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秀林鄉立圖書館 把閱讀立體化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依照花蓮縣秀林鄉立圖書館館員的指示,在距離花蓮車站只有十多分鐘車程的「新城站」下車,越過地下道、穿過剪票口,只看見一隻慵懶趴著的野狗與兩位在候車室嬉戲的太魯閣族小朋友。才剛揮別花蓮火車站進出旅人的喧囂,新城車站的寧靜與閒適氛圍,讓人還來不及轉換與體會,徒留一陣錯愕。

  望著車站前的偌大空地,再將視線拉高、拉遠,遠山與近山層層疊疊,一塊「太魯閣國家公園」指示標誌,才確信自己仍處在可認知的世界,而非下車後那近乎超現實的場景。不一會兒,與20歲的少女館員鍾洛美會合後,談著她、也談著自己,一路上還滿載著沿途的美景前進。

秀林鄉立圖書館外觀。書庫的圖書都有機會隨著館員出去趴趴走。兒童室是個開放兒童恣意閱讀與遊戲的天堂。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駛過蜿蜒的山路,「花蓮縣秀林鄉立圖書館」十個大字立在雲霧繚繞的山巒前,正當興奮地要走進這宛如置於世外桃源的圖書館時,走在前方的館員忽然回頭提醒:「小心,剛剛階梯上有一條蛇喔!」不過,深藏於部落的圖書館吸引力,很快就驅走這樣的畏懼感,趕緊快步跟上。

  關上紗門,視線所及的空間,差不多就是一般家庭的大小,期刊書報區、地方文獻區、視聽資料區與兒童區的所處位置,皆能一眼望盡。再跨進書籍流通櫃檯旁的小門,還有秀林鄉的數位機會學習中心,拾階而上二、三樓的書庫區,都存在這不算大的空間裡。

  秀林鄉立圖書館雖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空間,但在此服務的館員卻也不輕鬆。因為秀林鄉的轄區很大,對於推廣閱讀的方式也得因地制宜,所以,館員就必須頻頻「出走」,館長蔡清妹笑著解釋:「出去讓生活與閱讀產生連結,也吸引更多人走進書中的世界。」

秀林的圖書趴趴走

  位於一樓的書報、圖書期刊與視聽資料是民眾的最愛,通常不用多加宣傳,都很熱門。不過,藏身在二、三樓的圖書可就沒那麼幸運,有時都送到家門口了,還是難以引發廣大民眾興趣,蔡清妹靈機一動:「只好適時提供誘因,讓書自然而然地融進日常生活中。」

  許多住在部落的媽媽們,通常工作與家庭瑣事就占了大半的時間,假使有時間閱讀,也不見得有精神持續下去。因此,館方就帶著早已策劃好的主題圖書與活化閱讀的元素,在自然的舖陳下激發閱讀的慾望。例如:上一季的主題書展為「花草遊戲」,館方就請一位園藝老師、帶著花草相關的圖書,到社區的活動中心教大家如何插花。

  蔡清妹得意地表示:「通常課程未開始,早已坐滿殷殷期盼的民眾。」可見館方安排的活動因契合生活所需,讓民眾在研習時間總願拋下手上的工作共襄盛舉,更因為鄉長許淑銀對於藝文活動的支持,每次總能讓大家玩得開心,也讓閱讀種子悄悄發芽、長大。她回憶,「當講師指導大家插花藝術後,好多相關的問題全都蹦出來,而在館方的建議下,他們也樂於以圖書做為輔助與說明了。」

  由「想知道」引發的閱讀動機,是蔡清妹推廣閱讀的關鍵,「否則館內有再多、再新的書,沒人借閱,還是沒用。」而帶著圖書在秀林鄉內趴趴走,不僅豐富民眾個人與整個家庭的精神生活,鼓勵因生活而起的閱讀,更是秀林鄉立圖書館推廣閱讀的經驗分享。

兒童的閱讀天堂

  除了將閱讀的種子撒到一般民眾的心中,對於秀林鄉青年學子的關照也很用心。目前秀林鄉立圖書館內有「兒童室」、館的一旁有「玩具圖書館」,再將範圍拉大一點,每兩個月會安排「巡迴書箱」到轄區內的國中小便於學生借閱,而開學期間也辦理「社區部落課業輔導」,以縮短城鄉間學習資源的差異。

  尤其對於兒童讀者的服務,蔡清妹的想法很值得參考。她認為,「兒童室就是要吵吵鬧鬧的,如果讓其他讀者受到影響,就是館方沒有將空間區隔好。」小朋友願意進來圖書館,已經很不錯了,怎麼忍心再加諸限制於他們身上呢?位於館旁邊的「玩具圖書館」也是館方服務小讀者的心意。

  與一般圖書館不同的是,兒童室有故事媽媽、故事哥哥與故事姊姊;玩具圖書館也有陪玩的大哥哥與大姊姊,無論是引導閱讀或是陪玩玩具,都是學習的過程。蔡清妹刻意要引導年輕人從小參與社區的事務,「因為如此,也會凝聚成愛家鄉、愛土地的情感。」曾有幾位花蓮教育大學的學生不畏風雨的無私奉獻,讓她至今仍難以忘懷。

  至於與「書箱巡迴點」一起配合的「社區部落課業輔導」,則多於學校、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天主堂內辦理。館內唯一的壯丁是於宏宇,原在高雄擔任游泳教練,後因家中長輩需要照顧而回鄉服務,體格壯碩的他便成了到校園書箱巡迴的首選。

  館員於宏宇拿出兩張A4大小的紙,上頭印滿了下學期巡迴學校的順序,「西寶國小距離圖書館約27公里,車程需40分鐘。如果沒有巡迴書箱,小朋友要借書還得翻過山頭真的很困難。」平均每兩個月,一所學校會有50本圖書送到校園,可是總共要到近20多所校園巡迴,書籍廣為流通的後續問題,館方如何面對?

  「書箱巡迴至學校,免不了會少掉幾本書,就留些時間讓老師與學生一起找。」於宏宇記得有次,館內一位小朋友拿著幾本要借閱的書,條碼一刷,嗶!看著螢幕心想:「哎呀,有本書借2年了都沒還哪。」但是,因不想嚇到小朋友,他選擇將它取消掉,繼續完成借書的程序。

  因為館員們都有「鼓勵民眾借書」的共識,所以,蔡清妹就會斟酌情形,依圖書館法第十四條「圖書館如因館藏毀損滅失、喪失保存價值或不堪使用者,每年在不超過館藏量百分之三範圍內,得自行報廢。」,提供小讀者彈性的借閱空間。

  儘管秀林鄉立圖書館選擇以鼓勵代替懲罰的方式,小朋友還是會在借閱的書籍找到後,親自送回圖書館。

  通常圖書在經過大量的流通後,最後館方會將書轉贈給診所。一方面因為館舍空間有限,另一方面也因為診所遍及部落與社區,與民眾的接觸甚為緊密,平均每兩個月、每間診所可受贈20本圖書。「哪怕是再轉贈給病人也不打緊,書就是要流通才有意義。」曾多次開著車送書到診所的於宏宇心有所感地說。

「太魯閣族圖書」為特色館藏。將「主題書展」立體化是館方推廣閱讀的方式。館內空間雖不大,功能卻俱全。

閱讀的引導者 更是參與者

  秀林鄉立圖書館推廣閱讀的方式,著重之處在於「是否與生活連結」,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只是引導者的角色,還是真正的參與者。因為鄉長許淑銀一句,「讓鄉公所的人員也一起來閱讀吧!」蔡清妹就開始籌劃適合大家的閱讀方式。

  首先,蔡清妹從知名的網路書店上列印出8大類圖書銷售的排行榜,再逐一分發給公所人員。由鄉公所提撥經費,買下每個人勾選的那一本圖書,3個月後只要在圖書館網站上發表書評,就又可以獲得公所買書給你讀的機會。蔡清妹不好意思地笑說,「自從辦法實施以來,大家常常討論著書上的內容,還一起買了裁縫機、果汁機哩!」主張立體閱讀的她,因為前一陣子與同事讀了生機飲食與拼布的書,而買下家電用品以進行實際演練,大家也因為共同的閱讀與興趣,讓工作變得更有趣。

  個性爽朗的蔡清妹,總是提醒著館員「要活潑、要有熱情與活力。」從她假日結束研習課,還是神采奕奕走進圖書館接受採訪約略能推測出,秀林鄉立圖書館應可稱得上是個熱力四射的部落圖書館。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