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政府新頻道-台灣史料集成 浩大的奠基工程

文:編輯部

圖片  近年來,台灣史研究熱潮日益高漲,儼然已成史家顯學;然而,相較於歐洲諸國以及鄰國日本,作為研究磐石的史料整編與校勘工作,卻始終沒有太大進展,也缺乏系統性的長期計畫。但在行政院文建會與出版業者的通力合作下,對於台灣史料的徵集紀錄,已漸展現成果。

  由文建會長期規劃與推動,集結產業界與學術界力量,涵蓋明清兩代以迄民國歷史時空的《台灣史料集成》,繼去年出版40冊後,今年7月再出版14冊,其中《清代台灣方志彙刊》6冊、《台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8冊。出版積累的成果將會有《清代台灣方志彙刊》18冊、《台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18冊、《清代台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9冊、《明清台灣檔案彙編》8冊及《台灣史料集成提要》1冊,總字數逾一千萬字,為台灣史料的奠基工程拓展一大步。

台灣史料奠基工程

  長期以來,國內對於台灣史料缺乏長遠、系統而又完備的整理與編印,學術研究的基礎工程亦付之闕如,更遑論推而廣之、全民閱讀、人人對台灣歷史侃侃而談了。為維護台灣歷史完整性與建構台灣主體性,文建會規劃結合國家資源、學術研究、出版專業,推動台灣史料的奠基工程。

  文建會表示,除了去年出版的40冊與今年7月出版的14冊之外,今年底將再出版12冊,明年出版29冊,累計出版總數將達94冊,約一千六百萬字,屆時將是台灣史重現輝煌的一刻!而從這一批出版的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與台灣歷史軌跡息息相關的第一手清宮檔案,例如康熙皇帝是怎樣看待台灣、怎樣訓斥或調度駐台官員;也可以遍覽明末及清代中央或地方政府對於台灣施政、輿情、風俗方面的奏章文書;還能巨細靡遺地了解淡水、澎湖、鳳山、宜蘭等地400年歷史沿革、政經商貿、風土民情;更有大批的民間契約文書,記載著先民們怎樣買賣田產厝地,對買賣的議價、信用與保證如何約定,從現代觀之,這是最為豐富珍貴、原汁原味的「台灣經驗」!

全民共享文化資產

  重整台灣史料是文建會既定的文化政策,也是行之長遠的出版計畫。文建會認為,台灣歷史既為全民共有的文化資產,這項編印計畫的成果也應歸於全民,因此,《台灣史料集成》將會呈現給全國各學術研究機構、大專院校文史科系、圖書館,希望這一份貴重的國家史料能廣為流通傳閱,成為全民共同的記憶、共同的文化涵養。

  事實上,自92年起,文建會即與遠流集團簽約共同出資,合作出版《台灣史料集成》書籍,此外為了方便更多讀者也能閱讀、使用這些珍貴史料,智慧藏公司將《台灣史料集成》中,已完成的《明清台灣檔案彙編》與《清代台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800萬字內容全部數位化,並進行加值工程,除了提供經專業研究團隊校勘、標點的完整史料,並有多元化的數位檢索功能,讓查詢資料更加迅速簡易,是台灣史料的珍貴寶藏!

中央級史料檔案
國家級校勘計畫

圖片  明、清兩代國家勢力及於台灣及其周邊地域,政府機構所產出的台灣關係行政檔案文書,數量十分龐大,是重建台灣歷史相當重要的憑藉;這些由官方記錄、保存的資料,一點一滴記載社會變遷的細節,對於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民生等相關背景,可提供豐富有力的佐證,是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的重要參考。

  《台灣史料集成》收錄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帝國領有台灣之前,論及臺灣本島及鄰近海域(含澎湖、金門、馬祖)的行政公文史料,蒐集範圍及於各種明清檔案、方志、碑刻以及文集等,經研究團隊進行點校與年代考證,可增加查閱史料的便利性。

  此外,清雍正元年(1723)至宣統三年(1911)清帝國所頒發之臺灣相關諭旨,以及保存於諭旨類檔冊中的奏片、清單、供詞、咨、函等非諭旨文件也在收錄範圍。資料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出版的《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乾隆朝上論檔》……到《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為主體,整理出完備的諭旨類台灣關係史料。

讀者登入
回頂部