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全球百老匯─主流社會偏見 犧牲羅姆人受教權

文:潘彥君

  在歐洲,羅姆人(Roma)和吉普賽人長期以來,遭受歧視與差別待遇,在許多國家,羅姆小孩經常與智能障礙的小孩一起接受特殊教育,捷克便是其中一例。不少羅姆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下文件,承認自己的小孩有智能方面的障礙,並同意將小孩送到特殊學校上課。1997年,一群羅姆小孩在律師的協助下,向歐洲人權法庭控告捷克政府對羅姆小孩的不平等待遇,經過10年的官司,歐洲人權法庭在2007年宣判,認為捷克政府嚴重違反羅姆人受教育的人權,宣布羅姆小孩勝訴。

從羅姆小孩受教的情形,可以看出羅姆人與主流社會的鴻溝。(法新社)  英國BBC記者Ray Furlong,特地在今年8月走訪捷克,實地了解在官司打贏後,在捷克羅姆人的受教權是否有獲得改善。Furlong採訪了一名當初參與打官司的母親Betra,Betra有4名小孩,目前年齡分別介於13到18歲之間,Betra認為官司雖然打贏了,但小孩能接受完善教育的時間也早已流逝,那段應該學習閱讀、寫字與算術的時間早已錯過。Betra的長女Nikola今年18歲,小時候被送到特殊學校與智能障礙的小孩一起唸書,雖然歐洲法庭最後宣判Nikola並未有任何精神上的障礙,而獲得4,000歐元(約台幣18萬左右)的賠償,Betra強調Nikola早已喪失學習的黃金時期,現在Nikola只能做一些勞力的工作,連到超市買東西也沒辦法。

  儘管如此,對許多長期爭取羅姆人權利的團體而言,歐洲法庭的這項判決仍有很大的鼓舞力量,認為能對許多歐洲政府施壓。其實,繼捷克之後,希臘與克羅埃西亞都有羅姆人採取類似的法律訴訟,向政府討回公道。而其他歐洲國家也陸續開始停止隔離羅姆人的教育政策。當然,改變是很緩慢的。

  捷克政府在2006年時,廢除所謂的特殊學校,這當然與當時正進行的官司有很大的關聯。但是,不少批評家指出,所謂的廢除,其實只是換了門上的牌子。BBC記者實地走訪一所據說已廢除的特殊學校,發現那裡一年級的學生只會數到5,一般正常的小孩應該都能數到20。另外,該學校8年級的學生,年紀約14歲左右,仍舊處在學習字母的階段,而這應該是四年級時就學會的。對於這些學生的程度,不少捷克人,包括學校老師在內,會馬上將矛頭指向羅姆家長,認為是家長疏於教導。然而,也有羅姆人表示,不想將小孩送到學校,因為不希望小孩變成白人一樣。

  種族關係的不融合,讓原本已弱勢的羅姆人更加弱勢,從羅姆小孩受教育的情形,可以看出羅姆人與主流社會的鴻溝,這不是一個打贏的官司可以填補的。真正化解彼此的偏見,促進了解應是首要之務。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