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ALA)每年年會的舉辦,就像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一般,讓所有與公共圖書館相關的議題能在這個全球圖書館界的場域相互激盪。今年也躬逢其盛的國立台中圖書館以「全國好書交換日活動」參與大會的海報展,前館長楊宣勤表示:「以公共圖書館為平台,鼓勵讀者與讀者間交換好書的方式,吸引許多不同國家館員的駐足。」
國中圖前館長楊宣勤與視聽教育課課長王元仲,為了將台灣推行多年的「全國好書交換」活動,介紹給其他國家公共圖書館的館員,特別帶著以照片為主、文字為輔的海報前往。同時,他們也準備了A4大小的摺頁與活動相關的小禮物贈送給參觀的館員,王課長打趣地說:「扣除掉行李不算,光是同行的這些行頭,就差不多有二十公斤重。」
書籍汰換 國內外大不同
可見,「文化外交」除了誠意要十足,體力也要很強健才行。正如楊館長很多時候就得站在攤子前,一一為館員說明台灣全國好書交換活動辦理的方式,起初很多外國館員都誤以為是館與館間的交換,直到得知是以圖書館為平台而辦理讀者間的好書交換時,都發出「Interesting!」的回應。
在國外,公共圖書館在書籍的汰舊換新方面,多採轉賣給民眾的方式;而國內公共圖書館因為預算執行的分配,所得必須全繳公庫,經過多方的考量後,「還是採取轉贈的方式較為適用。」所以,國中圖不僅將館內已有的轉贈圖書,分配到各鄉鎮圖書館,從今年起更鼓勵辦理常態性的好書交換,增進書籍的流通。
楊館長指出,「國外館員會有理解上的誤差,多是來自於各自處理汰換舊圖書方式的不同所造成。」
另一個美國公共圖書館與台灣公共圖書館的差異則是-「圖書館之友會」的成立。在美國公共圖書館行之已久的「圖書館之友會」,主要具有支持館方推廣閱讀活動的功能,而經費則來自於每年辦理大型賣書活動的所得。因為美國政府編列的圖書館預算只在於人事與購書的支出,至於推廣活動的辦理,還真少不了另一個組織的協力呢!
建議彈性參與相關年會
參與國際性大型的圖書館年會,不僅能獲取圖書館界的最新資訊,對於相關領域的人員來說,也是彼此交流與聯絡情感的好機會。楊館長在今年ALA年會期間也一併參加了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Chinese American Librarians Association,簡稱CALA)與美國線上圖書館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簡稱OCLC)組織的聚會。
雖然創立於1876年的美國圖書館學會,是由許多不同專業領域的分支匯集起來,不過,連續兩年參與ALA年會的楊館長卻惋惜地說:「也因為年會的內容太過豐富,許多場次的專題演講、研討會、圖書館資訊商品展與海報展,都來不及參加。」不是有的場次重疊、時間難以分配,就是好不容易各國館員有機會互動,卻又因趕著下一場座談,一下子就又分開了。
楊館長建議,「未來圖書館在編列預算時,可以針對更多大型與中型的圖書館組織會議,予以彈性調整。」如此一來,既能將有限資源做較好的利用,對於圖書資訊的掌握也將較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