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成人發展與適應》導讀

文:林勤敏(國立臺中圖書館視聽教育中心主任)

著 者:黃富順、陳如山、黃慈編著
出版者:國立空中大學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七月

壹、引言

  所謂「成人」,係指成熟的人,它包括生物、心理、社會的成熟,和達到法律上所規定的年齡要求。

  「發展」是指個體從受孕至死亡為止的身、心與社會的改變過程。過去對於個體發展探討,往往只重視自受孕至青年期身心成熟為止,認為發展是正向的,逐漸朝向成熟的一種狀態。成年後已無發展可言。這種發展觀點已受到相當多的批評。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發展是一種改變的現象,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向的,甚至是中性的。本書採取此一觀點,探討成年期後的各種身、心與社會層面的改變情形,其目的在於提供成人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進而採取適當的態度與措施,來因應成年期中各種身、心與社會的改變現象。本書教育的對象為一般成人,主要目的在於幫助成人了解自己與他人的發展情形,進而增進生活適應的能力。

貳、本書結構

  本書共分十六章,除首章緒論與最後一章未來的發展趨勢外,計分為生理、心理與社會三篇。全書的撰寫特別針對各層面發展與改變的現象,提出因應與調適的對策,以供讀者參考。在生理方面,主要探討內、外在的改變、反應時間與動作的發展、感覺與知覺的發展、性活動的改變等;心理方面,主要包括智力的發展、學習與記憶能力的發展、人格的發展、心理疾病等;在社會方面,包括工作與退休,代內關係的發展、代間關係的發展、社會活動的參與等。第十五章則為臨終與生命休止,探討死亡的意義、臨終病人的反應、及親人的調適等。第一章緒論,則探討人口結構的改變、成人發展的意義與基本觀念和老化的理論。第十六章則探討未來社會所關注的老化問題。個體的發展是一個整體現象,彼此交互相關,也相互影響,本書依各主題分章敘述,旨在便於讀者了解。

參、內容簡介

一、生理的發展與適應
  個體生理功能的發展多數在青年期(二十至三十歲)達到高峰,其有許多內外的生物和生理老化現象產生。會對個人的行為及對環境的適應產生影響。年齡有關的生理改變,並不依照一定的時間來發生,每人的速率不同,唯仍可發現一些普遍性的趨勢。生理現象的老化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明顯。在面部和身體外表都有可觀察到老化跡象,包括皮膚、臉部、鼻子、頭圍、頭髮、身高、體重、聲音等。

  面對生理上的改變,個人因應與調適之道,預防之道首在於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營養,愉快的心情,避免常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有充分的休息,有足夠的睡眠,避免過於疲勞,更重要的是要有適當的運動,並持之有恒,這是維持身心健康,延緩老化的良方。

二、智力的發展與適應
  以質的方法觀點而言,成人智力的發展可分成不同階段,其中最重要的發展是後運作期的特色,成人能以相對性、辯證式、發現問題的方式思考。試圖將量與質的方法加以整合的三層系統或膠囊模式,將智力視為包含三種階層的發展,如處理、理解與思考,每一種更高階的發展是能力與知識更專精的膠囊化。

  橫斷的研究結果,大致顯示流體智力在成年中期以前仍保持平穩,至成年晚期則明顯下降,而晶體智力在成人六十多歲以前仍有增加趨勢。縱貫研究的結果則對成人智力的發展更為樂觀,成人在六十歲以前智力仍然穩定或上昇,而智力平均穩定性顯示成人智力的個別差異持續現象。

  影響成人智力發展的因素,比較重要的是代差影響,選擇性地退出,健康、職業,末期遽降,心智練習與訓練及其他可能因素。我們建議適應成人智力發展的方法包括成人教育,從事有挑戰性的工作,將概念視覺化,保持好奇心,保持彈性等。

三、人格的發展與適應
  有關人格的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艾里克遜(E. H. Erikson)的八個階段,其中成人所面臨的中心主題是親密對孤立,生產力對頹廢遲滯,自我統整對絕望。(二)利文森(D. J. Levinson)的生命四季:認為生命結構會演化、改變,不同階段與各時期之間的轉換期形成生的循環。(三)古德(R. C. Gould)的轉換論:將成人生活分成七個階段,成人試圖克服兒童期所建立的謬誤情緒假設。

  對於成人發展的適應,書中建議參考減少參與理論與活動理論,而留意有關成熟者與統整者的適應情形,對照馬斯洛(L. A. Maslow)自我實現的人格特質,選擇適合自己的適應之道。

四、心理疾病與健康
  在成年期所遇到較常見的心理疾病可能是壓力、沮喪、老年癡呆症與阿爾滋海默氏症。壓力的來源大致可分為心理因素與環境因素,壓力會造成對身心健康不良的影響,甚至引發一些疾病。成年期所面臨的壓力多半年來自於工作和家庭,而調適壓力的方法,包括對壓力抱持的態度,檢視對情境的認知,培養積極的人格特質,建立C型的行為模式,以反向方式思考,應用一分鐘壓力管理與學會放鬆的冥想。沮喪的症狀可能有許多種,它是一種情緒障礙,需經醫生做正確的診斷。沮喪的原因包括生命重大事件,缺乏社會性的支持,對人事物的無助感,健康欠佳,腦部化學藥物之缺乏或失衡,其他藥物所引起的等。對於沮喪的因應與治療,書中建議採用藥物治療法、電驚厥治療法、心理療法、行為治療法、認知療法、自我減輕沮喪法。

五、工作與退休
  工作具有經濟、社會與心理的意義,不同的功能也具有不同的意義。一般而言,工作可分為四個層級,即邊際工作者,藍領工作者,白領工作者,管理者與專業人員,工作型態可因男性與女性之差異而又分成不同型態,高投入與低投入之工作經驗也會影響工作型態。

  退休是人生的重大事件,退休是一種身分、角色、歷程,也是一種選擇。退休的歷程包括前退休期、蜜月期、醒悟期、重新定位期、穩定期與終止期等六個階段,但並非每個退休者都會經歷每一個階段。影響一般人決定退休的因素,大概包括財政上的安全、健康狀態、工作的態度、工作滿意與個人的興趣、對退休的規劃、家人與朋友對退休的態度。我們在了解退休的定義、階段與影響因素之後,進一步提供一些對退休的適應之道,例如心理的、財政的、社會的調整。選擇良好的調適方式,並且做好退休的計畫,是退休者應有的準備與認知。

六、代內關係的發展與適應
  代內關係是成人人際關係發展上重要的一環。代內關係包括夫妻關係,手足關係以及友誼關係。成人在代內關係發展良好,即已掌握了大部分的人際關係。成人的代內關係是動態的發展,因著年齡階段的不同而展現不同的風貌。例如夫妻關係的發展因著年齡、家庭責任以及子女的成長階段的變化而改變互動關係。本章的主旨即在於討論成人之代內關係的發展中種種問題以及適應方法,內容包括成年期愛的發展、婚姻中的夫妻關係、離婚、獨身及鰥寡問題、手足關係與發展、以及友誼的發展。期藉此讓讀者了解成人代內關係以及思考適應之道。

七、代間關係的發展與適應
  代間(between generations)關係仍指兩代以上之間的親子關係,包括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以及祖孫三代之間的關係。

  本章繼前章代內關係之後,以成人本身為中心,討論家庭中各種代間關係的發展與適應。在親子關係部分,依照子女成長階段,分別討論親子關係的發展,增進親子關係的做法以及父母親本身的適應問題,期針對擁有不同成長階段子女的父母,做有效的建議。另外,在中年成人與其年老父母之間的關係部分,討論中年成人與其父母的親子關係與適應之道,期幫助擁有年老父母的成人促進與父母的關係。最後,祖孫關係部分,討論祖父母的類型,祖父母對於家庭的功能與三代的適應,期協助成人在祖孫三代的家庭關係中追求和諧的親子關係。

八、社會活動的參與與適應
  成人的社會生活包括了許多層面,有政治的、宗教的、教育的以及其它方面。個人依照生活環境、個人興趣以及心理需求的不同,在社會生活方面的參與呈現相異的型態。對政治有高度興趣的人,其政治參與便活躍。有宗教需求的,在宗教信仰即有所追求。希望以學歷增加工作機會或喜好充實知識的個人,即會從事教育活動的參與。成人或多或少在社會生活上均有所參與,而且社會活動的參與多寡,對於個人的生活品質以及自我形象均有不少影響。因此,了解成人發展與社會參與的關係是成人應該關心的主題。

九、臨終與生命休止符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各階段的成人對死亡有著不同的感受及看法。年輕人感覺死亡與他們無關,中年人漸漸關心有關死亡的事,而老年人感受到死亡的逼近。有些人害怕死亡,有些人卻視死亡為自然。不論個人有何感受及看法,一旦面臨死亡時,常常因著缺乏對死亡的了解以及心理準備,會產生極度憤怒錯愕的感覺而難以適應。如果,臨終病人本身以及其家屬能有機會了解臨終過程,以及思考如何因應死亡,並找出適當的調適之道,對於臨終階段的身心適應,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基於這個理由,將「臨終與生命休止」列為成人發展的一章,以助讀者對死亡相關問題及適應方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本章所探討的主題,包括死亡的各種定義、成人對死亡的態度及看法、病人本身面臨死亡的心理反應、以及家人的心理反應等。最重要的是建議病人與家屬,如何在臨終階段面對事實,並尋求調適之道。

十、老化與未來
  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未來社會必與今日有別,個人的生活將更加複雜化,對成人的發展也會造成相當大的衝擊,未來社會與老化有關的改變,包括人口結構的老化及經濟型態與職業結構的改變。人口結構的老化,會對健康照顧、住宅需求和家族關係產生影響,並造成代間的衝突。經濟型態的改變,使成人心智能力發展有更寬廣的空間,也促使企業重視老人照顧的服務問題;職業結構的改變,也影響成年期身心、社會的發展。

  明日世界的老化現象,在生理層面上,主要的影響因素為:(1)生理學研究的衝擊、(2)疾病與死亡型態的改變、(3)幸福運動的影響。心理層面主要的趨向為:(1)老年沮喪者有增加的趨勢、(2)延緩認知功能衰退的有效方案將會出現、(3)對老化的看法產生改變、(4)個人對自我發展負責的觀念更為普遍。在社會層面,主要的趨向為:(1)生命歷程的改變、(2)老年人新角色的產生、(3)對年齡常模觀點的改變、(4)老年人社會化的重點在於尋求對自我更加的了解。

肆、結語

  由於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使得個體的壽命不斷的延長,社會上的高齡人口越來越多,造成人口結構的改變。這種人口改變的結果,就個體而言,就是成年期不斷的延長,同時也使每個人與中、老年人相處的機會越來越多。因此,如何認識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應為每個人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本書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提供成人了解自己的發展情形,進而了解他人。個人如果能夠了解自己的發展,即可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順利地渡過成年期的生活;如果能夠多了解他人,即可與別人作好溝通的工作,保有良好的人際互動。此二者,正是我們身體健康、生活愉快的基礎。

  未來在成人發展的一項重要的研究主題,就是解開基因對老化的影響。此外,對於智力與記憶能力的發展實況,也將是研究的另一重點。過去一直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有逐漸衰退的現象。但經由研究發現有些人確實如此,有些人並沒有。而即使有所改變,仍可加以補償。成人會發展一些補償性的策略,來因應認知功能的老化。故在實驗室中所發現的年齡上的表現差距,在實際生活中並不見得會有此現象產生。對於成年期認知改變的繼續探討與發現,將持續支持終生學習運動。過去認為老年人沒有學習能力的觀念,必須加以揚棄。未來的社會,將是老年人與年輕人一起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願景與美景。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