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物館-走進廣播文物館 看見傳播發展史

文:鄭榮文 照片提供:鄭榮文

台灣第一座國家廣播文物館。  在台灣南部嘉雲南平原,有一個全台獨一無二的國家廣播文物館,且是全台唯一廣播文化園區。它是從日據時期「放送所」所演變,從當年日本政府做為軍事與心戰用途,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展現台灣廣播文物,還曾被列為台灣百大景之一,在走過64年悠悠歷史滄桑,時常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前來一睹廣播世界的風采。

全國百大歷史建築

  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建築典雅,這裡擁有深具歷史發射播音設備,還有許多難得一見珍貴器材,都保持良好,還展出來自其它分台廣播文物,「廣播文物館」內容格外豐富。館內收藏一些古老廣播器材,其中古董發射機當時全世界只生產五部,如今只剩下民雄分台所保存的這一部。四年前由嘉義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它的建築特殊,被列為嘉義縣歷史建築十景,並獲得全國歷史百大建築票選第45名。

民雄分台的緣起

歷史悠久的中央廣播電台麥克風。  民雄分台的成立,其實是有一段和戰爭有關的典故,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阻止台灣人民收聽南京政府的中央電台,並落實日軍南進政策及心戰的功能,所以由日本人擔任設計師,在1937年選定嘉南平原上的民雄鄉水田作為基地,隔年動工,前後花了三年。由於電台播送範圍大,遠達幾千公里,電台電纜線要比一般粗上好幾倍,這一批批電纜線,須從日本動用船隻運抵台灣,再經由火車運到嘉義縣民雄火車站,最後則以牛車載運送到電台,過程不容易。

  興建完成「民雄放送所」,除發射機房、變電所俱備,最引人矚目是兩座高達206公尺的T型天線鐵塔,成為嘉義縣的地標。嘉雲南從日據時期起,就常發生六、七級大地震,當初日本人設計這座電台,即加強防震設施。當年所採用建材是鋼筋水泥,完工之後,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機常展開猛烈攻擊,為避免電台遭受武器破壞,建築外觀以樸實顏色做為掩飾。民雄電台牆壁上,至今仍然可以見到彈痕累累痕跡。

  當年興建民雄分台,須動員不少人力,為了讓這些技術人員能有住宿地方,在電台附近興建一棟二層樓招待所,雖經日曬雨淋,招待所依舊保持得完好。由於,民雄台任務特殊,不同於一般民營或商業電台,早期曾有過每天24小時,都派有憲兵在此駐守,一直到文建會發起「世界古蹟日」,民雄台被列為重要古蹟,對外逐步開放,提供外界人士自由參觀。

收藏各式廣播文物

廣播不可或缺的真空管,中、小真空管一應俱全。  國家廣播文物館獲文建會大力支持,六年前正式掛牌成立,在電台二樓成立廣播文物館,陳列早期各種廣播設備和機具、儀器、真空管等,裡頭設有「互動播音間」、「活古董機活化工程」等。廣播文物館專員劉湘梅小姐表示,這裡廣播設備和電台建築,都是年代久遠,陳列廣播設備,包括電唱機、真空管等,在在顯示傳播技術發展歷史,比如至今依然保存有廣播活古董稱號的「MB-15A型中波發射機」。

  參觀的民眾相當多元化,有來自園區幼稚園小朋友,也有各縣市的民眾,更有的是專程包遊覽車前來的民眾,也有一些大學院校建築系、所的教授、學生,前來把文物館視為測繪、考察教學資料的收集。除靜態展覽,還有動態活動,劉湘梅指出,比如透明播音間,民眾可親自體驗錄音樂趣。她說,轉型後的民雄電台以教育傳承和社區互動為主,期盼參觀民眾以互動、趣味方式,學習到一些廣播相關的知識。

「新台灣之子」夏令營

盤式快速拷貝機,以前國慶實況節目,即透過快速拷貝送到各國秘密發射基地。  既然身為國家廣播文物館,觀照範圍自然需相當廣泛,所以國家廣播文物館就在八月中旬,針對在台灣的外籍配偶第二代子女,開辦「新台灣之子」廣播夏令營,特地邀請印尼語廣播節目主持人譚雲福,介紹國外文化,結訓前還讓每一位小朋友擔任配音員錄製廣播劇。第一次當廣播配音員的小朋友,一下子要當播音員,一下子又要敲鑼打鼓,製作音效,雖然忙得手忙腳亂,但直呼過癮。為了讓小朋友「看」到聲音,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副台長黃吉祥教授「什麼是聲音」課程時,透過廣播工程用示波器,讓小朋友看見聲音的形狀,並分析各種聲音的不同波形。

  在台灣外籍配偶的小孩人數愈來愈多,透過生動活潑的廣播,讓這些未來的新台灣之子,了解台灣廣播的多樣性。在央廣資深廣播人鄧蓉蓉教導下,與會的學童們親自錄製「醉酒的城隍爺」廣播劇。都是首度擔任廣播員的小朋友們,還學習敲鑼打鼓製作音效。黃吉祥以廣播工程用示波器讓小朋友親眼見到聲音的形狀,同時詳加分析不同的聲音產生的波形,真是讓小朋友大開眼界。黃吉祥表示,這項活動可以協助台灣新移民及子女適應台灣社會,了解台灣風情民俗,並可以讓他們透過母語,接收台灣或原來國家的訊息。

交錯的身影中,當初設立民雄放送台的有關人員。  前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在當時中央電台董事長周天瑞陪同下,勘查日式招待所後表示,這是台灣碩果僅存日式木造二層樓招待所建築,門柱簡單木構,基座洗石子裝飾,嵌以不規則卵石,屋頂舖設文化瓦,流露濃厚日本風格。招待所因年久失修,加上六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的影響,天花板和地板受損,所幸主體結構仍完整。

地方的文藝沙龍

  今年三月在嘉義縣長陳明文及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賴秀如主持下,進行招待所修復動土典禮,結合廣播文化園區,把文化動線延伸到同在民雄鄉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陳明文和總台長賴秀如把鑰匙交給承包廠商,象徵珍貴地方遺產獲得重生,總經費達1400餘萬元,將於今年12月完工。賴秀如希望,以後這裡將成為地方上文藝沙龍,同時歡迎大家有空多來參觀。

懷舊的器材,勾起童年美好的回憶。國家廣播文物館
設館:民國八十八年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十七時,免費參觀
休館時間:每星期六、日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民權路74號
電話:05-2262016‧2262034
傳真:05-2266371
交通指南:自高速公路嘉義縣大林交流道下,經省台一線往民雄鄉方向行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