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走訪新北中和 親近東南亞文化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空間色彩鮮明。

新北市中和地區居住著許多來自東南亞的朋友,為這裡帶來了豐富的多元文化,到此旅行,彷彿置身於南洋國家。


  新北市為全國多元族群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東南亞新住民、移工、外籍學生將他們家鄉的信仰、飲食、語言與生活方式帶入了這片土地,孕育出豐厚、多元的文化樣貌,待你我逐一踏訪與認識。
 

新北市圖中和分館 友善穆斯林信徒

全臺公共圖書館首座穆斯林祈禱室。(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提供)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隨著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尼移工與學生來臺人數與日俱增,加上伊斯蘭教人口約有30 萬的穆斯林分布在臺灣各地。身為友善城市的新北市,運用了圖書館的普及性與方便性,於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設置了全臺公共圖書館第一個穆斯林祈禱室。
 

  每天5 次的祈禱對於虔誠的穆斯林教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儀式,新北市圖中和分館主任江燕鳳說,穆斯林祈禱室除了備有《古蘭經》、禮拜毯、帽子、頭巾、雙語標示,廁所內也設置淨下設備(洗滌器),朝拜前的小淨區更提供熱水洗淨的貼心服務,還有標示出禮拜方向的麥加指標,也是比照國際標準規格,用指南針校對麥加方向,打造出舒適便利的禱告空間,供穆斯林讀者祈禱使用。

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展示《古蘭經》。  「尋回新生命—伊斯蘭信仰歸信心路歷」活動講座。(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提供)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若非穆斯林者,可藉由「探索穆斯林文物」櫥窗,了解伊斯蘭文化。櫥窗中展示的《古蘭經》又稱為《可蘭經》,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經典;對穆斯林來說,遵命《古蘭經》的旨意,是對真主阿拉的崇拜以及信仰的表現,而女性穆斯林穿戴頭巾、遮住身體,代表了婦女的貞節與純潔,以防止她們受到騷擾的意思;男性穆斯林戴上圓帽,則可以防止頭髮散亂,禮拜時所穿戴的服飾也必須整潔、高雅與莊重。


  江燕鳳說,每個月第四個週六下午2 點到4點,圖書館也會定期舉辦伊斯蘭文化主題講座,讓民眾透過活動內容認識伊斯蘭文化,增進彼此文化的交流,同時讓每一位在臺灣的穆斯林朋友,都能夠感受到善意和尊重。


  為提供更多新住民、移工、外籍學生母語閱讀資源,館內規劃了「多元文化專區」,設有阿拉伯文、非洲文,以及泰國、越南、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語言圖書3,000餘冊,定期推出阿拉伯與東協10 國多元文化書展。另訂有《Thanh nien》、《Nova》、《Modern Weekly》、《Daily news》、《Berita Harian》5種語言的報紙,讓東南亞讀者可以獲取新聞訊息,不與社會脫鉤。
 

燦爛時光 東南亞主題書店

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多元文化主題書展。

  踏出圖書館,繼續前往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它是一間只借不賣的書店。這裡的書源主要來自創辦人張正發起的「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臺灣」運動,鼓勵每個人到東南亞時也能帶回當地的書籍,提供在臺灣的新住民、移工閱讀,同時開拓國人的多元視野。


  踏入書店,一邊牆面繪著泰緬、寮國視為神獸的大象,另一面則是印尼雨林意象,色彩鮮豔顯明,是屬於東南亞的色調。店裡放滿東南亞各國語言的書籍、文物、手工藝品,也有中、英文的東南亞主題書。讀者若想將書籍借閱帶走,須先支付原價費用作為押金,還書時便可領回。不同於一般借閱書籍不能在書裡畫上任何標記,這裡可以畫線、做記號,甚至是書寫上眉批、心得,讓之後借閱同一本書的讀者,可以透過閱讀進行交流,感受彼此的溫度。


穆斯林文化日漢娜人體彩繪體驗。(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提供)  書店二樓則有展出東南亞移工的畫作,也會舉辦東南亞講座、放映紀錄片;三樓的教室,則是一處東南亞語言的交流場所。


  拜訪當天,正好是「語言沙龍」的最後一場活動,每一場都會安排一位東南亞語言能力者駐店,每一個人都可以找能力者聊天、學習語言。張正盼此活動能持續舉辦下去,讓每一個人可以透過各國語言的對話,相互交流。
 

前往華新緬甸街 品嘗南洋美食

  美食也是親近不同文化的方式之一。走進華新街,猶如躍入另一個時空背景,各式緬甸吃食林立於街道上。
 

  可先來一碗緬甸魚湯麵,老闆說,它就像是臺灣的蚵仔麵線,是必吃的庶民美食,湯頭由吳郭魚和咖哩、洋蔥、香茅等香料熬製而成,魚肉因久燉於湯中化為無形;品嘗時,再配上炸碗豆餅,或來個水煮蛋,就是道地的緬甸早餐。怕熱者,可選上碗豆粉米線,新鮮碗豆打成泥製成凝固狀的軟嫩碗豆粉,配上Q 彈的米線,澆淋以草果、花椒油等調製而成的醬料,撒上花生、芝麻、蒜酥提味,涼拌成酸酸辣辣的滋味,在炙熱的夏天來上一碗,具有提振食慾之效。最後再來一杯以茶葉燒煮、混合奶水調製的濃郁緬甸奶茶,著實涼爽。但你會發現,坐在店裡喝奶茶的,幾乎清一色都是男性。這主要是因為緬甸女性必須打理家務,加上不宜拋頭露面的傳統思維,所發展出來的飲食文化。

魚湯麵是緬甸庶民美食。 緬甸特色美食碗豆粉米線。

 
小吃店家製作印度烤餅。

  若是想品嘗特別的點食,可挑選週六上午時間來華新街,不論是以糯米、芭蕉蒸成的甜食 ,或是把薑黃飯搗成麻糬狀,澆上新鮮番茄煮成的醬汁所製成的黃飯,都是平日較難遇見的美食。
 

  導覽員楊萬利說,這每一種食物的背後,都蘊藏了生活文化和故事在裡頭。今日華新街的出現,源自緬甸軍政成立後的排華政策,當時居住在緬甸的華僑選擇舉家遷移來臺,才造就了現今的緬甸生活圈。
 

華新街又稱緬甸街。

  緬甸華僑把在當地的生活復刻到這條街上。走在巷弄間,會發現不少民宅改造成的佛堂。楊萬利說,緬甸人堅信行善業,得善果,即便生活艱苦,也都願意把值錢的東西拿去行善。她指出,潑水節或許在外人看來,它只是一個慶祝新年的活動,但從內部觀察,可以看到許多店家會在這個時候提供免費食物布施,平日僧侶托缽,也能看到許多居民捐贈生活用品給僧侶。對緬甸人而言,贈送的物品要被實際使用到才能功德圓滿,如果捐了卻沒被使用,那意義就會不存在。楊萬利曾問信徒,為什麼會想送生活用品?信徒回答,「你站在他的立場想,他需要什麼,就知道了。」


  下次你來到華新街,如果想了解緬甸文化,不妨在臉上塗抹以黃香楝樹磨成的香木粉,再用緬甸語「Mingalar par(你好)」向店家打聲招呼,他們一定倍感親切,對你侃侃而談。
 

======================

若對於本篇介紹內容有興趣,歡迎各位讀者親自到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只要出示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打卡畫面,並且至書香遠傳粉絲專頁按讚,前10 名讀者即可至新北市立圖書館中和分館領取精美好禮1 份。

======================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