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精神與物質並重 水牛書店從生活中創造契機

文:葉俊甫 照片提供:潘云薇

「水牛書店」不只是單純的書店,它是一個以土地為起點去實踐理念的社會企業,也像是一個文化平臺、生活空間。


臺北「水牛書店」位於瑞安街巷弄內。

  水牛,是間有點不像書店的書店。


  坐落在瑞安街的巷弄內,臺北「水牛書店」除精選書籍,提供課程、點心、手沖咖啡外,緊鄰的「我愛你學田市集」,販售有機、安全、產地直送的蔬果食材,廚房提供課程與法式鄉村料理,讓食材看得到、吃得到,當然,也買得到。創辦人羅文嘉說,「水牛不只有書,而是要讓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成為生活,才有機會;從土地出發,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的體驗經濟,就是水牛事業體的核心價值。」
 

羅文嘉從農耕出發 接手水牛出版社開起書店

羅文嘉說,「水牛不只有書,而是要讓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褪下政治光環後的羅文嘉,回到新屋老家種田,生產有機稻米,成立「我愛你學田」,效仿北宋的「學田制度」,透過購買「學田米」的方式代替捐款,把農作物銷售後的盈餘投入偏鄉教育,開設英文班、打擊樂課程,為弱勢兒童盡一份心力。


  因緣際會下,羅文嘉接下歷史悠久的水牛出版社,所有水牛的庫存書,花了66 趟車次才搬回新屋老家。望著塞滿整屋的舊書,羅文嘉想起,小時候新屋只有文具店,他蹲坐在店家角落看少數幾本書的畫面,過了30 年,小鎮上還是沒有正式書店,於是起心動念,把老屋改成書店,新屋水牛於是開張。


「水牛書店」提供點心、咖啡、書籍的販售與閱讀;「我愛你學田市集」則賣有多元的農特產品。  深知在鄉下無法養起一間書店,新屋水牛的策略是不賣書,向各界募集二手書,推行「以書換書」方式推廣偏鄉閱讀,縮短城鄉差距,把文化力量轉換成社會公益資源;羅文嘉曾說,他從不去計算新屋水牛的營業額與來客數,這間書店就像是「海邊的燈塔,只要有一艘船隻偶爾經過,我們都會為了它而存在。」


  為維持新屋水牛營運,臺北水牛於焉誕生,藉由市場收入維持社會理念實踐。羅文嘉說,「水牛發展主題以土地為核心,不論學田、出版社、書店,都是以此為出發點,我們不僅是出版社也是通路商、是農產生產者也是銷售者,透過土地元素,結合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這個架構一直很清楚,當然也持續調整中。」
 

水牛朝六級化產業發展 堅守生產端位置

「水牛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水牛的發展就像有機體,不斷因應環境時勢變化,羅文嘉腦中藍圖是一個六級化書店。六級化概念從日本農業發展而來,第一級是生產的農產品,第二級是加工製造後的加工品,第三級則是農產品或加工品加上人為服務,變成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服務性商品;六級產業化以一級的農業生產為基礎,另開發加工品、商品、新銷售管道,並擴大到兼具環保意識的綠色消費、以環境場域作為觀光發展資源,是農業去融合工業、商業、學界的全方位發展概念。


  羅文嘉說,水牛跟其他獨立書店不同之處也在這裡,「我始終不放棄自己生產,唯有深入了解生產端,才能確保產品品質,才能做出差異化,否則就只是通路,只能賣別人的東西,在水牛,不論是農產品或出版品都一樣,這是我們的堅持。」他說,不是不賣別人的東西,但必須要掌握幾項核心生產在手中,現在水牛包括農作稻米、自己嘗試養蜂、種茶樹萃取精油,以及每年出版的作品都不假手他人。學政治的羅文嘉如何面對全新領域的挑戰?他說,「就努力學習,當然也請益專家,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加入。」
 

水牛結合生活元素 從土地去找新出路

「我愛你學田」生產的有機芋香米。

  羅文嘉觀察,獨立書店想要存活,靠販售書籍是困難的事,秉持熱情不計較盈虧的人當然有,但水牛並非這樣的事業體,水牛是社會企業,不依靠政府支持,必須在市場上生存下去,所以要透過企業經營去維持想實踐的理念。他舉例,「就連像閱讀跟購買力強大的日本,蔦屋書店還是要試圖找新方向,結合生活電器,用蔦屋電器的形式去傳遞生活價值,而誠品書店也早轉型串連生活元素。水牛當然不能只從書店找契機,還是要回到土地,以土地為起點去找出路。」


  而擔負事業體營收主要來源的臺北水牛,變成一間結合「書與蔬」的書店和蔬菜店。羅文嘉說,臺北水牛的選書依據需求,選出的包括農業、飲食,當然也有一些社會思想與文學的書,然後接連引進咖啡、按摩、也賣起學田的有機稻米,同時協助小農賣地瓜,許多鄉下蔬菜連帶一起販售,結果引發熱潮,於是擴充店面,讓書店隔壁變市集,賣起各項精選過的食材。
 

與法國藍帶主廚合作 結合小農食材開餐廳

「我愛你便當趴」推環保,由購買者自備便當盒。

  為了怕浪費賣不掉的食材,羅文嘉增加了實驗廚房的選項,跟法國藍帶主廚蘇彥彰合作經營餐廳。本來拍攝紀錄片的蘇彥彰,赴法國學廚藝後,曾任職五星級餐廳,羅文嘉笑說,他很有料理天分,「可以把我種的有機米,做出像歐洲燉飯的絕妙滋味,讓很多本地食材,搖身一變成跨國料理。」蘇彥彰料理的食材,都來自羅文嘉太太劉昭儀跑遍全臺與小農採買的產品,水牛還研發了take chef home(主廚帶回家)系列產品,消費者可以把在餐廳吃到的油封鴨腿、普羅旺斯燉菜等半熟品帶回家直接加熱即可食用。
 

  此外,水牛的「我愛你便當趴」也是意外插曲。羅文嘉笑說,因為要試吃來自各地的食材,同時也不希望浪費,劉昭儀利用食材幫小孩準備便當,想著如何變化菜色,於是上網找靈感,這樣認識了許多便當同好,大家相互發文拍照展示便當內容,時間久了有人提出「我看便當好好吃唷!」的想法,於是劉昭儀就說,「好啊,那我做便當給大家吃,但最多只能30 個,之後把便當販售的費用捐給公益團體。」
 

我愛你便當趴 巧妙結合精神跟物質食糧

  便當趴就這樣展開了。羅文嘉說,菜色由邀請而來的客座主廚決定,食材由水牛免費供應,大家帶著自己的便當盒來,「但感覺這樣捐的費用有點少,所以請搭配的主廚推薦書籍,一個便當加一本書,聯繫出版社共襄盛舉,我捐食材你捐書。這趴踢很巧妙達成了,讓精神食糧結合物質食糧同臺的絕佳效果。」


  辦過近40 場的便當趴,「因為朋友能找的都找了,所以現在比較機動,有合適機會才做。」羅文嘉笑說,便當趴想傳遞的其實是「動手做」的理念,只要從土地上長出來的食材,用正確的方式種植,再用正確方式料理,自然就能吃到新鮮;他說,食物遠比我們想像豐富,不只是餵飽肚子而已,藉由在餐桌上的交流,可以導引思考食物如何上餐桌,進而溯源去了解土地,這個豐富的食物鏈結,就是食農教育的核心價值;因此,臺北水牛另個重要任務就是教育,透過不同的食農、哲學、文史、料理課程等,帶領參與者認識土地的重要。
 

經營型態轉變 水牛自然學校正式開幕

「學田辦桌」享受親近土地的滋味。(羅文嘉提供)

  2019 年,是水牛經營型態轉型的重要期。羅文嘉說,他已將耕作有機稻田旁的三合院整修好申請民宿,未來新屋水牛將移到田間的三合院內,街上的空間將會變成無人閱覽室;臺北水牛的選書將更集中在農業與土地上,也可能會轉型為以二手書為主的書店;而他規劃已久,在復興鄉山林間的水牛自然學校預計將在下半年開幕,除了山上作物外,寒暑假將開設課程,露營區也已經準備就緒,「就是臺北水牛課程的擴大版,讓參與者真正回到山、踏到田,親近這塊土地。」


  羅文嘉也將進行六級產業化的第二階段生產加工,把新屋稻作轉化成米面膜、米洗面乳,而從茶樹萃取的精油,也會做成手工皂等生活物品,他笑說,「現在水牛書店是復興鄉農會的大戶,從來沒有人借這麼多錢。」羅文嘉說,從土地到作物、從作物到食物,他被這條線牽引著一路走到現在,羅文嘉的理想藍圖越來越清楚,「因為你想要做到更好,想要解決問題,想要有所突破,你就會有更多更想要落實的理想,我現在,就處於這個狀況。」
 

發展永續機制 讓水牛事業體堅定前行

  當初離開政治圈,想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問羅文嘉有沒有曾經想放棄耕作?他說,「在田裡拔草很累時當然就會啊,但我清楚知道,我的孩子可能不會接手耕作,所以我思考如何建立永續制度,不能單靠熱情,而是要有機制,可以維持下去,這是我一直在想的事。」


  提起農作物眼睛發亮,介紹稻田時侃侃而談,論及未來計畫充滿活力,很難想像這是當年在政治路上閃耀的金童;此刻,羅文嘉正走在一條跟以前完全不同的路上,帶領水牛事業體往新方向前行。他坦言,挫折感隨時都有,但堅信,「當所有人離你而去時,一定要堅持信念,尤其走在這條獨立書店或有機農業道路上,當最後只剩下一個人時,也還要相信自己可以,持續地做下去。」

未來將透過民宿的經營, 讓更多人可以體驗、享受鄉村生活。 羅文嘉提起農作物眼睛發亮,對於未來他相信自己可以堅持信念做下去。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