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題書店-蘇志弘 打造夢想書店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水木書苑從門口開始散發藝文氣息  水木書苑自從1987年營業至今,老闆蘇志弘一直抱持著書店應發揮良善社會功能的想法。他一身輕裝充滿創造力與活力地說:「20多年來,我將經營書店當成一種遊戲,並致力將它玩得精采,而精采與否,完全取決於我跑了多少書店、學習了多少經驗」。

  蘇志弘過去對書店的印象是昏暗與老闆的監視,所以,學生時期他靠自己的力量奔走於各出版社,為的是打造出自己夢想中的書店──明亮、寬敞,並且提供一個愛書人能盡情奔馳於浩瀚書海中的場所。水木書苑雖然沒有連鎖書店的通路便利、資訊充足與折扣較多等優勢,但他仍堅持投入個人書店的經營,因為他相信,台灣是多元化的社會,還是需要有各式各樣的元素來豐富其內容。

書籍、CD、文具是水木書苑的骨架

藏書豐富是清大學生閱讀新書的最佳場所  位在清大風雲樓內的水木書苑如同樓名,在橫跨古今知識的建構下,更顯得意氣風發。從門口的藝文海報與活動訊息就可以發現,蘇志弘推動文化與閱讀風氣不遺餘力。推開玻璃門後,一眼望去發現,他在這場遊戲中,一方面以豐富的書籍滿足顧客的理性,另一方面又以感性緊扣著顧客,遨遊其中一直體驗到層出不窮的樂趣。

  雖然清華大學是理工為主的學校,但卻不完全以此領域的書為主。書店不僅擺放生命科學、科普…等與專業領域有關的書,也提供人文、藝術與台灣研究的相關書籍。同時,為結合知性與感性,展現書苑浪漫豐富的生命力,在書架旁也擺放了音樂試聽的CD櫃,有管弦樂、自然之音、心靈美療音樂…等種類包羅萬象。而文具用品的類別應有盡有,與大型連鎖書店相較,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二手書、公益品生成其血肉

二手書的販售有助於推動環保與智慧財產權  水木書苑最特別之處在於有「二手書寄售區」,至今已邁入第7年了。主要由書苑提供平台,而賣方自訂價錢,書籍售出後,書苑會收取一至二成的佣金。近年來,政府致力於推廣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觀念,而今年由智慧財產局主導、中小企業協會協辦,選定與水木書苑、師大書苑共同合作,鼓勵學生將手邊的教科書拿到校園書店寄售,希望提供學生多一個選擇的機會,而避免因大量影印侵犯到智慧財產權。

  談到二手書寄售的構想是否與政府政策雷同,「我們的想法沒有那麼崇高」蘇志弘笑笑地說,「我是從環保的概念切入,因為書的產製過程會耗損很多的能源,能為環保盡心力,何樂而不為?」而這項服務做得好,對書店的營運也會有正面的影響。

寬廣的櫃檯除了結帳也是與客人分享的平台  另外,「公益禮品的販售區」更開啟了與顧客間的對話。因為在人文空間中,除了透過閱讀激盪思緒,也能經由購買行為表達對台灣弱勢族群的關懷。蘇志弘從書中知道921地震後,南投中寮鄉災區的媽媽們,以縫製布娃娃的方式致力於災後的重建。於是,他在感動之餘主動聯繫「布工房」,希望提供一個販售的窗口,在今年也增加了「天主教德蘭兒童中心」的作品,希望能激發更多人投入公益活動。

買書不重要 養成閱讀習慣才重要

水木書苑老闆蘇志弘談起書店神采飛揚  在大環境的變遷下,個人書店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變成棘手的問題。但蘇志弘卻仍舊堅持,要為台灣文化的深耕做些不平凡的事。他分享多年來親自到各地書店訪查的經驗,文化產業的永續經營,需要提升閱讀的人口,而設立「故事媽媽」的模式是未來水木書苑推廣閱讀風氣、邁向「書店社區化」的第一步。他強調,將閱讀融入生命中才是健康的,如果讓社區中的小朋友都能集中到水木書苑聽故事,進而引發閱讀的興趣,對社會的文化發展都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在整個大環境不景氣下,蘇志弘關心的不只有水木書苑,更是在台灣近兩千多家有特色的個人書店,「我最近到處拜訪投入書店經營的人,並積極地與他們交流、接觸」,他經由親自遞名片、分享經營的經驗,企求整合各方想法,創造個人書店的另一個可能。因為他意識到生活形態改變已經影響了消費的模式,而在眾多的生活選項中,閱讀已經不如以往重要了。

  經營書店是蘇志弘的志業,也是他生命中現實與理想的結合。他經營書店20多年來,最希望得到的不只是單純的買賣,而是更多與顧客的緊密互動。以「玩」來分享多年經營書店的甘苦談,可以發現,蘇志弘如同店內所播放的陶笛音樂般,淋漓盡致地發揮使用價值,淡然品嘗所散發的悠揚樂符。

水木書苑中有書也有音樂水木咖啡提供愛書人享受書香與咖啡香經營書店之餘也不忘推動公益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