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部電影,促成國小圖書室的重建,堪稱是美麗的奇緣。《拔一條河》從閱讀出發,再演繹成激勵人心的故事,最後在企業加碼下,讓甲仙地區的閱讀動能得以持續勃發,讓觀者無不動容。

《拔一條河》,這一部原本主調是設定與閱讀有關的微電影,但導演楊力州親臨甲仙後,聽聞了鼓勵閱讀背後的動人樂章後,決定擴大角度,將甲仙人力抗命運的情節搬上大螢幕。該片後來入圍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雖然後來沒有票房盈餘,但統一超商仍實現先前對甲仙的承諾──重建甲仙國小圖書室,稱得上是電影與圖書館的美麗相遇。
從一顆茶葉蛋說起
其實,整個故事的最源頭得從劇情中沒出現的一顆茶葉蛋說起……
很多很多年前,甲仙國小附設幼兒園班的老師為了讓幼童學習如何製作茶葉蛋,所以到社區中的超商,請求店長林德和到校示範教授,這個因緣,讓店長和學校建立了情誼,也逐漸和校園中的學童有了熱絡的互動。
林德和原本在臺北工作,19年前為了照顧媽媽,返回高雄旗山的家鄉開超商,2000年6月更深入到甲仙開設第2家分店。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林德和,完全落實了社區好鄰居的角色,不僅成為學童的大哥哥,也是家長的好朋友。

甲仙區位於臺20線及21線交會處,是南橫公路的必經要道,交通轉運的地位讓甲仙數十年來靠賺過路財就可以荷包滿滿,甲仙全盛時期馬路兩邊開了20幾家芋冰城。但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來巨大災難,境內100多戶住家遭到土石流覆滅,死亡人數約500人,並造成 7,000 多人無家可歸,隔年3月,甲仙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強震,更讓甲仙人陷入無法翻身的絕境。
災變之後,甲仙被定位為災區,觀光客數量直線下降,甲仙當地的氣氛盪到谷底。許多居民決定遷移到外地尋求生機,無法出走的人則懷著悲戚的情緒,行屍走肉過著沒有明天的生活。
林德和繼續箇守著店面,一方面和惡劣的環境對抗,也同時繼續扮演「好鄰居」的角色,讓學童們可以在店內的桌椅寫功課。
閱讀與運動 帶動孩童成長
災後隔年,超商在暑假期間的失竊率提高了兩成,林德和也觀察到,看著長大的孩子過去總是會主動打招呼,但災後許多孩子變得冷漠,有的孩子態度甚至變得暴戾。
為了探究原由,林德和主動到學校找老師和校長了解詳情,也到孩子的家中找父母親商談,這才知道風災後許多家庭的父母親被迫到遠地工作,孩子因缺乏關注,行為因此偏差了。有些則是感染了家長低迷的情緒而失去孩童該有的活力與天真。
本身也有兩個國小兒女的林德和特別心疼孩子們的處境,於是認真思考可以為社區中的孩子做什麼?
讓孩子閱讀,透過書來慰藉心靈、打開視野應該可以點燃甲仙孩子們眼裡的光。另外,運動除了健身,也能有效減緩憂鬱症狀。但怎樣的誘因可以有效鼓勵他們愛上閱讀以及運動呢?對於家鄉損毀經濟面臨困頓的現況而言,提供美味又營養均衡的早餐是最貼切的增強物,於是,他向總公司提案,讓孩子們透過閱讀和跑步來集點,用以兌換早餐組。
林德和鼓勵閱讀和運動的計畫立即獲得總公司的支持,「新甲仙門市」於是和當地3所國小、國中合作,推出愛心護照,只要小朋友能跑完600公尺或讀完一本書寫下簡單心得,得到老師確認後就可獲得一點數,後來為了鼓勵孩子建立自信,上臺分享閱讀心得也可以積點,5點可換一份早餐組。
方案執行一個多月,有320多位孩童參加集點活動,統計共讀完1,647本書、跑完60萬2千4百公尺,店裡送出超過3千份早餐,兩個學期後,學校圖書室的借閱率成長5倍。
後續,超商還加碼招待點數排行160名內的學童到高雄夢時代搭乘摩天輪,讓孩子享受積極圓夢的甜果。
在災後隔年調任到甲仙國小的校長林華曲也同感於學子落寞寡歡的神情,因此力促老師們成立各種運動隊伍,期望學童們能提高士氣。
閱讀計畫引發導演興趣
因為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交通不便,甲仙區內的學校過去鮮少參加校際性的交流活動,學生永遠封閉在自我的世界中,因此林華曲校長希望透過運動的操練,以及跨出校園與外界交流,或許可以轉換學生的心情,拔河隊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成立。
全臺各角落的超商都與社區產生許多動人的故事,超商總部因而聘請楊力州拍一部關於發生在分店小故事的微電影,讓大眾看見角落的溫情。楊力州閱覽了各分店的資料後,「新甲仙門市」的閱讀計畫特別引起他的興趣,「鼓勵小朋友讀書是重建甲仙孩子信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所有的文字讀到了心裡之後,是誰也帶不走的。」林德和的想法與執行力打動了楊力州,因此他鎖定甲仙作為拍攝的對象。

當楊力州帶著工作團隊親臨甲仙門市拜訪店長時,因為人太多,超商擠不下,所以一群人移師到隔壁的芋仔冰店,借了幾張餐桌,芋仔冰店的老闆同時也擔任甲仙形象商圈促進會理事長的陳敬忠也因此和大家一起聊起來。原本在談閱讀計畫的事情,但閒談中,楊力州聽聞到甲仙拔河隊的故事,「因為拔河,孩子卻反過來激勵了大人!」導演直覺這樣的情節更振奮人心;就過程而言,「拔河」這兩個字已經不只是運動,同時還代表了一種態度,一種奮力扭轉生命的力量。
於是,5分鐘的微電影最後成為一部賺人熱淚的紀錄長片,電影中,除了超商店長林德和,陳敬忠也成了吸睛的人物;社區、學校、學童、家長共同構成一部與生命拔河的經典影片。
圖書館延續閱讀熱度
《拔一條河》紀錄片上映後,拔河成為甲仙區名聞遐邇的運動招牌,今年3月,甲仙舉辦「全民梅芋竹(諧音為:全民沒鬱卒)創意拔河競賽」,高雄市立圖書館甲仙分館趁機推出漂書活動,以實際行動延續推廣閱讀的熱度。
拔河活動上,甲仙分館放漂許多好書與輕鬆讀物,同時也鼓勵參賽隊伍帶著家中的好書一起來拔河,讓好書伴隨活動漂進甲仙區,也讓參加活動的民眾帶著圖書館提供的好書,讓互漂的交流為城鄉帶來美好的生活。
「漂書」在拔河競賽活動結束後還繼續流動,位於甲仙大橋旁的「好好」咖啡館成為永續的漂書站。甲仙分館將好書放在漂流站,讓民眾隨時閱讀,隨時帶走收藏或交換。
「好好」是知名幸福產業薰衣草森林集團旗下的品牌,2013年9月在甲仙正式營運。薰衣草森林創辦人林庭妃表示,在甲仙開分店是為了是為了吸引更多遊客來到此地,協助甲仙恢復信心。「好好」預計5年後可以達到「人進物產出」的目標,到時甲仙展現榮景後,薰衣草森林就會退出,把店交由當地人去傳承。

超商總公司除了全額出資拍攝的《拔一條河》紀錄片,在拔河劇情的感動下,再度贊助甲仙國小圖書室進行空間改造。為了發揮最大功能,將圖書室將擴大成為社區型圖書館,讓當地的孩童、居民皆能使用。
新圖書室取名為「好鄰居圖書館」2014年1月13日正式啟用,整體設計以「親、子、土地」為主概念,一走進圖書館馬上看到牆壁一棵大樹作為主視覺,並以大樹為中心設計環型座位,高矮不一的書櫃設計方便不同年紀的學童使用,席地而坐的閱讀區則是針對中年級以下學童的需求所設計。
為了擴大閱讀推廣,讓新住民媽媽藉由親子共讀拉進與孩子的距離,林德和103年度再度發起「進入閱讀,分享喜閱」閱讀集點活動,針對當地學童及新住民媽媽,只要到「好鄰居圖書館」閱讀超過30分鐘,即可獲得1點,每集滿5點並繳交讀書心得或活動參與感想心得一篇(50字以上),可在超商兌換超值餐或咖啡。
好鄰居圖書館開放性空間與甲仙分館豐富的藏書與多元活動互補長短,攜手為甲仙提供更完善的閱讀服務!
歷經一場巨大的浩劫,許多區域到現在還未走出陰霾,但今日的甲仙,較之過去的榮景,商圈熱絡度已恢復了8成。本來想藉由拔河運動幫助孩子找回活力,但反被孩子們激勵了大人們的意志力與社區意識。「孩子們跌倒了,都可以不放棄、再站起來,我們大人有什麼理由說自己不行?」社區中的大人都有了這樣的反省,甚至大人們也學習了拔河同心協力的精神,社區的情感從過去自掃門前雪自我態度轉變成社區一家親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