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不足、經費不夠,是許多公共圖書館共同的難題。位處台南縣的新市鄉立圖書館也不例外,不過在館長黃嫊媖與地方民眾的通力合作下,反而把這些營運困境轉化為擴大功能的機會。
成立新港故事劇團
與黃嫊媖一見面,她便客氣地表示不知道該怎麼介紹圖書館:「而最大的特點應該是我們館內人員都身兼多職。」不過,千萬別誤會,因為這一人身兼多職非但是不給薪的,而且還是館內人員們為活化公共圖書館營運所做的付出哩!
為確定新市國小斜對面的就是新市鄉立圖書館,便抬頭一望,見偌大「新市鄉圖書館」六個大字映入眼簾後,才全然地放心。而緊鄰一旁的「新港社故事劇團」標誌,卻激起心中一陣又一陣的擔心。因為,公共圖書館的人員編制與經費如果能讓公共圖書館多元服務讀者,且維持穩定的營運應該就很足以讓人肯定了,更別說還要經營一個地方的故事劇團了。
然而經過黃嫊媖的說明發現,兩年前成立的新港社故事劇團是緣起於,「既然圖書館內的媽媽說故事無法讓孩子們乖乖地坐著聽故事,那就用演的試試看吧!」於是,在故事劇團的草創階段,不僅館員需親自下海擔綱演出,在小朋友與媽媽們的加入後,更增強了表演的卡司,而經費的限制不但沒有讓劇團陷入困境,反而造就了身懷絕技的團員。劇團的每一件戲服、每一樣道具都是出自於志工媽媽們的巧手,就這樣在有心一同的興致下,新港社故事劇團竟也玩出了一點成績。



目前,「新港故事劇團」不只在館內表演,還曾受邀到新市鄉的婦女會擔綱演出。說到此,黃嫊媖眼神流露出驕傲也參雜著些許的不捨:「故事劇團的成員全由圖書館志工組成,演出前夕,他們還必須利用晚上空閒的時間排演、排演、再排演。」不僅道具全由團員自己來,甚至連劇本有時也是團員自己寫的哩!
回到兩年前,新港故事劇團上台演出的第一場掌中戲及話劇《是蝸牛開始的》就是經由團員們以繪本為基礎再邊演、邊改劇本的集思廣益下,孕育出來的作品。此後,無論是從繪本改編劇本或是自創劇本,每年只要每逢四~六月與十~十二月,每個月一場,每年共六場的演出時間一到,新市鄉立圖書館詢問表演訊息的讀者就會大增。
還常有媽媽向黃嫊媖抱怨︰「幾次因工作的關係,而錯過帶孩子去欣賞表演的時間,被孩子吵到頭痛到不行。」為此,館方還調整了新港故事劇團的表演時間,希望讓每一位父母親都有機會帶著孩子一起參與故事劇團的表演。
至今為止,「新港故事劇團」已成為新市鄉立圖書館的金字招牌,未來將以結合圖書館的說唱藝術活動、故事媽媽與故事劇團,讓三合一的圖書館資源能因此而完美呈現。也就是,在故事劇團的演出中,還會穿插著帶動唱、機智問答……等,以豐富故事劇團演出的搭配活動。此刻,黃嫊媖認為,新港故事劇團已不僅是吸引讀者的活廣告,同時也是新市鄉立圖書館與社區、學校溝通的最佳橋樑。
致力與學校互動
因地利之便,新市鄉立圖書館的活動幾乎與學校教育完全融合。除了新港故事劇團的演出,總能吸引小朋友們在課後參與;另外由館方所辦理的「喜閱讀書會」活動,也讓師生們能一同在學校的早自習時間,到圖書館一遊。
特別的是,負責帶領讀書會的就是新市鄉圖書館的館員。因為上午到圖書館的讀者少,所以館方就特地選擇上午時間,辦理有助於館方與學校能資源共享的「喜閱讀書會」。而專業又認真的館員,對於能在一大早與小朋友們共讀,也都覺得心靈很充實。
翻著躺在書架上一本本館方整理成冊的「喜閱讀書會」閱讀學習單,不免驚訝於閱讀學習單的豐富內容,所能引發的閱讀興趣竟是如此之大。小學生筆下繽紛的色彩與大又生疏的字跡,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搭起了他們與書本間的情感,而館員在學習單上蓋的「一級棒」字樣,也正是圖書館與學校間交流的痕跡。
除了辦理讀書會以增進小朋友對圖書館的認識並進而運用,黃嫊自豪地說:「我們的館員還能親自上陣開班授課,教導讀者如何利用圖書館的公用資料庫。」為縮減城鄉的數位落差,她曾參與國立台中圖書館舉辦的如何使用公用資料庫的課程,回來後,不只將學到的與館員們分享,並且他們還互相交流、研究,思考如何再將這些資源與讀者共享?
因有感於學生使用公用資料庫的需求較高,於是,館方便以先教會新市國小高年級的小朋友如何運用公用資料庫為優先,之後也陸續開課以滿足讀者需求。假使讀者錯過了館方公用資料庫使用的教學時間不要緊,或是學了還是不會圖書館的利用功能也沒關係,只要向平時都勤於「練功」的館員詢問,他們一定都能提供最大的幫助。驚喜的是,身兼多職的館員竟也因能披掛上陣而為圖書館省下不少的講師費。
奮力前進社區
然而,以家政與親子類書籍為主要館藏的新市鄉立圖書館,雖然在推廣閱讀活動上有很多創新的做法與積極的作為,但是,黃嫊媖還是謙虛地表示:「在推廣親子共讀的部分,做得並不好。」她眉一皺、面露難色地直問:「怎麼參與閱讀活動的大人,大部分都意興闌珊?」儘管館方的活動不僅大受地方團體的肯定,還曾應邀到其他單位演出,不過,對於如何吸引更多成年人共同參與圖書館的活動,卻是她一直念茲在茲的。
「不來,就走進社區吧!」這樣的想法,讓黃嫊媖計畫在今年積極地往社區走進去。當她活絡圖書館的策略是先從小孩子著手奏效後,下一步就是以服務社區的老人與平常少走進圖書館的人為考量。因此,圖書館前進社區廣泛辦理健康講座與演講,也將是她落實圖書館轉型為地方生活學習中心的積極作為。
雖然提供讀者終身學習的資源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責之一,但黃嫊媖還是憂心地指出:「要改變一般人對過去圖書館的觀念是很難的。」所以,她無法期待只透過館方的活動吸引從未走進館內的民眾,唯有館方自己走出館、走進社區,圖書館的營運才會愈來愈有活力。而這樣的信心,全來自於安頓好的館舍內部。



館舍內隨處可見創意巧思
到館時,雖未逢小學生的下課時間,但就是覺得整個環境「很熱鬧」。除了入口處的親切館員,還有由新市鄉的地方特產-白蓮霧妝點而成的地方文獻區,再仔細一看,每個角落或布告欄都站著許多由志工細心製作的小紙雕人。看著小紙雕人的密集分布,似乎也肩負著導覽解說的重責大任呢!
在「媽媽說故事」的活動訊息欄、書架上……,都各貼著幾位活潑俏麗的紙雕人,讓讀者的視覺與感受都得到相當程度的滿足。而館方資料整理的一流功夫,不只將過去圖書館的活動歸類成冊,還將之列在地方文獻區的一旁,讓所有到館的讀者只要翻一翻,就馬上能對圖書館的過去與現在有八、九成的了解。雖然來不及參與圖書館的過去,但是,圖書館的現在與未來卻相當歡迎更多地方的民眾一起參與和耕耘。
認識新市圖書館就是參與的第一步。館舍空間共有三層,一樓是書庫區、書報雜誌區;二樓為個人視聽區、閱覽區與辦公室;還有地下一樓的兒童區。在書庫區內還包含了地方文獻區,是了解圖書館與地方的最佳樓層,而地下一樓的兒童區,則是小朋友們的歡樂園地。兒童區除了書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可愛布偶,這些布偶都是小朋友捐贈用來布置圖書館,或是圖書館舉辦義賣活動的戰利品。黃嫊媖常看見小朋友很喜歡某一個玩偶,不過,多會抱一抱又放回去,她說:「這樣能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分享,而不會只想把東西占為己有。」因此,館舍的布置除了美學的概念外,其中隱含的教育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
資源分享 就要先扮演多重角色
新市鄉圖書館無論在空間布置或是研習活動的規劃,都不難令人感受到「有心、有熱情,能創造的空間竟是如此之大。」儘管館內的編制人員很少、工作很多,但正如下班時間還會四處當志工的館員陳小姐所言:「圖書館最需要的是多方資源的共同投入,因此,想要與地方團體資源分享,就要扮演多重的角色。」相對來看,也唯有真心的投入與付出,才足以讓多重角色的扮演長久推展下去。
圖書館名稱:台南縣新市鄉立圖書館
電話:06-5997340、06-5999956
地址:744台南縣新市鄉民族路192號
網址:www.tnc.gov.tw/library/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