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重建─圖書館重建 看見新希望

文:耿詩婷 照片提供:侯聰慧

  看著是茫茫的海水,思念是遠遠的故鄉,三十年飛鳥在流浪,故鄉,我的故鄉;踏著是青青的土地,希望是永遠的故鄉,每一遍心內在叫我,故鄉,我的故鄉。」

  莫拉克風災是台灣近50年來最嚴重的風災之一,轉眼已經一年了,各界無不積極參與重建的工作,而跟硬體設施的重建相較起來,災民內心的傷痛卻難以撫平,台北愛樂歌劇坊女高音陳安妮在國立台灣博物館籌辦的「變色的綠寶石─莫拉克風災特展」上演唱的這首<永遠的故鄉>,讓我們聽見對於山河變色的無奈、對於故鄉無盡的思念,更重要的是只要我們存有希望,故鄉永遠是故鄉。

圖片─野百合。  這次受災最嚴重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因遭土石掩埋,使得原本在當地的平埔文化,面臨存亡危機。災難發生之後,倖存的村民在河岸邊找尋自己的家人,奇蹟似地拾獲了已故國寶級西拉雅工藝師王天路老先生親手雕刻的木雕,這件雕塑作品的發現,不僅撫慰了王老先生的遺孀-陳秋連阿嬤,對於一心想要延續、再創「新小林平埔文化」的村民來說,更帶給他們信心與勇氣,對於災區文化的重建,需要大家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而保存在地文化與肩負教育閱讀重任的公共圖書館,在這次風災當中,少數圖書館必須另覓土地重蓋,其餘漏水、書籍損壞的狀況皆已改善,但這次颱風也掀開許多偏鄉圖書館存在已久的管理鬆散、人力不足、經費短缺等問題。國立台中圖書館呂春嬌館長表示:「國中圖會盡力協助災區圖書館的重建,這是我們的責任,許多災區圖書館已申請教育部閱讀植根的改善計畫經費,我們會讓每分錢都用在刀口上。但某些偏鄉圖書館存在著人的問題甚至比風災還要嚴重,我們沒有實質的權力,也只能盡可能地輔導,然後溝通再溝通,以改善當地的閱讀品質。」

  有很多圖書館對於教育部的閱讀植根相關計畫,如「多元悅讀與館藏充實計畫」不是沒申請,就是申請的經費與教育部的補助經費相差很大。呂館長表示,接下來國中圖也會協同專家學者在未來幾個月中,對於從92年閱讀空間改善計畫到現在都沒有申請過經費的圖書館進行視察,同時選出今年閱讀植根計畫改善良好的標竿圖書館。

  民國88年921大地震,當時造成埔里鎮立圖書館的館舍全毀,除了隨即設立臨時圖書館開館繼續服務讀者,在政府與各界的協助下更重建新的圖書館,重新開館後,不但利用圖書館的讀者比以前明顯增加許多,也因為管理者的用心,讓埔里圖書館現在是年年獲得評鑑優等,參訪人潮絡繹不絕,而充滿設計感與創意的閱讀空間更成為鎮民引以為傲的場所。當年的921大地震雖然重創中部地區,但是也為我們帶來重新思考與改善的契機,所以我們這次也能再從災難中走出來,站穩腳步,朝向未來邁開大步前進。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