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紅的字眼應該就是「花」了。在國內,年後萬物齊漲,讓人覺得「花很大」;而在國外,從埃及開啟的「茉莉花革命」也風行草偃,像是一股難以抵禦的浪潮,吹向許多國家,也許這些革命可能短命,但也有不少成功的果實,掉落在這些呼喊自由人權的新興民主國家。
3月,是屬於花開的季節。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花還在向旅人們招手,各地的花季也都準備繽紛登場了,大地爭奇鬥艷的場景接續上演。各種花朵綻放的姿態,譜出了初春的模樣,讓人心情不好都很難!
這般美麗的光景,這麼宜人的氣候,似乎是在召喚什麼,不管是郊遊走春還是小山尋幽,光是想像,就讓驛動的心充滿了無限的滿足感。
不過,繁花盛開的美景也是得經過一段蟄伏養成期,它不會憑空而降,在大自然的律動自有其對應的節奏,如同果實不能強摘一樣。等待,是必要的,忍受等待的煎熬雖然很寂寞,但也有一種滄桑的美感。
等待花開,需要作足時間的功課,躁進不得;學習知識的歷程何嘗不是如此呢?許多學校在推廣閱讀時,也都歷經一段陣痛期,作家在成名之前不也是走過艱辛的創作歲月呢?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法則,我們雖然只能學習順應,但這樣的過程不也是另一段美好的學習之旅。
尤其是第一次的學習,最是需要時間與智慧的堆累,才能結成甜美的果實。臺灣在去年底展開的五都整併,就是面對這種「第一次」的挑戰。它沒有既成的範例可循,也沒有固定格式可以按表操課。除了臺北市之外,「四都」都有許多全新的情勢要去因應,也有更多不同的難關要去跨越。
在五都整併後,圖書館整合雖已上路,不過,由於背景差異,各地也一樣面臨不同的問題,這樣的整合工程還有待一一去克服。它可能是個大工程,必須大刀闊斧去突破,但多數的問題,更像是微型手術,必須透過小針美容耐心縫合,一點都急不得──如同是等待花開的季節,一樣要耐心、細心與用心。
而對國立臺中圖書館來說,也一樣有重整與轉型的期待,未來定位將朝「國家公共資訊圖書館」邁進,這也需要一段淬煉的歷程;而為配合國中圖的改制,發行逾7年的《書香遠傳》也將轉型,本期為最後一期月刊型式,5月起將以雙月刊面貌,並以更精進的內容與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