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苗栗縣立圖書館 用心看得見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苗栗縣立圖書館,為打造多元機能的舒適閱讀空間,歷經4 個月的內部整修工程,以嶄新面貌與民眾見面。
 

  苗栗縣立圖書館自民國98年9月29日起,由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圖書館,改隸為苗栗縣政府教育處所屬的縣立圖書館。為提供民眾更優良的閱讀品質及環境,從去年12月16日開始辦理營運空間改善工程進行閉館作業,於今年4月20日重新開放借還書籍服務,並在5月13日舉行揭牌典禮,宣布圖書館正式啟用。
 

  走進圖書館,映入眼簾的是湛藍色流線型服務臺,面貼瓷質馬賽克磚,加上椰殼板的變化材質,讓人宛如置身於美麗的愛琴海中,輕鬆自在。通過服務大廳後,緊接而來是一條1米8寬的綠色迎賓大道,站在這條弧形通道上,寬闊的開放性設計,卻無法一次將空間盡收眼底,神秘感十足,設計師葉建志說:「弧形的動線設計,讀者會期待圖書館下一個場域空間的樣貌,彷佛像是陶淵明在尋找桃花源的場景,景物隨著往前邁進的步伐,由模糊到清晰,帶給訪客一種驚喜的感受。」
 

中央沙發閱讀區光線柔和,是相當舒適的閱讀區域。圖書館內部整修後,變得更為通透、明亮。

閱讀環境 前後大不同 

  過去,圖書館的內部配置,原本是一間間典藏書庫、期刊室、參考文獻室、資訊室等密閉空間,管理也是各自獨立分開運作,加上滿滿的書櫃和鐵窗,圖書館空間不但產生相當大的壓迫感,在管理上更會耗費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教育處圖書資訊科科長李曈宣表示,歷經空間改造後的圖書館,進出統一由一樓服務臺管理,不必透過層層關卡借還書籍,增加民眾使用圖書館的便利性,裝潢設計上也少了生硬的牆壁作阻隔,變得更為通透、明亮。葉建志進一步說明,為了解放空間的閉塞感,整修時敲掉不必要的隔牆,撤除周邊擋住窗戶的高櫃,改採低於眼睛視線的半腰櫃,利用大量窗戶引進自然光線,配合直接燈光、間接燈光及檯燈,營造舒適溫馨的閱讀氣氛。
 

  不過,捨棄高櫃採用半腰櫃,勢必會犧牲掉書籍的容納冊數,葉建志表示,為了提供讀者優質的閱讀環境,又要兼顧到圖書的典藏量,特別將各類不常閱讀到的書籍及非當期季報刊,移至地下室罕用書區。民眾如需借閱罕用書籍,可利用線上館藏檢索系統,確定索書號後,再由館方人員陪同取書。
 

館內設計 處處用心

  一向積極推廣兒童教育的苗栗縣長劉政鴻,也藉由這次圖書館的整修計畫,特地將原本較為封閉的兒童閱覽室,由地下室移至一樓開放性空間。兒童閱覽室以背列柱接於服務臺後方,以便服務人員就近照顧。配置主要由立體結合平面的空間作規劃,青天白雲加上兩個大樹蔭,還有一輪黃橙橙的太陽高高掛在天花板上,多元有層次的空間感,提升兒童豐富的想像能力與學習樂趣。
 

  區域主要分為幼兒說故事碉堡區、有趣的樹屋區和隱密的洞穴閱讀區、舒適的架高地板區、開闊的變化家具區以及小朋友喜愛的數位學習區。其中,樹屋區可說是許多小朋友的秘密基地,可在不被打擾的空間,享受閱讀樂趣。李曈宣科長補充,進入圖書館孩童可選擇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自由閱讀,也能參加館內安排的學習饗宴活動,於每週三下午2點半到4點半及六、日早上9點半到11點半,圖書館會定期邀請故事媽媽說故事給小朋友聽,透過聽故事的過程,小朋友更快融入內容情境,感受故事所要傳達的訊息與意涵。
 

洞穴閱讀區與樹屋區是許多小朋友的秘密基地。二樓角落閱讀區,擺放柔軟的懶骨頭當靠墊,讓民眾輕鬆享受閱讀。

  因應現代社會趨勢,雙薪家庭比例不斷提高,不少小朋友不是隔代教養,就是與老人家一同委託外傭照顧,他們的生活環環相扣,互動關係相當密切。苗栗縣立圖書館意識到這個現象,除了兒童閱覽室,也設置銀髮族與新住民專區,加上老人常使用的期刊閱報區。葉建志指出,過去外傭常常帶著老人家或小朋友到戶外曬太陽,自己只能與家鄉同伴聊天,現在他們多一個去處,不但可以一起進入圖書館閱讀書籍,外傭亦可鄰近照顧老人與小孩,一舉多得。
 

  另外,苗栗文學與客家文獻區也是圖書館的特色區塊,苗栗縣是客家族群的大本營,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客家文化的背景與文學作品,圖書館收藏了在地作家的客家著作,增加民眾對客家族群的認識。
 

設置貼心閱讀專區

  二樓除了行政辦公室外,整層書庫為開架書區,葉建志表示,考量到讀者各種不同的閱讀習慣,在書架附近主要設有3種類型的閱讀區,窗邊閱讀區、中央沙發閱讀區與角落閱讀區。窗邊閱讀區,採明亮的光線設計,閱讀桌椅提供習慣正襟危坐,有筆記習慣的讀者使用;中央沙發閱讀區,以柔和的光線,搭配舒適的沙發坐椅,讓民眾享受輕鬆無壓的閱讀環境;角落閱讀區,則採木質地板設計,並擺放柔軟的懶骨頭靠墊,特別適合喜歡或躺或臥的讀者。
 

  此外,也設有影音欣賞區,提供教學、旅遊、運動、野生動物等錄影帶,還有熱門電影及有趣的卡通影片等,是書本之外,吸取其它知識的好方法,透過圖像和聲音的傳遞,更容易記取訊息、符碼,加深內容記憶。
 

善用圖書館資源

欣賞優良影片是書本之外,吸取其它知識的好方式。  再上一層樓是閱覽室、會議室與數位學習中心,閱覽室為非管制區,由一樓直接搭電梯上三樓使用,進出不會影響到其他讀者,靠窗邊的二人桌側也都有提供插座電源,讀者可攜帶筆記型電腦使用無線上網查詢、整理資料。數位學習中心目前供館方舉辦數位學習活動使用,李曈宣科長指出,苗栗縣有18個鄉鎮圖書館,個別傳授館員圖書館數位內容知識,必須花費龐大的教學資源,透過數位學習中心,由縣立圖書館統一指導其它圖書館館員,使用智慧平臺、數位資訊等科技技術,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會議室則作為研討會或研習活動等用途,像是「100年度創作書坊與作家有約」系列研習活動,第一梯次於4月20日、6月15日、7月2日上午9點到 12點舉行,共3個場次,分別邀請素有「新聞界泰斗」美名的黃肇松、《水草精靈阿草的故鄉》作者鄧琬靜及童詩作家劉嘉琪與民眾面對面接觸,分享作家筆下的文學之美、寫作過程,激發參與者的文藝創作動機,進而美化心靈。
 

好書與讀者分享

主題書展展示區,約以45天為一個展期,將更多好書介紹給讀者。  為了介紹更多好書給讀者,圖書館也設有主題書展展示區,每次展期約45天,開館時以中國時報開卷系列嚴選的《2010開卷好書獎》,共可分為中文創作書、翻譯好書、美好生活書、最佳青少年圖書、最佳童書等5大系列揭開序幕,也曾以好書大家讀20週年,見證兒少讀物變遷作為展設主題,展出2010年獲獎的100冊圖書與2套套書。主旨是鼓勵優良少年兒童讀物的出版與寫作、提供圖書出版新資訊、建立優良少年兒童圖書評鑑制度、提倡讀書風氣,並創下國內兒童媒體攜手合作的紀錄,也為推廣優良少年兒童讀物開創更深更好的遠景。李曈宣科長表示,「好書大家讀」每年針對國內兒少讀物進行嚴謹的篩選和整理,不但成為學校、鄉鎮圖書館購書的指標活動,也是讀者和研究者重要的「資料庫」,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7月18日至8月31日,圖書館則設立觀光旅遊專區,展示各類旅遊類書籍作為展示,增加讀者對各地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了解,豐富民眾閱讀視野,並以「讓心靈與自己對話──我的旅遊經驗談」為主題,同時也邀請30年旅遊50個國家的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古鎮清到圖書館演講,分享漫遊、定點旅遊、深度旅遊等珍貴的旅行經驗,讓聽眾學習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裡,必須包容及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了解旅遊真正的意義。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