訪查能高越嶺道,歷經多年的實地踏訪及調查,將歷史記憶的碎片一一拼湊還原,並以生動的文字記述,完 成了這本書。

  能高越嶺古道屬於「合歡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系統」中的一段,也是日治時期的警備交通要道之一,步道平行塔羅灣溪蜿蜒在中央山脈的連綿群峰之中,向東橫貫中央山脈主脊,為日人警 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經林務局整建完成,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路線,而霧社事件賽德克族的抗日史蹟,許多步道上的設施與地景都還留存,更讓現在的能高越嶺道有其獨特的意義。

  昭和年代曾經研議將能高越嶺道整修為臺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車道);民國40年代,臺灣省公路局也曾經考慮利用能高越嶺道拓寬成橫貫公路,(後來因其他因素路線改為現在的中橫。)可知能高越嶺道在地形與定線上的優越。

  多年來,能高越嶺道作為台電「東電西送」輸電線的保線路, 以及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路況一直保持良好,成為全臺灣最受歡迎的越嶺道。

  楊南郡與徐如林夫婦攜手登山30餘年,楊南郡堪稱國內古道考古之巨擘,在工作之餘,從事登山、臺灣南島諸語族文化、古道、遺址探勘研究,開創人文登山的新視野。他希望讀者看了他 的書,在走訪古道,感受能高山風光之餘,也追思歷史,多關注原住民文化與人文。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