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營造閱讀環境 實現書香願景

文:薛茂松

  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切的競爭和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知識的基礎從閱讀開始,因為閱讀可以激發想像力,培養創造力,擴展聯想力,增進理解力和增強記憶力。所以民眾閱讀能力強弱,會影響競爭的能力。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造力,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世紀,是不能只靠勞力發展經濟的。

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我認為個人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專業技能、擴展知識領域、豐富休閒生活。閱讀能力愈強的人,愈有能力蒐集、理解、判斷資訊,以達成個人目標,進而增進知識、開發潛能。

  二十一世紀由於資訊科技應用廣泛,知識需求日趨重要,原有學習的知識,已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因此我們只有經由實用閱讀,加強獲取本身工作的專業技能,才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

  而在目前多元化社會,學校教育只能提供我們基本的知識,單一的學科背景,是無法應付動態的社會需求,因此必須不斷閱讀相關的書籍,以擴展個人知識領域,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國際接軌。例如什麼是知識管理、知識經濟、WTO等等,這些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必須加以了解才能增廣見聞。

  雖然近年來經濟不景氣,但是整體而言,由於經濟收入比以往提高,休閒時間更多,使得民眾愈來愈需求一種能豐富心靈的休閒生活,如品酒、泡茶、喝咖啡,運動、登山、游泳,繪畫、音樂、歌唱、舞蹈、觀賞各種藝術表演等等,若能透過閱讀,獲得休閒生活的知識,將更容易增進休閒生活樂趣。

  但是從各種出版閱讀的調查研究指出,台灣閱讀風氣落後歐美甚多,尤其是兒童閱讀能力低落,這種閱讀的危機令人憂心。根據《天下雜誌》的「全民閱讀大調查」顯示,民眾愈來愈不愛看書,每天讀書的時間,平均不到一小時;在家看電視,比選擇閱讀的人口多了近一倍。因此,我們應積極推動閱讀活動,強化民眾閱讀動機,培養全民閱讀習慣,並提供優質的閱讀環境,利用各種方式指導閱讀方法,以提昇民眾閱讀意願。

各國積極推動閱讀運動

  世界各國為什麼要重視閱讀,並將促進民眾閱讀習慣,作為一種政策的主軸,紛紛擬定各項計畫,投注大量經費來推動閱讀運動,為的是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保持其政治、經濟的優勢,在面對全球化的衝擊,也能維持其國力與競爭力的領先。

  根據《天下雜誌》2002年11月「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的專輯報導,英國1998年訂定「全國閱讀年」,全國圖書館舉辦「閱讀派對」,2001年發起「睡前故事週」,鼓勵睡前聽父母講故事,讓閱讀向下扎根。到了2002年3月,更是展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世界讀書日活動,連續數週讀者可在書店、圖書館、文化中心,邂逅心儀的作家;在電視廣播中,聽到詩人的朗誦;全英國1300萬學童更是拿到1英鎊的代幣,可以到書店換取喜愛的推薦圖書。

  美國1997年通過「卓越閱讀法案」,這是一個高達美金26億元,折合台幣910億元的4年閱讀計畫,目的在幫助美國小孩在8歲以前都能有獨立的閱讀能力。這個計畫聘請3萬名閱讀專家,帶動100萬名義工幫助兒童閱讀,其中國會核撥20萬個助讀金名額給各大學,以結合大學生閱讀的力量。2001年布希總統積極爭取國會支持「閱讀優先政策」,以提高兒童閱讀能力,並以7500萬美金,台幣26億2500萬元,補助3至5歲的小孩,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加拿大1997年發起「培養閱讀人」計畫,主要活動有二項,是宣傳閱讀的重要性,並募款贊助相關活動,要讓閱讀成為全民運動。

  澳洲聯邦與各州政府聯合於1998年起,推動「國家讀寫與數學計畫」,編列約台幣740億預算,逐年撥給州政府與各級學校,以協助學校購買閱讀書刊,提升讀寫能力。

  日本國會決議,明訂2000年為「兒童閱讀年」,為了讓下一代從嬰幼兒期養成閱讀習慣,從英國移植「圖書起跑線」運動,鼓勵新生代父母說故事給襁褓中的孩子聽。2001年底頒布「兒童閱讀推進法」,投入5年650億日圓,約台幣196億元的圖書採購預算,促進各級學校、社區和地方政府,改善下一代讀書環境。

營造優質閱讀環境

  台灣由於閱讀環境落後,所以文建會從1996年起積極推動「書香滿寶島」文化植根工作計畫,將輔導讀書會列為主要工作;並於2000年訂為「千禧兒童閱讀年」,規劃辦理系列推廣活動。2002年的「閱讀植根推廣工作」亦編列了台幣2200多萬元,辦理兒童文化館網站及台灣閱讀週系列活動。

  國家圖書館認為民眾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一個國家的厚實文化基礎有很大的貢獻,因此該館在70週年館慶,辦理「圖書館與閱讀運動研討會」。國立台中圖書館也從1997年起推出每週一書、書評、空中圖書館等系列活動。

  各地方政府有鑑於閱讀的重要性,亦積極規劃促進閱讀習慣的運動。如台北市政府即將在公園、捷運與機關三處不同類型地點,優先試辦書報亭,讓行人能夠翻閱近期書報,享受閱讀的樂趣,以提昇城市閱讀風氣。台中縣政府也舉辦「閱讀植根,送書到客運」書香滿街跑活動,縣長黃仲生呼籲社會大眾,要時時閱讀,讓書香與生活同行。桃園縣也仿照美國推動城市閱讀的經驗,推動「一書一桃園」,以建立書香社會。

  沙鹿鎮鎮長蘇麗華與深坡圖書館策劃「圖書起跑線」也已開跑,將隨機抽出該鎮50位初生嬰兒,贈送一份禮物包,其中有圖書館借書證、導讀手冊、繪本2冊,歡迎初生嬰兒展開一生的閱讀之旅。深坡圖書館也將輔導這50位嬰兒的父母親,組成「圖書起跑線讀書會」,由該館培訓的志工帶領,持續追蹤親子閱讀的成效,彼此分享經驗。

  今年「公共圖書館強化計畫」中,文建會核撥新台幣12億多元,提供301所縣市鄉鎮圖書館改善閱讀環境,教育部「充實公共圖書館館藏計畫」,每鄉鎮圖書館亦分配到45萬元,文化局圖書館為70萬元,以購置新出版圖書。

圖書館閱讀活動推手

  在各國風起雲湧的推動閱讀運動中,閱讀活動大都由政府主導,結合圖書館、學校、社區、企業、媒體各種力量才蔚成風氣。其中當地圖書館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以館員的專業能力,運用圖書館空間與資源,積極策劃辦理各種閱讀活動,讓民眾願意來參與。

  根據陳昭珍教授「公共圖書館與閱讀活動」指出,對於台灣大部分的鄉鎮圖書館推動閱讀活動的能力,她抱持比較不樂觀的看法。不過,如果能運用當地社會資源,結合學校或當地的讀書會,或者尋求各地區閱讀協會的協助,應該是可行的辦法。而圖書館深耕閱讀活動,在欠缺經費與人員的鄉鎮,比較容易執行而且有成效的,大約有以下幾種:

  新到圖書展示:據調查民眾到書店買書幾乎佔6成,到圖書館借書只有1成多,顯然圖書館的藏書無法滿足民眾需求。假如能夠透過中信局共同供應,新出版的書籍很快購買上架,而且圖書館開闢「新到圖書展示」場所,讓民眾自由翻閱,甚至於允許新書借回家閱讀2天,相信到圖書館的人會愈來愈多。

  建置閱讀網站:提供閱讀相關資訊,介紹新出版圖書,作家與作品。如信誼基金會的「快樂讀好書」,格林文化公司的「兒童文化館」,提供每月選書、繪本圖書館、圖書館等單元;國語日報的網站,包括資訊導航、網路書店、兒童圖書館、虛擬讀書會、讀報樂園等單元。鄉鎮圖書館也可以依照地方特色,設置自己的網站。

  推動親子共讀:忙碌的父母,只要每天陪孩子讀20分鐘的書,藉著閱讀或說故事,平均1星期可讀2本書,1年就可讀100多本,不但可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也可以帶給小孩快樂和希望。若工作實在太忙,不妨利用周休二日,帶孩子一同到圖書館看書或借書,在豐富的館藏和良好的閱讀環境中,可以靜下來快樂的閱讀,以培養閱讀興趣。

  頒發閱讀護照:看完1本書蓋1個章,結合當地企業或商店,每月閱讀最多的100人,提供餐飲或購物折價券,以鼓勵民眾閱讀。美國伊利諾州的某些圖書館,為了鼓勵小孩閱讀,暑假只要讀滿5本書,憑閱讀護照的簽章,除了贈送鉛筆文具外,並贈送免費披薩餐,以及到銀行換取美金一元的兌換券,讓小孩購買喜愛的物品。

  組織讀書會:結合社區或當地團體,組成讀書會,依據成員的特色與需求,有計畫推動讀書會活動,並聯合幾個讀書會組織閱讀協會,以尋求政府的協助,辦理閱讀活動。

  規劃導讀列車專題講座:如舉辦閱讀作家、閱讀城鄉、閱讀健康等講座。例如閱讀作家,不是以作家單一作品為限,而是與作家本人有關的報導,都在閱讀之列。如閱讀徐志摩,除了徐志摩自剖、再剖,談自己的詩,更要擴及陸小曼的哭摩,胡適的追悼徐志摩等,先由老師帶領導讀,再由學員發表綜合心得,最後再互相討論,這種結果會相當深入。

  結合學校資源:請學校熱心的老師鼓勵學生閱讀,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悠游於「悅」讀世界,藉著浩瀚書海的多元體裁,能夠各取所需,以培養出自信心,讓學生走過青澀的歲月,不至於產生憂鬱情結。

  圖書館挑選一些社區,聘請老師鼓勵家長與小孩閱讀。也可以請學校每週安排固定時段是「故事時間」和「閱讀時間」,邀請父母帶孩童到圖書館一起參加活動,跟著圖書館員閱讀、討論、做遊戲。

  辦理跳蚤書市:根據調查到書店買書或透過網路購書有66%,與朋友換書也有4.2%,而現代社會居家生活,書籍經常氾濫成災,如果圖書館定期辦理跳蚤書市,提供讀者交換書籍,是相當環保的作法,台中市文化局研擬一套辦法,經常在辦理,可資借鏡。

  加強媒體互動、辦理「空中書城」:每天播出10分鐘晨間閱讀,或是午間休息閱讀,或是睡前閱讀,朗讀優美的詩篇,或者雋永的散文,或者小說的片段,讓民眾浸淫在書香中,進而養成閱讀習慣。

  從各國積極推動閱讀運動的計畫,以及台灣在營造閱讀環境的措施,足見圖書館是閱讀活動的推手,希望能經由閱讀活動的推動,全民養成閱讀習慣,並經由終身學習,實現書香社會的願景。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