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蘋果樹之歌》《牛事一牛車》《小腳與西服》等介紹

文:王梅桂(省立台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蘋果樹之歌
著 者:Adele Crockett Roberton
譯 者:吳幸宜
出版者: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四月

  隨著著者對自己一生的憶往,思緒慢慢被帶進這段艱辛而坎坷的奮鬥史。本書女主角:凱蒂.克拉克特,於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四年間,正逄美國經濟大蕭條,獨自在麻州伊普威治小鎮外,經營著由父親留下來負債累累的農場。那段慘淡的歲月、種植果樹的辛苦,都隨著著者樂觀的心情及倔強而堅強的個性,進入「蘋果樹之歌」的最深記憶裡。

  只有在美國你才看得到這樣的事,一個擁有大學學歷的女人,願意放下身段,像個男人似地在田裡工作,任機器笨拙、蜜蜂螫她、農藥灼人,甚至把生命托付給這些果樹,與它們共生死。但見到自己親手種植的蘋果,一箱箱的收成,則是她最大的欣慰。終究敵不過經濟的大蕭條及弟兄的反對,他們認為這地方適合蓋房子,不適合種蘋果,最後將農場賣了。成為她生命中不可能的夢想。

  凱蒂說:「種種的失敗只不過是風轉了方向,將船隻吹向另一個新的航道上去。」堅毅的她從不論及失敗,往後她所從事的廣播播報員、地方歷史學家、城裡的行政委員,她也一樣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因為工作是她一生的主軸。


書 名:牛事一牛車
著 者:施並錫編著
出版者:草根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四月

  隨著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牛已消失在人們的生活週遭中,卻深深地活在人們的記憶裡。牛,是最溫馴的動物,曾為農家帶來勞動力與財富。牠一生默默耕耘,勤奮、耐苦、樸拙、踏實的特質,最令人讚嘆,還被比喻臺灣精神就是臺灣牛的精神。

  本書是由四十七位名家「話牛」及畫家施並錫「畫牛」所組成,可說是圖文並茂。四十七位名家包括詩人、作家、歷史學家、音樂家、政論家、公職、美術家、電影導演、醫生、兒童美育者、宗教教育家等等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從不同的學科背景及生活經歷來談牛,更彌珍貴。在牛年話牛,大家的感觸及記憶特別深。談到牛,就想起故鄉,憶起兒時情景-田莊小孩的牧童經驗、水牛耕作的辛苦、白鷺鷥停在牛背上的悠閒、種種詩情畫意的農村景象等,處處流露出各位名家對牛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愫和對臺灣農村的懷念及喜愛。

  每一篇文章搭配著一幅施並錫的牛畫,是本書的特色。施並錫是鹿港人,為專業畫家,以牛為主體的畫,是他近年繪畫創作四大系列之一,喜歡牛是他畫牛的主因,他擅長以油畫的濃烈色彩來表達牛與人、大地、農事生產的關係及其所象徵的精神意義。


書 名: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
著 者:張邦梅
譯 者:譚家瑜
出版者:智庫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我兩隻腳可以說是纏過的,因為徐志摩認為我思想守舊,又沒讀什麼書。他曾以『纏過的小腳』和『西式服裝』來形容兩人的不匹配。」由於這段話,這個觀念的堅持,造成中國現代史上第一對以「西方形式」離婚的怨偶。書中披露出張幼儀七年的婚姻生活及離婚後自我成長的心路歷程。

  一書兩傳,敘述兩代中國女性的經歷故事-張幼儀及張邦梅,以細體字及粗黑字來區分,是本書的特色。本書著者張邦梅是第一代在美國出生的張家人,自認常徘徊於兩種文化之間,卻不知知何取捨,直到與其姑婆張幼儀相處了解她的故事後,才找到自己這一代的定位。

  張幼儀是一位兼具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堅強女性。在離婚後力爭上游,成為上海第一家女子銀行的副總裁及服裝公司的總經理。以現有的成就,理應趾高氣揚,但她對徐志摩的憤怒卻轉成愛意與欣賞,連離婚後照樣照顧徐志摩的雙親,她認為愛代表善盡責任,履行義務。在著者眼裡,「姑婆永遠是個傳統的中國女性。」

  地位低落是中國婦女的寫照。張幼儀從小纏腳不成,被人譏為長大嫁不掉的野丫頭;婚嫁後因觀念傳統、學歷不高,卻被徐志摩形容為纏過小腳的女人。在這種不公平的社會及價值觀之下,她一樣活得很好,足見中國婦女之韌性及偉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