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走讀台灣─情歸古笨港 再造社區榮耀

文:鄭秀圓 照片提供:鄭秀圓

若是火車轉來時,帶來旅客和生機,
大家感受是什麼,臺灣故鄉人情味。
          ──〈頂菜園社區之歌〉詞曲/陳明惠

頂菜園理事長陳明惠娓娓道出社造過程。  這一天,嘉義縣新港鄉頂菜園社區發展理事長陳明惠,如數家珍細數社區再造的過程,他攤開歷經滄桑的雙手說,「這都是為了找回故鄉,重返過去的榮耀」。聽著陳明惠譜出詞曲的〈頂菜園社區之歌〉,從歌詞裡感受到家園革命的旗手,正引領熱血的能量,帶領居民扎實地實踐農村再造,這份感動讓更多的人來此造訪,真切地感受到樸實的鄉村氣息與濃濃的人情味。

  這裡的一景一物都是由陳明惠與整個社區共同打造出來,每個文物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蘊含了豐富的古笨港社區歷史軌跡與回憶,且讓我們隨著古笨港社區發展的腳步前進,漫步在50年代的臺灣農村生活,重返古笨港社區歷史風華。

昔日故鄉容顏面目全非

  嘉義縣新港鄉,位於嘉北公路跟高鐵橋下,很難想像在這片近乎廢墟的雜草底下,過去是做為運送甘蔗的重要鐵道。在早期40至50年代,臺灣砂糖出口值占外銷品第一,這些糖鐵原料線扮演重要的運輸角色,促進農村的繁榮,成為當時人們美好的回憶。然而,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糖業在整個經濟比重相對減少、車站的拆除、人口逐漸外移,使得社區逐漸沒落。

  陳明惠有感而發地說,整個社區都只剩下老人跟一些醉漢了,看到故鄉的景觀崩潰,人的生活逐漸瓦解。新一代年輕人為了要宣示家園產權,回鄉蓋樓房,但是卻人去樓空;第二代為了爭祖產以鐵皮屋劃清界線;老一輩的人看守家園期待子孫返鄉,卻沒有人願意回來發展,從這些赤裸裸的現象看到了人的價值觀以及人與土地的疏離關係。

相信有一天火車ㄟ轉來

  在如此蕭條又無奈的生活狀況下,陳明惠開始有社區再造的念頭,在社區架起一個「相信有一天火車ㄟ轉來」的牌子,希望勾勒起整個社區的願景,這個想法從民國93年開始推動,起初不被社區居民看好,直到近年來才有確實的成效。

  為了找回過去的鐵道風華,搶救被掩埋的廢鐵軌為首要任務。在過程中曾遭台糖反對,陳明惠不怕困難與大企業對抗,經過協商後台糖決定將地租給社區。居民對於這樣的社區改造感到十分雀躍,因為以前就在這條鐵道來來回回,有深刻的情感,紛紛主動協助幫忙,將多年被土壤雜草淹沒的鐵道挖出來,進行鐵道綠化,重現童年記憶笨港板頭厝車站風華。

農村開封府為老文物伸冤

  陳明惠看著過去老文物逐漸在現代化的腳步中消失,有鑑於此,頂菜園設立「農村開封府」,希望替過去曾經風華一時的老文物伸冤,蛻變成新生命,這台嘉義縣老公車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真冷喔(台語)?好像是日本人…さむい(按:好冷的日文)?Cold Cold?」
「嗯,好冷!」
「說國語的啦!」

  還記得今年寒冬最溫暖的一支廣告嗎?影片中周渝民坐在復古的公車上,被同車的媽媽們誤認為日本人,之後一起在車上吃著暖暖的關東煮,這個畫面讓人印象深刻,你可能不知道那台黃黃的身影、長長座椅的老公車,就是出自於頂菜園的古物再造。

  一走到頂菜園的門口外面,就可以見到廣告中復古的老公車,陳明惠驕傲的說,「那個國際巨星周渝民拍廣告,就是坐我的公車啦!我還在廣告裡當司機的角色喔!」這台老公車守護著許多人的共同回憶,經過重新翻修,賦予了新的生命,成為了廣告中重要的場景,也成為社區發展產業的一個新亮點。陳明惠表示,透過保存古文物得到一些迴響,這可以提升頂菜園產業與文化上的發展,讓在地社區發展永續走下去。

重返純樸農村時光

陳明忠運用交趾剪黏技術,打造板頭藝術村。  此外,除了設立「農村開封府」保存老東西之外,園區內營造出過往農村景觀,讓參觀的人體驗古早味生活。為了蒐集早期農村家庭設備、農作器具,陳明惠常到空建築物找尋老文物,這裡的一磚一瓦幾乎都是透過他的雙手收集而成,如今走進頂菜園,彷彿進入世外桃源,讓人置身在50年代的純樸農村時光。

  像是進入「椰園」充斥著40、50年代的老東西,電視機、黑色帶搖把古董電話、美援的麵粉袋,勾起很多人歷史的記憶、還有很多幾乎被遺忘的農村古文物,都可以在這裡看到。「荒村商店」裡有小時候柑仔店的回憶,香菸糖、戳戳樂、枝仔冰…等等,讓你重溫過往童年樂趣。另外,走在園區內還可以隨處看到電線桿上有趣的臺灣諺語,譬如說「臺灣鄉土在菜園,菜園風味在椰園,椰園獼猴叫圓圓,圓圓陪我繞花園。」這些逗趣好玩的諺語與文字之美,可以在園區隨處體驗感受。逛累了,可以到經過改造的「豬舍客棧」用餐,陳明惠表示,特別選擇「豬舍」改造,希望遊客看到後會對豬感到好奇,進而了解豬在早期農業社會所扮演的角色。

「三個空ㄟ一個肖ㄟ」共同推動

  社區再造並不是一蹴可幾,不是有想法或寫好企劃書就可實現,還必須要有很多不計酬勞全心投入的行動者共同推動,陳明惠打趣的說這個社區是由「三個空ㄟ一個肖ㄟ」發起,空ㄟ一號就是陳明惠本人,從蒐集古農村文物開始,一步一步打造出頂菜園復古鄉土氣息;空ㄟ二號就是板陶窯工藝園區理事長陳忠正。

  陳忠正,16歲時開始拜師學藝,習得真傳,目前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剪黏師傅與交趾陶創作者,經營板陶窯工藝園區之餘,也利用交趾剪黏技術,架構整個板頭社區成為藝術村。

  透過文建會藝術介入空間計畫的補助,陳忠正分別創作了「原鄉四季」以及「三醉芙蓉」大型交趾陶壁畫,作品非常的壯觀獨特又深具涵義。此外,還可以看到放羊孩子的故事、在嘉南大圳抓魚的孩童、牛車走鐵路……等等充滿趣味的裝置藝術,其中不少馬賽克的作品還是由居民拼貼而成的呢!因此,走訪古笨港社區除了可以在頂菜園享受鄉土復古氣息,還可以到板頭村感受交趾陶藝術之美。

  此外,空ㄟ三號,黃水水為舊河道文史工作者,在鐵道旁開設商店,販賣像是「吃涼10元」,以滿足社區居民過往的樸實美好的時光。令人好奇的「肖ㄟ」為新生遊覽車公司理事長陳建勳,他以陳明惠寫的「相信有一天火車ㄟ轉來」為靈感,仿造台糖當初鐵路的模樣改造成「山寨版路上小火車」,在大路上開起了火車,帶領遊客參訪古笨港社區的美。看到他們為自己的故鄉,盡心盡力全心投入,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勇氣,與難能可貴的行動力。

用影像記錄社區改造面貌

  古笨港社區再造的成功不只有社區內的推動,還歸功於網頁的架設與紀錄片的拍攝,透過影像鏡頭讓更多人可以看到社區再造的點點滴滴,陳明惠表示從網頁設計、拍片都是從無到有,一步一步的學習才有今日的成果,就像找回故鄉一樣,從過去景觀崩壞到現在的欣欣向榮。因此,可以期待的是,未來,這個社區還可以看到更多農村文化再造的景觀,並且可以看到更多的青年返鄉,加入家園再造的行列,讓更多人看到地方社區發展的力量。

陳建勳行駛「山寨板路上小火車」,帶領遊客參觀古笨港。椰園充斥著40、50年代的老東西。(頂菜園提供)嘉義老公車守護許多人的回憶。(頂菜園提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