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化的科技越來越發達,逐漸改變我們學習的方式,民眾除了可以到實體的博物館、政府機關了解台灣文史以外,現在只需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可以輕鬆瀏覽珍貴的國家寶藏,享受數位化所帶來的便利。此外,各大公立圖書館、大學院校或學術機構也針對其讀者需求,購置各項資料庫,這些都有豐富的台灣文史資源,提供有興趣的民眾檢索。



數位典藏計畫 跨領域整合
數位典藏計畫在9年前就開始如火如荼進行,就是希望能有利於重要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新文化的創造,同時豐富教育素材,協助推動終身學習與遠距教學。DigitalArchives.tw就是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數位核心平台團隊所建立的成果展示平台,整體對外呈現數位典藏與學習成果。此網站上不但以專題特展方式呈現,從歷史文物、自然科學來探索台灣典藏內容,更收錄全國典藏機構的百萬藏品,透過單一聯合目錄網站窗口,即可檢索全國近百組跨十餘個學術領域之數位典藏,以最自由的方式瀏覽與搜尋你想要的!包括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平埔文化資訊網、台灣古蹟巡禮、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台灣本土音樂家之影音典藏等豐富內容。
另外,還可以透過嶄新的網路技術,從不同角度體驗典藏內容,包含個人專屬影音典藏、查詢古文缺字,或是藉著地理資訊系統與時間廊重新感受數位典藏的魅力。
央圖台灣分館 台灣學研究重鎮
已經成立90幾年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前身是台灣總督府圖書館,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圖書館。由於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圖書館以「凡是有關台灣的資料一律收藏」為原則,不僅日治時期出版的圖書,舉凡荷蘭、西班牙、明鄭及清領時期的資料亦在收藏之列。包括官方出版品、鄉土資料、地方誌書、手稿等。因此,央圖台灣分館可以說是典藏台灣資料最豐富的圖書館,堪稱國內圖書館界台灣研究資料的重鎮。
央圖台灣分館現正積極進行「館藏日文台灣資料數位典藏計畫」,主要將館藏的孤本、日文舊籍圖書資料及報紙,逐步完成數位化典藏工作並建置線上資料庫,提供資料檢索介面與全文影像連結,以加速文獻資料的傳播及利用。目前央圖台灣分館已建置了「台灣學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與「日治時期台灣文獻全文影像系統」。其中後者包含「圖書」、「期刊」、「輿圖」三大類,此系統已開放館內使用,可透過館內網路線上查詢及閱覽,學術單位亦可向央圖台灣分館申請開放權限,於館外閱覽。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包含各類期刊,例如《台灣教育會雜誌》、《台灣建築會誌》、《台灣警察協會雜誌》等,其中《台灣建築會誌》刊載日治時期建築界人士的重要文章,以及建築業動態,為研究近代台灣建築史的不可或缺的資料。讀者可鍵入關鍵字詞,設定相關條件搜尋所需資料,並可透過系統附加功能進行結果分析。
央圖台灣分館除了台灣文史的圖書、期刊資料以外,另典藏有日治時期各種圖表,例如「台灣地形圖」、「番地地形圖」、「台北大稻埕艋舺平面圖」、「楓港台東道平面圖」等,以上的圖表資料也已經數位化,並在期刊影像系統內建置「地圖資料庫」,方便瀏覽與利用。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則收錄許多重要圖書,例如《台灣史料稿本》,為台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編製完成的打字油印稿本,並收錄《改隸前支那史料》、《台灣史料雜纂》、《巴達維亞城日記》等史料。
央圖台灣分館表示,雖然圖書館已將大部分珍貴日文舊籍圖書及報紙進行微捲拍攝並提供讀者利用。惟於數十年前先進的微縮技術基於保存資料有其便利與效益,但在目前資訊化社會時代,讀者服務與利用上較為不便,必需要到館且利用特定的微縮閱讀機才能檢閱資料相當不便。同時,資料並未建立索引,對於取得日治時期台灣之資料,常常需要地毯式蒐尋,頗耗費研究人員時間與心力。如能將已製成微捲的資料數位化,並建立索引資料庫,對於台灣文史資料的應用與推廣,將更具效益。
台大圖書館 舊籍資料龐大
特殊的歷史淵源背景,台灣大學圖書館自日治時期就收藏了具有歷史典藏價值的中、日文繕本與線裝書、西文繕本珍籍,另外,因為台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台北帝國大學」,其設立宗旨是以台灣為中心,主要研究對象包括華南、台灣及南洋地區,故於設校初期便建立極具地域特色之講座與研究所,從事有關歷史、自然、產業、資源等各方面之調查和研究,對於相關資料的收藏或研究成果,堪稱台灣及東南亞研究之重鎮。其中台灣資料舊籍數量龐大,與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和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鼎足而立,為台灣史資料重要的收藏機構。
台大圖書館所收藏台灣文史資料包括《淡新檔案》、《岸裡大社文書》、《伊能文庫》、台灣總督府各局部及台北帝國大學之刊行物等,時空跨越18至20世紀。為便於讀者檢索特藏的台灣資料,特別設立特藏資料庫網站,內容包括檔案文書,同時提供各目錄便於讀者以全文影像或分類查詢方式檢索。
台大圖書館並自該批舊藏書籍內的照片中,挑選與台灣相關的照片,加以數位化,建置「台灣舊照片資料庫」,內容涵蓋各類主題,是最具系統性及規模的台灣舊時照片總匯,為台灣發展蛻變的軌跡,留下記錄性的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