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傾聽自然》《看!岩石在說話》《和河川做朋友》介紹

文:席家玉(省教育廳國教輔導團自然科輔導員)

書 名:傾聽自然
著 者: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
譯 者:金恆鑣
出版者:張老師文化
年版年:民85

  <傾聽自然>,是張老師文化出版的以「人與自然系列」為主題的第一本,著者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是當今世上最受尊崇的美國自然教育家。<傾聽自然>是他一生所秉持的自然教育理念與實踐的精華之一,從中我們不但獲得有關自然的知識,更學會如何深刻體驗自然。

  正如主編余麗娜所說的:「感受與知識同樣重要。智識,是臺灣各式教育的主流,自然教育也不例外。知識是重要的,但是知識下面應該有親身體驗的情感為基礎。有了情感的依據,我們對環境產生的使命感,對自然許下的承諾,才能生根、有所行動,而不會遊走、萎縮。」我們渴望與自然合而為一,卻不得其門而入。柯內爾每日提供一則妙方,幫助我們進入自然世界的靜謐奧秘,從中獲得生命的喜悅與力量。

  <傾聽自然>是以一個月的日記方式編排,可供反覆使用的書。每日提供一則啟發性的語錄,並且通常附帶一項活動或一段詮釋,使你經由親身的經驗體會該語錄的理念。這本書的設計是為了啟發你的靈感,告訴你許多自然愛好者的洞見與親近自然的方法。書中對於語錄的詮釋及故事,是為了加深語錄的涵意,並使它更容易應用到日常生活裡。

  著者柯內爾說:「我撰寫本書的真正用意和盼望是:要你把它當作練習指南。每日提供你一項『訓練』,它或許是個嶄新的方式,使你見識自然。即使某些活動或想法對你而言並不新穎,但仍可以藉有意識的思考而從中獲益。」

  一位哲人說過:「我們怎麼想,就成為怎樣的人。」書裡的語錄可以在早晨朗讀及複誦,接下來的一整天也可以時時複誦,更能吸收其中的精髓。書裡的活動可以在開車或步行上班的途中進行,不見得非到自然野地上去做不可。愈是勤於練習,領受力就愈強,你便會在最尋常的事物中發掘美。到戶外也不妨翻閱本書,藉這些語錄與活動,你會更容易吸收自然野地的美與寧靜。

  如果你愛得夠深,萬物都與你談心(見第一日)。用「全身的散步,全心的知感」來體會「萬物與我渾然合一,似是我的一部分,又儼然是生我者。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見第十四日)。對於身處現代科技文明中的人們,應該是一種喚醒親身體驗的好書!


書 名:看!岩石在說話
著 者:王鑫
出版者:張老師文化
出版年:民85

  <看!岩石在說話>,是張老師文化出版的以「人與自然系列」為主題的第二本,著者王鑫是國內知名的地理學家,曾經積極參與風景區、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相關保育及解說活動,<看!岩石在說話>是地理學家王鑫,用獨特的角度教導我們如何看大自然。這本岩石之書並不是艱澀難懂的岩石報導,它用淺近的方式,帶給我們無窮的啟示,更誘惑著我們去和岩石交心。

  環保署長張隆盛在本書的序中說:「俗話說:『沙中見世界』,這句話充分顯露了人心的微妙,而這又與王鑫教授的<看!岩石在說話>有異曲同工之妙。王鑫教授是知名的地理學家與生態保育者,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以著作或演講推動環境教育,而此次王教授由感性出發,撰著本書,以約五十餘則的短文,深層剖露詮釋造物者的神奇,描述岩石千變萬化的質與形,以及它的靈性中蘊涵的人生智慧,充分表現了對大地的人文關懷。」充分將書中的精髓一一道出,深刻而貼切。

  全書分為六個部分:一、活生生的石頭,二、如何看,三、景觀的構成,四、美質,五、道法自然,六、自然教育。書中穿插王鑫教授拍攝的岩石照片,處處展現臺灣本島的自然美景。

  • 第一部分:活生生的石頭,把大地視為有生命的,岩石是他的骨骼,溪流是他的血脈。岩石在地球上生活的年代,遠在任何的動物之前,它是地球上的長者。正如同老年人臉上的皺紋一般,記載著他的生之歷程和生活體驗。讓感官直接地接觸它!讓心靈投射向它吧!那麼,和它談話、溝通心事將是可能的。
  • 第二部分:如何看,談到感官的認知過程是具有選擇性的。也就是說,每個人對於環境中刺激的接受和反應是有選擇性的,純粹的感覺(sensation)不等於知覺、識覺(perception),更不是認知(cognition)。盪起漣漪的心湖,不見鄰山的倒影,只待微風停息,方見青山水中生。「觀」是用心看的,「靜」是學習「如何看」的首要步驟。
  • 第三部分:景觀的構成,舉目四望,你到底見到了些什麼?人類在地球表面的活動,不斷地留下痕跡,這些痕跡留下了線、形、色、質的圖形,也保存了人地交互作用的紀錄。各種建築物和土地利用的痕跡都構成了人文景觀,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織成我們的視覺世界,如何閱讀它,就是我們的課題了。
  • 第四部分:美質,個人的偏好和需求,以及社會和文化的背景,都深深的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標準。高雄縣烏山的泥火山下,螺線和自然的龜裂圖形,看起來也挺美的。發掘事物中使自己愉悅的「美」,應當是最有趣味的休閒活動了。
  • 第五部分:道法自然,提到大自然處處可見不可思議的現象。「滴水穿石」是一個柔能克剛的例子;樹根深入岩石的縫隙,在成長中楔裂、擴大岩石的破裂更屬常見。從大自然裡,我們能學到的「道理」俯拾皆是。從大的層面來說,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侵蝕、風化等自然現象,都有它存在的功能和道理。
  • 第六部分:自然教育,以「花東海岸山脈」、「秀姑漱玉與萬物象」、「佳樂水的蜂窩岩」、「澎湖的海岸」、「野柳的瑪玲鳥石」等臺灣的奇景,說明山川萬物流轉不息,天象、氣象變化萬千,大自然的奧秘讓我們敬佩!能夠欣賞天地萬物更叫人感動!所以,今後應該以愛、溫柔來對待萬物。

  萬物靜觀皆自得。岩石也記載著豐富的故事,有感性的、有知性的,岩石之書常能帶給我們無窮的啟示。


書 名:和河川做朋友
著 者:黃盛璘
出版者:遠流
出版年:民82

  你喜歡到河邊玩嗎?你家附近有河川流過嗎?當你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河邊時,曾經做過哪些有趣的活動呢?你對河川有何印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這本書是為了使大家能認識河川、關心河川、進而保護河川,以及配合民國八十二年「讓我們看河去─臺灣河川保護週」系列活動所出版的,時至今日,我認為它仍是一本很好的戶外環境教育活動手冊,不因為「臺灣河川保護週」的落幕而失去價值。

  本書分為三篇,每一篇都有若干活動帶領我們「實作」,因為這樣的經驗才具體、深刻!

  1. 認識篇:在紙上遊戲,認識河川。從「紙上遊戲1」:你是河川的好朋友嗎?檢驗自己對河川這個朋友了解多少開始。之後,陸續的以「河川和人」、「河水哪裡來?」、「臺灣的主要河川」、「水的銀行─水庫」、「河川生物」、「河川地形」、「是誰害河川生病?」、「幫河川做健康檢查」、「河川殺手1、2、3」、「其他的河川殺手」、「河川復仇記」、「怎樣拯救河川?」等子題,利用紙上遊戲的方式,對河川有知識上的認知。
  2. 觀察篇:去現場觀察,做調查。河川隱藏著許多大自然的奧秘:為什麼河床的石頭是圓的?河流速度到底有多快?河裡住了哪些生物?藉著遊戲,一邊和河川玩耍,一邊解開這些秘密。現場觀察利用「好好玩的石頭遊戲」、「石頭的秘密」、「河水流多快」、「成為河醫生的第一步」、「成為魚博士的第一步」、「成為鳥專家的第一步」、「垃圾偵探」、「和河川合照」等現場活動,對河川認知更實際。像臺中縣、市賴以維生的飲用水源:大甲溪,也特別透過「拜訪大甲溪」的專篇介紹,讓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對它更了解!
  3. 行動篇: 立刻就行動,拯救河川。行動!行動!行動!我們的河川病得這麼嚴重,該怎麼辦?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呢?「從家裡開始:節約用水、減少污染、關心下水道」、「去學校推動:結合同學」、「監督廠商」、「加入民間團體」,並在「我的行動紀錄表」中長期記錄。不要小看這些行動,如果每個人都確實去做,效果會是非常驚人的!

  書的最後,列了這本書的主要參考資料,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研究河川,可以自行到圖書館或書店找尋這些資料。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