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物可以怎樣活化?活化之後又要如何永續經營?一直是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課題,行政院文建會嘗試將五大酒廠空間再利用,以「創意文化園區」的形式注入新生命,並賦予不同的特色。現在從南到北,甚至到東部,這些老舊的酒廠,逐漸展現新的容顏,各式的文化活動有了新的展演空間,藝術工作者有了交會的場域,儘管酒香已經不再,但在細數歷史建物遺痕的同時,讓人驚覺文化還可以這麼玩,也讓這些老建物在新時代中,找到了新的定位。
以台北華山為例,文建會依據「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規劃,在完成修繕與方向定位之後,在今年秋天,以促參方式找到合作夥伴──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這不僅標註了華山藝文空間即將進化再生的契機,亦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落實發展重要的一股活水來源。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這個擁有濃濃歷史氣息的老建築物群,它曾是日人口中的老台北地標,也曾是酒香四溢的台北酒廠,亦曾因閒置荒廢而成為三不管地帶,這塊園地不停的變換著自身的存在意義,並在隨著台北發展歷程走過了百年。如今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正憑藉自己的百年風貌和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逐漸成為各類實驗創意展覽、展演活動最具指標性的呈現場所。
從「老舊酒廠」到列入「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之創意文化園區,朝向文化創意產業實踐場域之規劃與發展,推動至今已歷五年多,期間的發展策略雖有過翻轉,最後也都各自找到不同的定位。
這些老舊酒廠原本可能是無法吸引民眾的地方,可能隨時會走入歷史的空間,透過文化創意的包裝,成為「好看、好吃、好玩、好體驗」的創意樂園外,並結合地方特色整合行銷,營造為台灣文創產品之櫥窗,讓更多人能體驗台灣文化的豐美。
這是個創意的年代,因此無論建立品牌行銷與經營模式,也不再可能落入「蚊子館」的可能,反而特別重視與民眾的互動關係,使得設計產業有了新的伸展台,民眾也可享有這些生活美學的創意園地。
這是個多贏的局面,未來發揮的能量,絕對可以高度期待。
現在就走出去,看看文建會規劃的五大創意文化園區,如何綻放文化色彩,妝點地方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