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打造圖書館新景象

文:陳勝彥 照片提供:陳昭珍

日本-真鶴圖書館櫃檯所預備的老花眼鏡  在網際網路上搜尋資料,彈指間百萬筆資料顯現眼前。加上近年無線的發展,更是隨時隨地皆可上網,搜尋資料不受時空阻隔,人們莫不遲疑「圖書館還需要嗎?」

  傳統以藏書為主的圖書館確實受到威脅,但在知識經濟年代,在提升國力上,更需圖書館發揮傳遞知識的效能,她不再單純以靜態的藏量(content)為訴求,更需加強作知識通路(channel)之功能。圖書館無論公、私、大、小,需要主動的把自己推銷出去,藉著軟硬體及各種服務,提升人們對學習的慣性以及慾望。

  近年的圖書館無論觀念與作法上,皆有突破,可從以下六點來看:

走入社群

  公共圖書館不再固守一地,等待讀者來借書,而是主動走出去接觸人群,在人潮熙攘的購物中心、捷運站設立據點,結合書局,形成人群匯集的結點。

  以新加坡社區圖書館為例,19所社區圖中,有10所設於購物中心內,依照國家訂定的2000年圖書館發展計畫,第一所Jurong West社區圖書館設於Jurong Point購物中心內,並於1996年啟用。此計畫十分成功,其它社區圖乃陸續設立。第10所Seng Kang社區圖書館設於Compass Point購物中心,於2002年啟用,時已邁入2010年的發展計畫。雖然每處的面積不大,從1200㎡-2000㎡,但由於設在各地區的購物中心內,依各地之年齡層特性而塑造圖書館的特色,在瀏覽商店櫥窗之際,不經意的便進入了圖書館,這是新加坡為提升知識社會競爭力的各種方法之一。

  此外,新加坡圖書館員有一種作法,就是到醫院去邀請孕婦幫她將出生的小孩辦圖書證,讓孩子出生前就有很好的閱讀準備。利用各種服務培養出大家的閱讀習慣做得很深入,難怪以40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其國家圖書館之讀者人次從1997年之1千280萬人增加到2003年達3千100萬餘人了,八年間足足增長了2.4倍。

異業結盟

丹麥圖書館-音樂廳  接觸更多讀者的另一方式,就是與不同業種結合在一起,產生加乘效應。

  丹麥的皇家圖書館是其中成功的案例,地上7層、地下1層的建築物,從2樓起為圖書館使用,一樓和地下室則設置了600人的音樂廳、100人的餐廳、500㎡的國際攝影美術館、200㎡的卡通藝術博物館。據統計,自新館於1999年啟用後,使用人數為舊館的兩倍多。

  英國的一些小鎮圖書館也有類似做法。在North Wiltshire,建築師Aaron Evans所設計的Calne Library,由9間零售店、22戶平房和20戶公寓配置在一起。由於大為成功,居民稱之為千禧年圖書特區。

  新加坡的作法,則把圖書館設置於表演藝術中心內,如library @ esplanade,提供音樂、舞蹈、戲劇、電影之資訊與服務。期能引導讀者在學習、創作與創新的環境中發現藝術。

造型講話

  藉著獨特的建築造型,彰顯建築的權威性,傳達出「學習是文化之核心」的理念,從而吸引使用者的到來。

  在這方面,去年五月啟用的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堪稱此中傑作。該館之建築師為2000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Ram Koolhaas所領導之團隊。設計目標之一就是建築物要受到矚目,無論內外,都使用了前衛的設計手法,使觀者莫不在讚嘆之際也多加思索。

  在外觀上的不規則角度,看似怪異,實則依建築師對使用功能之瞭解而重新排列後的空間位置,再以斜面帷幕玻璃牆連接,一方面形成外觀之角度,反映了海景與街景,而在內部則營造出挑高的公共空間。從街道任何方向看,都有別於垂直的建築叢林,獨樹一幟。達到了矚目的訴求。

國立台中圖書館規劃案(模擬示意圖)  有人戲稱為兒童的大玩具,也有稱為太空船著陸,無論如何,越多的聯想,越顯出其多元價值性,正如建築評論家Charles Jencks所說的,傑出的建築作品該具備這種多面性。

  本事務所新近完成的國立台中圖書館規劃案,也試圖藉造型,傳達數位學習與數位知識的理念。

空間樂趣

  傳統圖書館給人的印象就是長排密集的書架群,甚少自然光線,讀者坐在剩餘的空間,現在這種感覺完全改變了。為了吸引讀者,圖書館需提供更能享受閱讀樂趣的空間,以超越在家、在咖啡店、在辦公室上網所能達到的。因此室內空間的設計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的著力。

  再次說到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其內部空間的塑造,透過不斷變化的線、面、形、顏色與材質的運用,交錯織出豐富而流暢的公共空間、閱讀空間,彼此之間,藉著自然光線的引導而連成一氣,整體感覺是開朗而透亮的。成人的閱讀空間在大斜面玻璃帷幕窗之下透視天空,有如戶外閱讀的享受。

  藉著鮮豔的紅、黃、藍色,塑造了不同功能的特色。而使用的材料只是一般的、平凡的,但經過創意的搭配,就感受到其不平凡之處。

  兒童閱覽室更是兒童之最愛,色彩亮麗、木地板、斜柱子,從矮到高錯開擺設的書架,考慮了不同年齡身高的感受。書架上還陳設了大家最愛的大玩偶。

  把舊建築翻新的逢甲圖書館,雖受限於原有結構的柱列和樓高,但仍打破了層層牆面的阻隔,創造出透亮而延展的閱讀空間。配合輕薄、弧形,打破量體感的家具,也提升了空間的特色。重新開館後,使用人次從原有每日2000餘人,增加到6000餘人,學生紛紛在網站留言訴說他們的感動。

體貼服務

日本-真鶴圖書館  深入考慮各年齡層讀者的習慣和需要,並提供解決方案,令使用者深感窩心,那就成功了。

  在日本神奈縣的真鶴圖書館,雖然規模很小,其中各樣服務就給人這種窩心的感覺。由於使用者大部分是銀髮長者,因此在櫃檯預備了老花眼鏡,就算他們忘記帶眼鏡也不致遺憾了。此外書籍都是特大字的印本,看起來就不會太吃力了!

  在書架一端放置小推車,讀者在翻書後又不想借出時,可把書本放在推車內,既不會擾亂排序,館員也減少排架的時間。書架採用減震設計,7級地震也不至於丟書滿地,相信讀者和館員都安心不少。

  西雅圖央圖的兒童閱覽室提供嬰兒車放置區,和供兒童與家人使用的洗手間。青少年區則增加漫畫、小說的藏量,使青少年不再感到是被圖書館漠視的一群。至於開電動車的讀者則更感方便了,因為停車場有兩處附設充電的插座。

  再說新加坡,雖全島設置了19所社區圖書館,但仍在集合住宅、國宅、商業大樓和郵局共五十處設置還書設施,可真方便不少。

西雅圖中央圖書館的閱讀環境猶如在自然光線下閱讀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兒童閱覽室西雅圖中央圖書館自動分類的書籍輸送帶

數位科技

  數位科技設備的應用,已使得圖書館的服務更快更好。在台灣,很多圖書館都已提供免費的無線上網服務。

  未來,在搜尋資料目錄上更自由,只要利用自己的手機,便可連上圖書館的公共目錄。

  西雅圖圖書館的線上目錄,更提供搜尋項目的照片,以簡圖顯示出所在位置。對視障和聽障的讀者更加強服務,設置了電腦可以將網頁轉譯成點字或是大聲唸出來,小字文件也可藉軟體放大,而印刷的文件也可利用具備語音合成器的掃描機大聲唸出來。

  自動分書機類似機場的行李自動分類輸送帶方式,可自動傳送書籍至正確的書櫃或分館卡車,只需三名館員,每小時就可以進行1000本書的分類。而館員們更配備了無線通話機,彼此可以即時通話,解決讀者疑難無時差。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於2002年啟用的Seng Kang圖書館,號稱全球第一所DIY圖書館,讀者全自動借還書,服務的館員相信輕鬆不少。

結合專家、共創新景象

  作為傳遞知識通路的圖書館,需要更多的突破,透過更深入的認識使用者(包括讀者、專業館員與經營管理者)之需要,經過建築師、圖書館專業、資訊專家、工業設計家、藝術家和未來學家等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打造新景象的圖書館,因應未來的時代脈動就有希望了。

丹麥圖書館-攝影博物館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入口處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公共大廳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