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視聽媒體在生活中主要扮演休閒的角色,可以紓解緊繃的心情,若能將影音技術用在教學上,勢必能增進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早在民國51年北區初中聯考的作文題目是「假如教室像電影院」,當時出題老師似乎要讓同學們想像,假如在教室上課有如像看電影般,就能輕鬆有趣的學習了!隔了數十年,由於科技的發達,各種不同形式的視聽媒體因其媒體屬性的不同,現在可以在教學上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使上課的形式更為多元有趣。
二萬多筆影片 供師生免費下載
因此,為提升教學品質,建構優質教育環境,教育部委託國立教育資料館規劃製作中小學各學習領域教學媒體,並透過歷年來國立教育資料館自行製作、國內外徵集以及舉辦全國教師教學多媒體競賽等方式蒐集優良教學影片,目前館藏達2萬5千單元,免費提供全國師生借閱、下載與播放,已成為華文世界最大的中小學教學媒體資料庫。教育部國民教育司表示:「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透過網際網路,或媒體的可移動性,拓展學習管道的多元性,增加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尤其可以增進教育資源較為不足的偏遠地區的學習機會。」
根據國內「專注力」調查發現,教師教學「運用多媒材,最能讓學生專注學習」。為提供教師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以及學生自主輔助教材,教育部近年來積極推動「教育頻道——中小學教學媒體製作計畫」,委由國立教育資料館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系統性規劃製作適合學生遠距自主學習或教師教學使用的教學影片1,600單元。製作過程集結各學習領域深具熱忱的專家學者群及名師,日以繼夜趕製,影片內容完整、活潑生動。
國立教育資料館表示:「媒體使用不僅豐富教材的內容,也可說是課堂的延伸,提供學生更多主動參與課業學習的空間與機會,創造出更多傳統演講式教學所設想不到的意涵。此並非表示教學科技可以或應該取代教師;而是可以幫助教師成為創造學習經驗的管理者,並非僅僅是資訊的提供者。」
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製作
教學影片主要依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製作,範圍涵蓋國中一到三年級完整課程,以及部分國小、高中職課程;內容包含數學、英文、國文(作文)、理化、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等領域。另外,還有教育愛系列:台灣教育人物誌、性別平等、品德教育、海洋教育、兒童理財等重要議題領域。
由於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海洋教學影片將引導學生從親近海洋歷程,激發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並且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兒童理財則是有鑑於理財這一課題愈來愈受各界重視,而理財的概念及實踐方法,應從兒童時期開始灌輸,建立起良好的用錢規劃,以尋求未來穩定與有品質的生活,此系列影片以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方式將理財的知識轉化成兒童能理解的概念,引發兒童對理財的興趣。
使用效果佳 師生都滿意
每個系列各單元的片長約10至25分鐘,影片主題明確,深入淺出,貼近生活,適合課堂討論或學生自主反覆學習。最新調查顯示,有使用過教育資料館的教學影片的師生,有9成3教師在教學運用上感到滿意,國中師生對影片喜愛程度達9成2。
另外,為因應不同學生不同學習需求,除了教育資料館自製的教學影片外,每年還會分期購置國內外優質教學影片,其中包含名師講授課程公播數位影片(目前已有高中物理、化學等計77單元),提供全國各地學生可線上隨選點播學習。教育資料館表示:「計劃未來3年將持續依據偏遠及各級學生學習需求,分年徵集,預計每年採購60單元,逐年建構完整的適性學習數位資源,讓各種學習需求的學生均能隨時隨地,透過完備的課程與輔導,提高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