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舉辦的「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活動,經過激烈的競爭,今年共有9位優秀研究生脫穎而出,並在國資圖舉行論文發表會。
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舉辦的「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活動,經過激烈的競爭,今年共有9位優秀研究生脫穎而出,獲得「103獎助撰寫圖書資訊學位論文」獎助金,研究層面涵蓋電子書閱讀器、社區公共圖書館場域,乃至社群網站,面向多元。
為鼓勵圖書資訊科技研究,培植圖書資訊研究人才,累積圖書資訊研究文獻,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97年度起獎助國內各大學院校博碩士班學生撰寫有關圖書資訊學位論文,完成之紙本論文典藏於總館書庫提供借閱,電子全文則公布於本館網頁提供瀏覽。
國資圖表示,圖資論文獎助辦理至今,一共有50篇博碩士論文獲得獎助,平均每年獎助約6至7篇,能獲獎助的論文都有其研究創意,值得鼓勵與分享。國資圖特地從今年起辦理獎助論文發表會,並邀請101及102受獎助者分享其研究成果,4月30日發表會當天,來自圖書資訊學相關系所學生以及圖書館界人士參與踴躍。

任職於國立陽明大學圖書館的游忠諺是9位獲獎者中唯一的男性,他的研究方式和內容也相對艱澀。游忠諺說,他發現電子期刊一般出現的使用量並不能反應真正的使用狀況,為了建構一個醫學電子資源使用的分析模式,他透過代理伺服器紀錄的分析,加強醫學圖書館在經營管理與支援教學研究的功能性,除了提供圖書館在電子資源的使用與評估方面的數據資料,另外也可以應用於圖書館學常見的分析方式,如主題分析、文獻分析、使用者行為研究、資源使用分析、書目計量與書目探勘等的相關研究。
游忠諺表示,由於目前圖書館在取得電子期刊使用數據,來源多半從COUNTER或是資料庫廠商的平臺,因此希望從另一個不同的來源進行分析與整理,提供給圖書館做為管理上的參考。而在進行研究時,他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有許多繁瑣的過程需要一步步的紀錄,如何從資料量龐大的紀錄檔,依照不同的電子資料庫與所屬期刊,進行篩選、重組與分類,需要足夠的耐性與專注力,另一方面他更自行開發程式,減少人工處理的時間和發生錯誤的可能性,以利於大量資料的快速剖析、截取與儲存。他也希望這個研究未來能幫助圖書館作為採購電子期刊的依據和參考。

目前在交通大學圖書館服務的張淑娟,從小就是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小讀者,經常帶著弟弟到大安分館看書,大學畢業後順利考上高考,分發到臺北市立圖書館,從讀者變成館員的她,很希望將圖書館各項免費優質的圖書資源與服務向讀者分享。
張淑娟說,由於這幾年數位閱讀的風潮,國內外圖書館紛紛提供電子書閱讀器的借閱服務,期望能推廣數位閱讀與行動學習,並提升電子資源的使用效益。因此,與指導教授蔡明月老師討論之後,決定進行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研究,以深入了解讀者對該服務的看法與使用情形,並找出影響其使用意願的因素,希望能透過研究結果提升該服務之成效,提供讀者更滿意的服務。
張淑娟也特別提到,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在推動數位閱讀方面,做了非常多努力,除了提供館內讀者電子書閱讀器的借用,建置電子書服務平臺,並贈送偏鄉圖書館平板電腦,讓圖書資源相對缺乏的偏鄉民眾,也能透過平板電腦閱讀豐富的電子書資源,減少城鄉之間的數位落差,同時充分展現數位閱讀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希望未來研究結果也能提供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推動數位閱讀服務時參考,讓更多民眾享受數位閱讀的便利與樂趣。

小學時在新竹讀書的許韻芝,學校門口對面就是一所小型鄉鎮圖書館,在課堂之外,經常在圖書館書庫中流連於她所偏愛的歷史故事、美勞手作等主題區域,而圖書館也成為她求學生涯中一個心靈休憩的重要角落。
正因為對圖書館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因此大學時選填進入了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而後進入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越是了解圖書館的運作以及它在知識洪流中的飄盪與轉變,越是讓她更想跳脫追求資訊科技與技術革新的想法,重新思考圖書館的本質與存在的意義。
不過,許韻芝面臨最大的難題是這樣的研究命題不易具體化設計與觀察,在多方文獻蒐集與閱讀後,決定從促使她進入這個學門的初始想法出發,借用休閒管理學門的文獻發展研究。由於援引的研究量表未有圖書資訊學門相關研究採用過,透過與教授與同學的反覆討論與修改,幾經波折後終於今年4月發放正式問卷,希望未來研究結果對圖書館事業能夠有些貢獻,她更期待未來每一所公共圖書館就像一家家有出不完好菜的餐廳,無論使用者品味多麼獨特,總能品味到豐富的色香味。

身為公共圖書館館員的蔡靜怡,常常會直接面對讀者提供服務,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接觸中老年志工或讀者,對於高齡議題十分感興趣。在進行文獻搜尋與閱讀時發現,國外已有許多圖書館以建立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Center的模式,或直接提供健康資訊的方式,為高齡讀者提供服務,尤其是許多常見疾病的健康資訊,例如失智症、糖尿病…等;反觀臺灣尚未有正式提供健康資訊服務的圖書館例子。因此在確立論文題目時,便朝著這個方向進行研究。
蔡靜怡說,在研究的過程中,雖然付出許多心力,但獲得的更多,她希望藉由公共圖書館員的角色,採取提供消費者健康資訊服務的行動研究模式,以提升照護老年失智症者之照護品質並協助降低其照護壓力。針對消費者健康資訊服務研究結果,提供實務工作者(如圖書館員、社工、醫護人員)與照護者之參考。並經由實徵研究探討公共圖書館提供消費者健康資訊服務的模式。
在擇定研究範圍時,蔡靜怡觀察到許多志工不但本身是中高齡,他們可能也是家人生病時的主要照護者,其中,失智症照護者的身心理所承受的負擔,更是他人所難以想像,她在與研究對象進行訪談時有很深的感觸。因此希望藉此論文的研究結果,找出國內公共圖書館可以提供的消費者健康資訊服務模式,進而為老年失智症照護者盡一份心力。

李函儒有感於電子資源館藏在大學圖書館佔有重要地位,圖書館亦致力於提供使用者優質的電子資源服務,但是仍產生許多電子資源與其服務的使用問題,加上目前的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評鑑多屬收集數據進行分析的量化研究,缺乏從使用者的觀點來了解其對於電子資源及服務的使用感知與意見,因此與指導教授王梅玲討論後,決定以目前就讀的政治大學圖書館,展開電子資源服務品質評鑑的研究。
論文的研究目的除了解圖書館電子資源服務對於大學師生的認知、重要性與使用概況,並希望透過電子資源服務品質評鑑研究,建構出可行且完善的電子資源服務品質評鑑構面、指標與測量工具,因此選定政大圖書館實施評鑑,透過擁有較多電子資源使用經驗的教師與研究生來檢視該館的電子資源館藏與服務是否滿足其需求,並從中發現不足之處,作為圖書館持續改善、提升服務品質的參考。
李函儒說,她不只希望有量化的研究,更要有質化的研究,所以設定了包括:線上電子資源的館藏內容及品質、入口資料庫、館員講座等不同的構面指標,她也期許該論文的電子資源服務品質評鑑構面與指標,在未來能被有效地應用於其他的大學院校圖書館,對電子資源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擔任高中國文老師的蕭任婷,從學生身上看到網路新世代的閱讀習慣,因此在選擇論文研究題目時,就決定從許多年輕學子都很重視的部落格及臉書找靈感。
蕭任婷從去年7月開始著手進行論文,一路都告訴自己必須依著老師給予的期程目標走,因為一旦停下腳步,要再起步時便得花費雙倍的力氣才能讓自己回到正軌。蕭任婷說,以前她認為在職進修只是必須犧牲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但近兩年以來,她深深感到在職進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在校不僅要把學生教好,也要把充實自己的東西一樣樣塞進疲累的大腦中,這兩件事對她而言都是責無旁貸的大事,即使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但因為有來自各方的好意,父母、教授、願意撥空受訪的作家們、學生、研究所同學等,如今又添上了別具意義的國資圖獎助肯定,讓她有更多的勇氣承諾自己早日完成這個挑戰。
蕭任婷說,現在有很多作家都在經營臉書或部落格,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和平臺,為論文約訪作家時,發現不同作家對經營臉書或部落格都各有看法,也願意嘗試新型態的創作,而且能和讀者互動更直接。也因為撰寫論文,她有機會見到如同天上星星一般的知名作家,成了她寫論文的動力和額外的收穫。
從小在嘉義縣新港鄉長大的陳姿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有新港文教基金會的陪伴,新港閱讀館更是她的秘密基地,不但滋養了她的童年,也種下她對於圖書資訊學的興趣種子。由於自身成長經歷的緣故,她一直希望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讓臺灣公共圖書館不僅能陪伴更多人,同時也能獲得更多社會大眾的認同與重視。

近年受經濟環境的影響,許多國家公共圖書館面臨財政縮減或服務時間縮短等各式挑戰,各國學者嘗試從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層面陳述公共圖書館的多元價值,盼能吸引政府、社會大眾與圖書館服務人員更加重視此議題,並肯定公共圖書館的價值。
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閱讀館是由社區力量所發展起來的,因此她的研究主要是探討社區公共圖書館在使用者生活中的角色及影響。研究以新港閱讀館作為公共空間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為視角,並於研究中觀察使用者在新港閱讀館空間裡的網絡關係。希望在了解新港閱讀館對於形成與積累社區社會資本的影響後,能更進一步找出如何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本進行再次投資,透過社會活動不斷積累,讓社區的社會資本更加雄厚,促使新港閱讀館能發揮更大功效以服務社區,也能證明公共圖書館空間的價值和意義。

陳冠雯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兒童繪本不再侷限於只由印刷文字及圖形呈現的傳統紙本繪本,兒童繪本逐漸發展為多種數位媒體整合之電子繪本,其所具有的互動性及多媒體元素,有較能吸引兒童閱讀注意,以及能鼓勵兒童主動閱讀等優點,相對於紙本繪本在互動性上則較為不足,媒體呈現方式也較為單調。
但有研究指出,過多的動畫可能使兒童沈迷於感官刺激,分散其閱讀注意力,此外,在視力還未定型前頻繁地接觸電子繪本對兒童的視力為一大損害,紙本仍較適合長時間的閱讀。而近年來可搭配紙本閱讀的數位點讀筆興起,替閱讀學習方式帶來可同時融合聽、說、讀、寫的多元模式,相較於傳統只有單純紙本的閱讀具有多媒體與互動功能的優勢。
因此,陳冠雯採用腦波注意力偵測及情緒感知技術,探討包括紙本繪本、電子書繪本及數位筆輔助紙本繪本閱讀對於兒童閱讀動機、情緒、注意力與學習成效影響,以及閱讀動機、情緒、注意力與學習成效彼此之間是否具有顯著關連。研究發現,小朋友會覺得紙本結合點讀筆的方式好玩有趣,注意力也較集中,她期許研究結果可以提供兒童一種兼具紙本繪本與電子繪本優點之優質閱讀模式,作為推動兒童閱讀的參考。

許雅嵐說,在圖書館經營中,績效評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序。近年來政府積極投入許多資源及經費,期使公共圖書館能成為民眾終身學習的場域。然而政府所投注的經費是否能夠提升公共圖書館的利用率?經過整建後的公共圖書館能否成為民眾生活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場所?對於圖書館員來說,整建後的工作場所是否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這些都是政府單位與圖書館經營者所急欲獲知的資訊。
在各項證明圖書館價值的評估方法中,投資報酬率被認為是最直接與最決定性的評估方式;然而,本質屬於非營利組織的圖書館,營運目的在於提供服務,若單以財物價值來衡量組織的成果,無法展現組織績效與價值的全貌。
社會投資報酬率是非營利組織近年發展,具有衡量價值及績效雙重功能之工具,所衡量的不僅是組織所產出的經濟價值,也針對組織所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評估,藉以衡量非營利組織所創造出的社會經濟價值。若以社會投資報酬率評估公共圖書館改善成果,除了可透過此法得知公共圖書館改善成果,亦能讓圖資界瞭解社會投資報酬率的評估方法。研究結果顯示公共圖書館改善成效相當良好,期望未來政府也能繼續投入經費於相關計畫之中,也能持續擴展此評估方法於圖書館領域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