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委開講─深耕民間文化力 讓民眾體驗文化樂趣

文:李欣如

  今年7月22日,全國男女老幼都在進行一場心靈向上提升的活動─「全國好書交換:愈換愈快樂,你的新歡我的舊愛。」文建會主委翁金珠當天也特別到國立台中圖書館參與換書活動,還以台灣諺語「錢財愈用愈少,學問愈積愈多」鼓勵大家親近好書,因為他們就像良師益友一樣,值得一讀再讀。

翁主委參觀好書交換活動現場。(國中圖提供)愛書人的集體換書行動

  頂著炙熱太陽,擺動著配合活動所發放的圓扇,與國中圖同仁共同穿上「全國好書交換」背心的翁主委笑得很開心。因為已邁入第四年的全國好書交換活動,從第一年的8萬人次到去年達到全國近15萬人次參與,捐出的流動書目也達35萬冊,「如果用平均一本1.5公分的厚度計算,平擺堆放已經足以堆疊出10座的台北101大樓(508公尺)了。」看到一早就趕來排隊的百餘位民眾,她期許:「閱讀與知識的力量,能讓我們站在世界的高峰。」

  其實翁主委的先生劉峰松也是一位愛書人。在前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長、台灣文化研究工作者劉峰松的家中,收藏很多珍貴的古籍與文物,而且為避免受潮或染塵,幾乎每本書都細心地用塑膠袋套好。「他的書大都很破舊,如果參與全國好書交換活動,一定會去買全新的書,然後換很舊、很舊的書回家。」在他心中,舊書比新書更有吸引力,因為他相信搶救舊書籍以進行文化保存工作,對於未來的複印、研究都有很大幫助。

  對於「全國好書交換活動」將家中看過、有感觸、想與人分享的書拿出來交換的出發點來說,這倒是另類的好書交換。而這類似以物易物的交易過程,每個人都能夠依不同需求在全國書籍的嘉年華會中,大挖「黃金屋」的採礦過程,有趣、又有意義。

藝術家駐鄉計畫

  看見全國好書交換活動已漸形成一種愛書人社群的集體行動,翁主委思考,如何讓來自民間的文化力得以長期持續、深耕?預計只有一年任期的她打算先深耕地方,透過藝文工作者活絡地方文化館。曾任彰化縣長的她深知,「要讓文化活動在民間活絡進行,就要先讓地方的居民真正體驗文化生活的樂趣。」

  目前由文建會三處擬定的「藝術家駐鄉計畫」,除地方文化館提供空間、藝術家進駐表演,礙於經費限制,第一階段將先在北、中、南、東各設置一個示範地點。已確認的地點有:中部的台中酒廠、東部的花蓮酒廠及南部的衛武營。

翁主委要先讓地方居民體驗文化生活的樂趣。(侯聰慧攝)  剛從花蓮酒廠回來、與當地藝術家們進行溝通後,翁主委的想法愈發清晰。花蓮酒廠預計將規劃為以活動交流為主的創意文化園區,她特別強調:「將朝文化與觀光雙軌並行發展,不只談文化的理想,也要設計相關的文化創意商品在園區內販售。」翁主委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民藝大街為例說明:「不僅具有濃厚傳統藝術的氛圍,還有許多如戲偶、臉譜……等傳統工藝商品供選購,自然地拉近藝術文化與民眾的距離。」

  而在空間規劃部分,將先拆掉阻絕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內、外的圍牆,除了讓視覺藝術類的藝術家、文學家駐村,園區內也會增設「練團室」供小型、成長中的藝術團隊排練使用。「營造兼具文化深度與廣度的藝術文化空間,將帶動文化扎根地方的效用。」翁主委如此期許。

  除此之外,翁主委也相當重視花蓮創意文化園區與生活機能的結合。雖然有人提出,花蓮酒廠的建物應予以全數保留,不過,她卻認為,「既然要活化閒置空間,不只要讓文化界的人進入,更需要不同領域的人進入共同使用。」所以,為提升生活機能以及與都市計畫結合,將拆除部分建物,規劃為停車場或是預留未來發展的空間。

  文建會至明年的預算大都在前一任主委期間擬定了,翁主委對於多數進行中的計畫,多採尊重的態度。其中,「民間活力尚待引發」的部分,是她任內想加強進行的。除了透過藝術家駐鄉活化地方文化館,也計畫以「磐石行動─地方文化環境發展計畫」結合各縣市文化局與在地學者專家、團隊,以社造經驗強化公共圖書館內部的空間功能與設備,將公共圖書館打造為地方文化的育成中心。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